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日经:现在学外语,会不会突然有天有了翻译器就白学了。

6 天前
LuckyPocketWatch  LuckyPocketWatch

比较明确的“实现”是在电影《流浪地球 1 》里面,两个人语言不通,但两个人一个说中文,一个说俄文,完全可以正常交流,电影里那个耳机(也许是某个 APP 的)的功能等于同声翻译

比如中译英,翻译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声音转文字,这个应该很成熟了,像 WeChat 的语言转文字,我特意带点口音,准确率也极高

第二步是翻译,把中文翻译成正确的英文,这个可能是最难的,但最近两年 AI 都能和人对话了,我觉得翻译的问题可能随时被彻底解决

第三步是文字转语言,这个完全没技术含量

要实现《流浪地球》那种带个耳机就能同声翻译的功能,也就第二步的翻译可能有些问题,所以我感觉这样一个 APP 或者硬件随时有可能问世。这样等于一个每个人身边都带个 [会万国语言] 的 [同声翻译] 。

以前看过一部关于明治维新的电影,里面有个情节,说一个当代知名的剑术大师,苦练将近四十年的剑术,可谓登峰造极,但一个刚入伍的新兵,学了几天步枪的操练,就能轻松打败别人几十年的苦练

所以现在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外语,会不会明年突然出了翻译器(类似《流浪地球》里的那种),然后大家都不用说外语了?

312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随想  随想
46 条回复
pixcai
pixcai
6 天前
为什么大城市出行这么方便,人们还是要单独买车呢?为什么手机上也可以读电子书,有人还是要买纸质书呢?为什么领导人会多门外语,还要带翻译人员呢?

你说的问题确实会存在,但是多学一门外语,总会在未来某种场合有用的。只是不一定是以你期望的方式有用。
Alfon1
Alfon1
6 天前
有些地方不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现在翻译器效果差,以后等大模型应用成熟了可能会好些。
maddot
maddot
6 天前
是的

不过人与人如果要深入交流,还是得懂对方的语言,毕竟机器很难听懂“弦外之音”,同一句话,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说出来,意思完全不一样,这个时候机器应该无能为力。当然,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需求。
qfly
qfly
6 天前
首先翻译器不准确是一个问题,如果你连翻译结果都不知道啥意思,无从判断翻译质量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不适合直接使用翻译器。
小语种翻译器完全不行。即便使用大模型。训练的基本材料不足导致了翻译出来的可能完全是错的。这个还得靠人工。虽然大语种还算靠谱。
mumbler
mumbler
6 天前
学语言不是为了翻译,语言即智慧,你看大模型只学习语言就有了智慧,学图像学声音都没有这个效果

学会一门语言,就有了一种新的世界观

另推荐一部电影《降临》
monosolo1on1
monosolo1on1
6 天前
学习一门语言至少有三个作用:
- 沟通
- 审美
- 思维

第一点无疑已经被 AI 翻译取代了大部分。
moudy
moudy
6 天前
@monosolo1on1 #6 AI 翻译点个菜,问个路还行,碰到项目上较真的场合,连英语表达都嫌不精确的时候还等翻译,等翻译出来话题都已经 move on 了。
forte
forte
6 天前
little_cup
little_cup
6 天前
不同语言之间蕴含的思维模式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认识事物的方法论、划分的维度和粒度也是各有不同。
我觉得同样的自己,在用不同语言和人沟通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性格都有区别。
Fred0410
Fred0410
6 天前
@forte 这图真的不错,下载保存了。
strobber16
strobber16
6 天前
知道 MCU 的雷神为什么会说格鲁特语吗?无疑这是超级小语种,队里其它人也都是用翻译器的。因为他活了几千年,并不是每天都有仗可以打的
hanqian
hanqian
6 天前
日常生活是够用的,但外语教学主要针对的本来就不是日常生活而是专业学习和工作。。。教学的主体受众并不是留学或者旅游的那些人
bigtear
bigtear
6 天前
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了,非离线的有 inmo air2 这种硬件;
离线运行的有 sensevoicesmall (语音识别) + mtranserver (翻译)甚至还能 + piper ( TTS )。都是离线端到端设备就能跑的。一个朋友就用一个 rk3588 跑起来了离线同声传译
billccn
billccn
6 天前
从这些个角度看呢:

翻译机虽然可以解决一些交流问题但是没法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你去意大利旅游看菜单,翻译机准确的显示出“提拉米苏”,但是从没学过外语的人要是不知道提拉米苏是什么呢?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还要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菜肴物产、常见机构,这些是翻译机无法代劳的。

反讽、谐音梗、潜台词、成语是非常难以翻译的,通常需要听者自己判断说话人是想表达哪种意思,翻译机不可能像字典一样把每一种可能的释义都列出来。比如说中文里出现 114514 、520 等,是翻译还是不翻译?

语序不同的语言翻译以后和手势无法对应、单模翻译系统无法捕捉表情和手势。

最后文盲的标准是不识字,很多情况下不能快速阅读文字就无法工作。现在的 OCR 式翻译机对上下文的处理非常差,经常动一下摄像头就是完全不同翻译,遇到滚动字幕等更是错误百出。另外字母文字都会有很多缩写,需要有上下文和专业领域的熟悉度。
twig
6 天前
首先说不会白学的。因为学任何东西都不会白学的。

但是「学习」这个东西的问题在于,你学之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用处」的预判。比如学英语可以跟洋人交流,学加减乘除可以数钱、算账,等等。

但是很多知识性的东西,你不学通,你就无法「尽情挥洒」,用它实现只有你能「发明出来」的用处。
oldcai
6 天前
资料性的没啥好学的了;互动性的还是得学和练。没人愿意面对面沟通的时候还等你在那儿翻译。
Anarchy
6 天前
目前高强度学语言都是为了融入对应圈子,翻译器还是局限在文字表面的翻译,很多构词和本身文化也有关,就算现在大模型不同文化之前的映射也挺困难的,而且还要额外输入不少上下文信息。按这个目的话,至少不是可预见的时间内能达成的技术。
BUCKS
6 天前
你以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就算翻译出来,人能听懂?
当你听到翻译机器说 “沙滩的太阳”,是不是觉得很美好?
学语言需要环境,很多微妙的含义的区别是在纸面上不会记载。
还有,你在中国点餐买东西,会跟服务员微笑说谢谢吗?翻译机可不会把你这个人翻译成当地人
killeder
6 天前
时空壶
cat9life
6 天前
计算器小巧又好用,甚至无处不在(手机 app 等)。你现在后悔学会四则运算了吗?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2079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