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讨论] 既然微信和手机 QQ 的功能区别不大,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深度沉迷微信?

2014-12-07 23:28:16 +08:00
 2232588429
今天和一个90后妹子偶遇聊天,得知她居然从来不用QQ,只用微信,等我提起要加QQ了才想起去装,不禁非常惊讶。

再联系到周遭不少90后索要联系方式时基本只说微信号,不知QQ为何物的现象,就有些不解了。

首先,从功能上来讲:

1、微信有的手机QQ基本都有(例如朋友圈与说说、语音消息发送、实时对讲、LBS社交一类的,QQ都有,有的个人感觉甚至比微信互动性更强,比如 说说 VS 朋友圈 )

2、微信没有的功能手机QQ也有(例如删除好友,微信还要一个个群发消息去试,QQ直接就从好友列表删掉了,这个功能微信一直没有做不知道是为啥?)。

综上所述,功能上弱于QQ的微信反而成了那么多人唯一的联系方式,在感觉上是有些奇怪的。难道果真如一位V友 @ddzz 所说的“80后跟90后有代沟,沟通起来会产生不愉快从而对沟通平台产生负面情绪,腾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90后造了个微信”吗?反正个人的QQ使用时间是远远大于微信的。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多90后(姑且这样划分吧)对微信沉迷如此的原因何在?只能够单单从社交圈营造的用户黏性来解释吗?还是说是微信在产品定位上对于“私密社交圈”的倾向性更强所导致的呢?

在这里权当抛砖引玉一下,如有疏漏还望大家伙指正。
1702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微信
125 条回复
wangtuyi
2014-12-08 10:47:34 +08:00
微信对于我来说只用来接收银行的公众号信息,譬如招行信用卡消费的推送。
aqqwiyth
2014-12-08 10:52:53 +08:00
先入为主,就跟第一夜的男人一样
discrete
2014-12-08 10:54:38 +08:00
主要是QQ太“捞”。太不符合我群体的审美了。
jylee
2014-12-08 11:03:16 +08:00
我微信只用来收公众账号信息。。。
ichigo
2014-12-08 11:12:25 +08:00
我和楼主想过同样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微博的功能差不多和QQ空间的“说说”一致,但为何剥离之后反而更火了呢?这算创新吗?或者叫“微创新”?
同样的道理,为何微信朋友圈会火,我完全不理解,包括微信加载游戏关联,我同样不理解。
很多事情,就像资本市场,给个概念,就炒起来。但凡能炒起来后能一直维持增长态势的,大多是BAT这种级别的公司来做后续支撑(实际上他们做出来的产品质量确实也很优秀)。比如微信的前者是米聊,但微信做大了这个市场;打车软件一开始多如牛毛,阿里和腾讯的入主让这个市场只剩下两家存活,等等。
移动端和PC端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微信在PC上开发的进度也是很小心谨慎的。
当然还有其他复杂的分析,希望看到更多优秀的回答。
twor2
2014-12-08 11:40:18 +08:00
我侄女 96年的 只用QQ,天天刷,微信几乎不上
amon
2014-12-08 11:45:28 +08:00
因为它们接触互联网较晚,人际关系没有依托在QQ上。
nicai000
2014-12-08 11:50:39 +08:00
微信一直在线, 微信简单

LZ思路真是奇怪, 别人还觉得手机QQ和微信功能区别不大, 你为什么深度*沉迷*手机QQ呢
Jimrussell
2014-12-08 11:53:14 +08:00
使用场景不太一样,一个是坐着办公 为主(qq),一个是手机为主。微信至今电脑登录还需要用手机刷二维码,也是在强调这种差异化。

现在的小孩子,在还没有手机的年纪估计还是会用qq比较多,然后就是微信的天下了。
2232588429
2014-12-08 11:57:34 +08:00
@Jimrussell 同学,你没有考虑到手机QQ的使用场景吗?现在大部分用户都已经在移动端使用QQ了,同时与PC无缝对接,互相补充。实际上,根据2013年的艾瑞统计报告,手机QQ的使用率是高于微信的,两者数据分别为82.6%与80.2%。
YonionY
2014-12-08 12:00:45 +08:00
差别很多,我就说一点。

很多人聊QQ第一句话是:在吗?

微信抛弃了在线状态,应该没有什么人上来就问在吗,近似于短信,类似电子邮件。

QQ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外国人的电子邮箱,几乎是人手几个,偏偏是这一点限制了QQ的发展,船大难掉头,用户基数过多,产品支线相当多且复杂,培养出来的习惯用户很难改,记得手机QQ有一个版本学微信取消了在线状态被人喷死,即使手机QQ抛弃在线状态,但是电脑端还是有,然后“在吗”这种开头语还是继续出现。
2232588429
2014-12-08 12:15:11 +08:00
@YonionY 你的意思是微信为用户培养了一种“留言”的沟通习惯?但即使微信这样做了,对方不在的情况下也是无法立刻回复你的,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这个我不理解实际使用中的差别究竟在哪里,QQ上留言对方也不会收不到啊。
Jimrussell
2014-12-08 12:17:36 +08:00
@2232588429 一般显示手机qq在线的,我肯定不会和ta聊什么正经事了。
这时候的qq就当作微信一样,不能指望即时回复了,也不能指望ta可以立马发一份文档给我。
nicai000
2014-12-08 12:18:24 +08:00
@2232588429 正常微信用户都随时在线, 不是留言
xoxo
2014-12-08 12:18:55 +08:00
因为微信不会像QQ那样给你弹各种广告, 如果用户想看广告可以自己订阅
2232588429
2014-12-08 12:31:34 +08:00
@YonionY 换微信角度来说,如果你新加一个人,对方暂时不在,哪怕第一句说的是“你好”,第二句肯定也会补充一个“在吗?”

@nicai000 你这个“正常微信用户”是怎么定义的?你加的微信好友难道实际中都是随时在线的?如果暂时离开手机了就变成了“不正常微信用户”么?
mcfog
2014-12-08 12:34:56 +08:00
功能什么的 移动端什么的都是骗人的,属于“成功学”范畴

微信打败QQ的奥秘就在于,QQ上的好友多数都是三五年前加的,微信上的好友全都是近两年加的。无论是晒状态还是看别人的状态,我们都对三五年前的好友没兴趣,对近两年的好友才有兴趣。

个人的一己之见
imn1
2014-12-08 12:43:10 +08:00
曾有一段时间很迷QQ,i'm old school,所以也是很遥远的事了,那时候几乎工作8小时都在QQ,因为公司做完一个大项目,主力都在拉投资上,我们只是做demo的维护,没啥事……那时候那个打字速度杠杠的,连公司聘请的打字员都惊讶我只用拼音还能打那么快,后来不用速度马上就降下来了

QQ在PC条文式和微信那种对话式界面感觉就很不同了,虽然都可调,后者亲切感大很多
个人觉得腾讯本身也在大力推微信,因为QQ毕竟有个不好的历史——OICQ被ICQ诉侵权而改为QQ,微信就敢直起腰板,但也可能是我的错觉

功能多某种程度也是阻碍,电脑知识弱的人总是挑简单的来用的,例如我老妈子会用pad,但我帮她调试得很顺畅的电脑开机都不愿意,国内很多加壳浏览器(感觉全世界加起来都没中国内地多),但用FF的人少估计也是这个原因,FF想顺畅还是要折腾一下的

QQ自从出了福建那事后我就基本不用了,啥事就不说了,这几天刚好自来水公司要来抄水表……呵呵
有耐心、有能力的人自己不妨拿个线程监控分析一下

咱也不是来黑腾讯或类似公司的,虽然对微博、微信不感冒,但这两货也确实有他的作用
至少现在不少部门都在它们上面开通了沟通渠道,比起N年前大叫口号的“XX上网”好多了,那时候都是做样子,不少帮ZF做网页的公司赚了一大笔纳税人的钱(没啥路子是接不到ZF单子的);我看到这些公司就感到恶心,曾经进过这样的公司,应聘的时候不知道,报道后当天下班就辞职了,一分钱没拿就走——这样拿纳税人的钱很亏心,反正就一天的班想拿他们也不会给的,懒得提这茬

记得当年注册了上百个QQ号,自己留下最好的一个(虽然是8位,但总共才现3个数字)自用,其他靓号都送人了;一直不肯绑手机,当然什么会员功能都没有了,至今还没被盗算是奇迹,反正丢了我也不可惜
uleh
2014-12-08 12:50:21 +08:00
看待事物不能静止的看,要从两个产品的发展历史来看。
微信最初其实就是个替代手机短信的功能。那个时候手机版 qq 还是个废柴。
等到用户量上来了,手 q 的各种功能也开始抄袭微信,造成现在大家看到的微信和手 q 的功能差不多(当然,很多细节不一样,ls 诸位也提到了)。

但是,这个时候用户的粘度已经形成了。微信好友里很大一部分是从手机联系人里来的,跟 qq 的使用场景也产生了差别。
试想,如果当初微信刚起步的时候,qq 就大力投入资源搞手 q,现在又是什么样一番光景呢?
flight2006
2014-12-08 12:54:33 +08:00
1.离线,光这一点可以替代短信,手机qq不是所有人都24小时在线,你在线对方不一定在线
2.隐私,qq上好友太多,几乎成了通讯录了,微信好友是关系更亲近的
3.圈子多了qq群消息也多,有些有用的消息也不能一味屏蔽,开着手机qq一直响也很烦。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5222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