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用车一年多体验
2022 年 9.19 提车,开了一年多、两万六公里。
买车理由
- 死要面子:要结婚了,深圳房子短期又买不起,就算攒到首付的钱了,这笔钱在老家都可以全款了,得好好考虑,那不如就先买台车吧。
- 牵强的需求:过年过节老婆从婆家回娘家方便,跨城 50 min 开车时间,乡下不好打车。(其实提前约顺风车也是可以的,就是不方便)
- 牵强的其他收益:将来买房时,可以不必过分考虑离地铁站的距离。
用车体验
第一阶段的用车体验,从公共交通通勤切换到开车通勤,总体体验提升。
- 通勤体验:我们住的地方可以很方便的汇入主干道路,而且有一些小路可以绕开拥堵路段,总体通勤时间可控,送老婆上班 20 分钟以内+自己去公司 15 分钟左右。作为对比,之前两人公共交通通勤都需要 50 min 左右,我老婆还需要换乘公交,通勤时间可接受,车子可以遮风挡雨,不用跟别人在地铁公交上挤来挤去,总体体验是升级的。
- 停车体验:之前住的地方,月卡 200 得排队,不知道得排到猴年马月去。工作日停路边,下班时间交警很少来查,工作日上班时间来查的概率高,周末就得停附近的公共停车场/商业停车场。天气好,下班早的时候体验好,下雨天就很烦,晚下班没位置就得绕来绕去找停车位,体验一般。
- 用车成本:工作日停车不用钱,周末两天 30/天,公司 600/月,电费 5/天。对比之前的公共交通费用,10/人/天。用车成本大概每月多出 500+,这里不计算车子折旧、保养、保险的成本。怎么算成本都是不如打车/公共交通的,但有自己的车还是更舒适更方便的,看你愿不愿意付出这些成本来换取这些体验。
- 生活变化:除了通勤,基本没啥变化,这个阶段还没有养成周末开车出去玩的习惯,由于我们不加班,上下班时间接近,我们上下班都是一起的,还是跟公共交通通勤一样,晚上能回到家一起吃饭。哦对了,自从有了车,副驾就变成了老婆的化妆台,化妆都在车上进行,她早上又多获得了一些睡眠时间。我的地铁刷手机时间变成了车上听播客。
第二阶段,搬家后的用车体验,体验下降。
原先的居住环境,停车还是麻烦,还是希望能直通地库,把用车体验拉满,出行不惧风雨,所以我们搬家了,搬到有地下车库能直接办月卡的小区。
- 通勤体验:变差了,误判了早高峰交通拥堵的严重程度,预期通勤时间增加 10 到 15 分钟,结果是+20 分钟,严重时+30 分钟,接近我能接受的极限了,虽然一开始很不适应很难受,但半年下来基本也都适应了。不过 2024 年我们这有一条新的道路会开通,到时候会极大缓解交通拥堵情况,体验会得到提升。
- 停车体验:直接拉满不解释了,不惧刮风下雨,不惧酷热严寒,车库里还有充电桩,舒服。
- 用车成本:小区月卡 250 ,跟之前的停车费用基本持平。通勤距离增加,电费 8/天。通勤费用增加,增加一小段高速 4 元/次,每日至少一次,晚上下班可以不走高速,慢十分钟。通勤费用 + 200 /月,这里其实得算上房租,增加了 600 ,不过次新小区的居住体验也变好了,原先的房子各种闹心的问题。
- 生活变化:停车便利性提高,我们也开始养成周末去各种商圈、公园、周边城市游玩的习惯,周末幸福感提升。工作日早上要早起,晚上下班更晚到家了,太晚了就在老婆公司附近吃个便餐。还好那边停车没人管,也方便,路大车少...
第三阶段,我公司搬家了,体验再度下降
- 通勤体验:早高峰从老婆公司去我公司的时间不变,但我这下班后特别堵,难受。如果倒过来,老婆送我上下班的话,就顺路了,预计每天通勤时间-20 分钟,但是老婆是本本族不敢开车,我还在教她...
- 用车成本:新办公楼月卡贵了 100...
- 生活变化:晚上下班后只能到老婆公司附近吃完再回家,不然太晚太饿了。
总结
- 如果有理想的通勤环境、停车环境,买车就是拿钱换体验,换舒适的通勤体验,换更丰富的周末生活。
- 理想的用车环境几乎不存在,如何规划通勤路线?是不是得换房子住来提高通勤体验?新的房子新的小区满不满足居住需求+通勤需求?房子周围的道路交通规划是怎么样的?要不要用更高的通勤时间来换取较低的住房成本?你会发现要考虑的东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