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不止 CRUD,开发需要底层逻辑

220 天前
 qingtengmuniao

如何在晴天卖出 250 把雨伞?说的就是我的大规模数据系统专栏《系统日知录》—— 有人问,在读了你的专栏文章后,可能很久之后才可能会用到都不会用到,那为啥要买呢?何况,雨伞在雨天可是刚需,这专栏在面试的时候可不是。所以这实在不是一门好“生意”——受众狭窄、场景低频,两者乘数,便是我这惨淡销量了。

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专栏动辄上万次购买,而我只卖了个二百五,也敢把经历拿出来说一说了。万一你有类似的危险想法,也可以参考一二。

为什么这件事难?

这既有外在的条件,也有内在的因素。

从客观条件来说,技术专栏受众群太小了。想卖给最崇尚开源、最喜欢分享、最有学习动手能力的一群人“二手的知识”?痴人说梦。何况,相比付费专栏(或者 news letter ),大家更喜欢一个全须全尾的课程。

从主观因素来说,这个专栏内容太散了。我内心自然是振振有词:泛数据系统,或者说大规模数据系统,本来就是包罗万千;前期散一点是为了试探用户的反馈来找方向,云云。所以那你有反馈吗?有吗?只能说聊胜于无,并不能形成统计价值,自然也就不能指导输出方向。不聚焦,就没法解决痛点。半边遮阳、半边防水、还有卡哇伊的伞坠,你说,这把伞谁会买?

那是怎么卖了二百五?

卖的最多的渠道,竟然是发推。某天我发现,把写的文章提要下发个推,竟然在转化之余还能涨粉。总体来说,推上用户付费意愿还是比较强。当然,推特账号能度过最初的冷启动阶段达到 1k 关注(这在自媒体圈实在算不上什么成绩),离不开朋友的热心转发。相形之下,知乎上的 12k 粉丝,基本上就没有多少转化。说到知乎,感觉它的类似推文的短消息板块——“想法”,就没做起来,不知道是因为长文起家基因不合的拧巴,还是觉得不是亲生的不给流量。

说到流量,知乎起家靠的是关注人的瀑布流,起来后却果断用算法劫持搞推荐。平台为了赚钱我也理解,可你倒是赚点钱呀,我买的那点股票还在手里砸着呢!说起来,我最开始写文章时,也从知乎上挣得了不少正反馈。当时在知乎写文章这件事是有确定性的——只要你用心写,平台就会给你用心推,大家就会给你用心赞。但现在确定性没有了,流量随机、用户佛系。而且知乎这算法的“调性”也相当难猜——或者说没人花心思去猜——毕竟是最难商业化的平台,没有之一。而其内容把控的初心也早已不再,可谓进退失据。所以我在知乎的输出也越来越少了,说到知乎就容易怒其不争,扯远了。

转化第二多的渠道,是朋友圈。这大部分要归功于做 DDIA 的分享(这真是一本好书,从好几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很多同学通过分享加到我的微信,我每次在专栏写完文章后都会发到朋友圈遛一遛,经年累月,可能大家感念我对 DDIA 的分享,也让我也慢慢化缘来一些订阅。还是忍不住感叹,DDIA 是本好书,虽短于细节、但胜在框架,勾连印证、汪洋恣肆,再次推荐给所有想建立数据系统的知识体系的人。当然,配合我的 DDIA 逐章精读(去谷歌搜该关键词第一条就是)食用,风味更加。

剩下的一些零散的渠道,包括公众号、b 站、知乎、小红书、v2ex ,就是三三两两,不成规模了。

说完渠道,再聊聊一些其他的增长策略。一个是在平台推出打折券后,在特定的时间点发一些打折券,这时一些平时关注,但没有下手的同学就会产生不少转化。另一个是将专栏从订阅制改成买断制,这样就会降低一些同学的心里购买门槛。另外,在选题上偶尔也能发现一些点——比如大家对面试比较感兴趣,那就多写一些。

点点滴滴,一年时间,汇总成了这将近二百五十个种子用户。

为什么会有这个专栏?

说了半天,回顾下初心——当初为什么会开这个专栏。去年年初偶然一个契机,了解到“小报童”这个平台,又了解到其提倡的 news letter 文化,当时感觉它这配色好赞(但是代码格式好丑呀!而且当初还是我给平台反馈后才加上的,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程序员用这个平台的好少),用文字可以赚一些钱好酷。

就跟消息队列一样,通过这么一个专栏,可以解耦生产者(我)和消费者(读者)—— 我只顾创作,就可以不用担心读者。。。么?怎么可能——你得自己推广!因为平台设计是去中心化的,它甚至没有一个官方的专栏的 hub 页(但确实有第三方做这个事情)。但这种克制的调性,确实也有一种森系美。

于是,就慢慢的将创作重心从知乎转到小报童。那写什么呢?自然是费曼学习法——学什么写什么了。就跟 build in public 的实践一样,这本质上是 learning in public —— 吗?付费的专栏好像是 private ,虽然我偶尔会随缘把一些文章分享到各个公共平台。

有这么个小皮鞭抽着,我这一年多(翻了下 2023 年 2 月末发了第一篇文章)竟然也写满了 100 篇文章。掐指一算,竟然周更近乎二(篇)?确实超乎想象,我这样懒散之人竟然有这等“自律”?所以呀,知道脸皮薄的人怎么坚持做一件事了吗?卖空气,啊不对,卖承诺呀。收了费,你就会被推着走。虽然,在由订阅制变成买断制之后,我也就心安理得、长出一口气地不承诺周更了。毕竟我已经试出了我的能力边界,而周更两篇显然在这个边界之外。

将来怎么搞?

经过这一年不着调的探索,之后应该——还是不会收敛。毕竟人生的意思就在于寻找增量嘛,怎么能收敛到一个区间内呢。接下来由于工作和兴趣的原因,可能会多写一些 AI System 相关的东西。但老的板块:存储和数据库应该也不会落下;此外,面试专题——毕竟流量密码——也会常更。至于其他还有写什么,就看读者大大们的“反馈”了。

奥,对了,基础知识应该也会发力一些。因为我发现前几天想了一个 slogan —— 技术不止 CRUD ,开发需要底层逻辑,效果还不错。经过工作多年的磨砺,很多大学时觉得庞杂的概念,现在也慢慢体会出其和谐与简洁。所以也会结合这些年的工作体悟,返璞归真,再去重塑下大学时基础知识体系,为想摆脱“工作良久,却感觉一直原地踏步”的焦虑的同学,提供一些弹药和食粮。

絮叨良久,十米大刀压不住了,也是时图穷匕见——100 篇啦,要涨价啦,各位大爷,走过路过莫要错过,求个订阅吧。正好现在“可刀”——关注我的公众号:木鸟杂记,回复“优惠券”,获得八折订阅链接,数量有限,说没就没。

419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推广
24 条回复
Cola98
220 天前
可能熟悉你的你不多,我之前搜 DDIA 还有存储在知乎和 b 站了解到你了,整体来说不错;但是毕竟是一个推广帖子,放在这里不合适,最好是能够让大家先知道你,可以送一些“福利”,比如之前 DDIA 免费的课程,在做推广,也许大家更愿意接受,要不然就像推广自己数据库课程的老哥一样,有点尴尬
lance07
220 天前
看了半天发现和标题无关, 什么晴天打伞, 你隔着写散文呢, 最后发现这篇也是为了卖课, 只能让读者恼火
darkengine
220 天前
相当之题文无关,我会联想到你其他文章会不会也这样的,起反效果了兄弟
azal
219 天前
这标题 无语 泼冷水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03047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