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lerD 其实我还有更多想法,
1. 如词汇量测试不应该仅仅是测个数字, 而是应该能让软件建立一个"熟词本", 一个"熟词本"是{单词, 单词多个含义中的某一个含义, 对这个含义的熟练度}组成的数组, 熟练度有限的含义进行上下文的扩展+反复的测试与抽认
2. 有了熟词本, 通过排除法剩下的全都是生词, 然后我们可以将阅读材料的后 X 页的生词进行提前预习, 并且在预习时通过类似 Transformer 的机制得出上下文中该单词/短语具体的含义(语义变体), 然后可以通过 AI 生成例句和更长的上下文帮助理解和记忆. 总之类似大学英语课文后的词汇表, 但是是更个人化的
3. 预习过后再去阅读, 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抽认提取+扩展和沉浸上下文, 并且不会那么磕磕绊绊, 频繁的被不知道含义打断从而影响阅读体验, 速度和进度.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开始阅读
4. 熟词本, 生词本, 整个语言的词汇/短语熟练度其实是一体的, 区别在于熟词本是你已经熟练并且不需要太过关注的, 生词本是进入了你的领域, 你不熟练并且需要关注的, 换句话说就是并不是所有生词都应该进入生词本, 有些在现在这个 level 少见的单词和含义我觉得没必要花费精力, 而剩下的"知识的荒原"则包含你不知道且你需要/想知道的+你不知道且你也不太需要知道的;
5. 划词翻译, 沉浸式翻译, 全文翻译带来的问题在于我们在阅读时很多时候代入的是其中文含义/英文含义(即替换), 而非(单词<->含义)的关联. 并且对于某些单词我们停下来想一下其实是能想出来它的含义的, 而这种略显艰难的回忆很关键, 但是划词翻译等打断了这种回忆, 相当于做题不自己想直接看答案, 我不否认这种"刷答案/直接看答案"的短期有效性和高效性, 但是对于长期的有效性我持怀疑态度
6. 总体而言我这套其实大体而言就是学校的英语学习体系扩展到学校和课本之外, 再加上个性化+软件化/自动化+AI 化的设想, 学校的问题在于不够个性化, 课本的文章有限, 不能自由的选择材料, 上下文长度不够(跟书籍等相比), 缺乏图片和音视频支持, 应试的刁钻和强行弄出区分度, 过度学习虽有益但是有点太过度了, 接近当前 level 的天花板后边际效益和边际效率急剧递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