先给 V 站大佬们汇报一下所谓"最优平衡"的思路,纯粹从个人的"穷+我全都要"的立场出发。若不合理还望指正并轻拍。要点如下:
1 )不用 RAID5 ,大容量单盘失效后重建失败概率过高(Ref1),不展开。
进一步地,不用任何奇偶校验的 RAID (包含群晖的 SHR ),避免重建伤盘。(阵列的核心诉求是保证实时性,而不是数据安全性)
2 )通用数据采用不同存储池下的 1+1 备份实现。工具拟用文件级备份的 Snapraid ,可以实时同步,也可以定期冷备。
(题外话:核心数据额外有 3 地 4 中心机制,即工作机、公司服务器、云、NAS (待增),保证安全性和实时性)。
3 )无需一次性配满磁盘,而是根据数据增量分步按需配置,第一次采购 2 块磁盘(假设为 14T )组 1+1 ,之后每隔若干年采购 1 块容量翻倍的磁盘,并基于 Mergerfs 实现存储池的平滑扩容。步骤略见下图:
4 )更进一步地,计算、存储分离(解耦):算力的提升&降本的速度明显快于存储,因此不想采用一体式 NAS 的方式,更倾向于小主机( Homelab/算力)+磁盘柜的方式。
1 ) Mergerfs+Snapraid+磁盘逐步翻倍扩容策略,优点:
2 )算存分离,优点:低成本、高性能等。
要实现图示的存储逐步翻倍扩容,就要确保磁盘柜(或者一体化 NAS 机)的单盘位可识别容量要>50~60T 。 但好像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宣传口径都是跟着主流 HDD 的最大容量走的(一般是 16T-20T 左右)。
我的疑问是,撇开厂家的宣传策略不谈,从技术上看,
磁盘柜/一体式 NAS 的最大单盘容量的受限条件实际是什么?是主板?是 XX 接口的类型?是总线的带宽?还是系统里的默认设置?
或,有没有简易+便宜地提升可识别单盘容量的方法?
谢谢大家~~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