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渠道的倍率问题——我理解为额度关系是否更加准确?

69 天前
 Lemar
# 单次给定的 tokens 变量
提示 tokens = 7144 
补全 tokens = 862

A 组美元额度 = 10 # 美刀
B 组美元额度 = 40 # 人民币

# A 组美元价格定义(官方 claude-3-opus )
A 组提示每 token 美元价格 = 0.000015
A 组补全每 token 美元价格 = 0.000075
A 组价格 = 提示 tokens * A 组提示每 token 美元价格 + 补全 tokens * A 组补全每 token 美元价格

# B 组价格定义
# 倍率包含了汇率关系,使用人民币计价,充值表现为美元额度,扣费也表现为美元额度,1 比 1 充值的情况下,反映在额度上就是 4 倍的额度关系
B 组提示每 token 人民币价格 = 0.00006
B 组补全每 token 人民币价格 = 0.0003
B 组价格 = 提示 tokens * B 组提示每 token 人民币价格 + 补全 tokens * B 组补全每 token 人民币价格
B 组倍率 = (B 组价格 * 7.5) / A 组价格 

# A 组汇率转换,参考价格
A 组人民币价格 = A 组价格 * 7.2   # 看如何充值官方的渠道

A 组实际服务量 = A 组美元额度 / A 组价格
B 组实际服务量 = B 组美元额度 / B 组价格

print("A 组价格:", A 组价格,"美元额度")
print("A 组价格:", A 组人民币价格,"人民币参考价格")
print("B 组价格:", B 组价格,"美元额度")
print("B 组倍率:", B 组倍率)
print("A 组实际服务量:", A 组实际服务量)
print("B 组实际服务量:", B 组实际服务量)

我比较笨,我一开始没有理解倍率问题,后来开通了官方的 API 后我才想着对比一下。 算来算去,最终我认为必须反映在支出上更加清晰明了。 主要是实际支出我是确定的,比如示例当中这一次我花了 0.17181 美金,那么换算成人民币也是固定的。 7144 和 862 是 claud 后台的数据。

当然,补全的具体数量都是有所不同的,但提示都是一致的,均为 7144 。然而我测试了好几家,其中一家我的提示会少,测试三轮 7144 都是至少被压缩 20%,这家是最便宜的,这我就不知道有什么套路了。

因此。倍率我理解成充值的额度的消耗;实际支出只要比官方便宜,就不会影响什么,这么理解,是否准确? 当然,这里面我没有充分说明服务、稳定性等方面,我现在是不稳定了就用官方,平时还是用第三方的。 (我的网页版 PRO 被封了,API 没有被封,见鬼了。) 好吧,祝老板们生意红火,另外就是至于有些充值按照一定比率,模型倍率又有其他规定,其实也是一样的,没区别,我就不列了。

101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OpenAI
6 条回复
zhhmax
69 天前
其实不用这么麻烦,每次请求,你就看日志里面根据输入输出 token 算官方价格是多少,再看日志里面显示他们系统扣多少钱,一对比,是否有猫腻一清二楚。
MapleEve
69 天前
one 或者 new 系统都是根据 OpenAPI 来比价的,实际上黑卡的基本 Opus 都是 3 折左右,逆向的基本都是 1 折左右,已经很便宜了
xmumiffy
69 天前
一倍的基础就是 open ai 最开始的价格:一美元 50 万 token
winterpotato
68 天前
这个链接可能会有帮助,是按照最开始 $1=500000 计算的

https://github.com/songquanpeng/one-api/issues/766#issuecomment-1945215059
cnhh
65 天前
您可以自行计算价格对比是否与日志扣费一致,具体价格计算公式为:

Input 价格 / 1000 * 提示 token 数量 + Output 价格 / 1000 * 补全 token 数量 = 消耗价格

https://www.gptapi.us/
HiterPang
63 天前
@cnhh 还推呢,楼主不要去他家,建议看我避雷帖子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03175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