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一下神经病一样的 Apple 审核

53 天前
 andforce

背景是国内 AppStore 理论上是不允许上架“ChatGPT”相关的 App 的应用。

但是可以上架“类 ChatGPT”相关的,比如百度、阿里系的大语言模型等。

我搞了一个 App ,就是用阿里的 api 进行对话,最开始为了蹭热度,关键字里有 ChatGPT OpenAI 等字样,

国内这个政策好像是 23 年 5 月左右出的?具体忘了

政策出了之后,直接给我从国内商店完全下架了,(下架的时候,确实支持用户添加 OpenAI 接口,后来去掉了,完全换成了阿里的)

然后我提工单说明,我不是用的 ChatGPT ,用的是阿里的,好说歹说给我弄回来了。

之后提交更新,80%的概率会因为“国内不上架 ChatGPT”这个理由被拒绝。

刚开始我开在拒审哪里回复说明情况,每次沟通都太累了。

现在搞得我真的有点苦笑不得:

为了避免提交更新审核不过,我提交前需要从“中国大陆”销售地区下架,

然后审核通过再添加回来。。。

479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iDev
35 条回复
evill
53 天前
你这不应该怪 apple 审核,是政策的锅。你上架国内安卓就知道了,没最坑只有更坑
finab
53 天前
哥们,你可以把你的沟通情况写在审核备注里面,审核人员会优先看的是备注的。审核人员也不是同一个人,没有备注确实每次都得沟通。
andforce
53 天前
@evill #1 当然,如果没有这个政策,审核也不至于这样。
但是是否使用 ChatGPT ,苹果内部也搞不清,完全靠审核人员主管判断,
一旦审核员认为是 ChatGPT ,就给过。
所以我这 App 不是每次不给过,偶尔直接给过了
andforce
53 天前
@finab #2 之前说是“沟通”其实是我发了个工单,后面苹果半个月后直接给我过了,没有回我。
那个工单现在也找不到了

我之前在备注里添加过“这不是 ChatGPT 应用”,一样被拒审。

审核员:“我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
neptuno
53 天前
苹果审核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只要前面审核人认定你 xxx 了,你就是 xxx 了。最好是把相关的所有关键词都改了再重提
polo3584
53 天前
苹果审核最坑的是找不到能负责的人,一个工单要来回几次一个月就过去了。
aptx4689
53 天前
主要是外包,这个太坑了
ckfear
52 天前
审核看运气,比如有五个问题,他一次跟你提一个,还有以前审核都要等一个礼拜,遇上圣诞更是无限延期,现在就一两天算不错了。
WildCat
52 天前
review notes 里面你可以写这些事情,就不用每次说了
lefer
52 天前
这个事情你真不能怪 Apple ,要怪就要怪 ...
fighte97
52 天前
明年还有莆田 AI 不停叫你去割包皮:)
sdjl
52 天前
我有一个微信小程序“绘图助手”,提供 Midjourney 的关键词。

每次提交审核的时候,微信都以“AI 生成式应用需提供算法备案”作为理由拒绝我。

但我没有任何 AI 生成式内容,只是提供一个 Midjourney prompt 关键词的生成,使用的是腾讯自己的翻译 api 。

但有什么用呢?每次都是先拒绝我,然后我重新提交申述,然后沟通后审核通过。然后下一次依然拒绝我,每次都要重新申述,一直反反复复。。。

我想说的是:国内公司也这样。
ajyz
52 天前
你这属于搞擦边球(蹭热度)最后自食恶果了
okakuyang
52 天前
这不都是你自己作的吗?你自己在备注哪里多写点字不就完事了
andforce
52 天前
@ajyz 不是啊,我应用上架的时候,国内没有这个政策,并且那时候我的应用确实是 ChatGPT 啊,只是后来政策出来后,不让用改成阿里的而已
andforce
52 天前
@okakuyang 我在 4 楼的回帖中,已经说了。
你提到的我已经试过了啊
andforce
52 天前
@sdjl 难绷
andforce
52 天前
@WildCat 并无卵用
jingrui
52 天前
apple 应用审核的时候可以把个提前写到审核备注中即可。
icyalala
52 天前
你要把过去的审核过程中你的沟通解释完整都写到备注里,不要等打回来了再解释一通。
每次审核员并不是一个人。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07525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