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2015-01-19 11:20:13 +08:00
 Heracles


按理说人都是越往后越强,中国是越古老越牛逼。唉
488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发现
32 条回复
jedicxl
2015-01-19 11:28:46 +08:00
因为懒得自己动脑去想,于是全盘接受,然后躲在古人的身后耀武扬威。
说白了,就是喜欢坐享其成,好吃懒做
Heracles
2015-01-19 11:36:32 +08:00
@jedicxl 我觉得不是因为懒,是自己那套东西被西方理论和技术打得七零八落,为了所谓的自尊心只能从祖宗那找成就感了。就像伊斯兰面对各方面都强大的西方,就回到古兰经了,“当年我们伊斯兰多么牛逼……”。
Wowbeing
2015-01-19 11:46:10 +08:00
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大多数都是盲人摸象而已。
levn
2015-01-19 11:56:25 +08:00
jjit
2015-01-19 11:58:27 +08:00
herbal medicine
在 西方 也很流行啊
l6751902
2015-01-19 11:59:52 +08:00
我说个事: 牛顿研究易经->从中借鉴几句话->建立微积分->现代科技奠基。能流传千年当然有它的价值,虽然我也不反对对其提出质疑~
jjit
2015-01-19 11:59:55 +08:00
很多 美国的明星
也会去 针灸,拔火罐 之类的
@jjit
lrz0lrz
2015-01-19 12:03:19 +08:00
@Heracles 就是这样
民间总是有天下无敌的高手,只是不愿意出山;
家对面的小吃店里藏着世上最好的厨师,可惜你们不知道;
隔壁王大爷被一个神医治好了癌症,但是人家不愿意出名。
NemoAlex
2015-01-19 12:13:06 +08:00
@jjit 美国明星拔火罐的没有嗑药的多吧?
值得借鉴吗?
jedicxl
2015-01-19 13:00:56 +08:00
@Heracles 这还是懒啊!不如别人了就奋发向上嘛!哪怕自己年纪大了体力差。躲在故纸堆里说前人多牛多逆天,这样的自卑其实就是在掩饰自己的不上进和懒于付出
tabris17
2015-01-19 13:02:46 +08:00
@lrz0lrz 到处都能听到这种传说,但是从来没见他们能上《柳叶刀》

这和我家车库有条隐形的喷火龙有什么区别
jedicxl
2015-01-19 13:03:38 +08:00
@l6751902 微积分?从二进制升级到了微积分么?谣言的自我发育还真不能小看呢!不过拜托,好歹看了阴阳爻的是莱布尼茨,不是牛顿
bugeye
2015-01-19 13:10:00 +08:00
@l6751902 首先不是牛顿,而是莱布尼茨。研究的也不是微积分,而是二进制。流行千年的谬误更不在少数。
另外,关于莱布尼茨是由易经发明二进制本身就是谣传。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8%88%E7%89%B9%E5%BC%97%E9%87%8C%E5%BE%B7%C2%B7%E8%8E%B1%E5%B8%83%E5%B0%BC%E8%8C%A8

中国有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来自于中国的八卦,但这早已被证明是一个神话。对这一错误,郭书春在《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一书461页指出:“中国有所谓《周易》创造了二进制的说法,至于莱布尼兹受《周易》八卦的影响创造二进制并用于计算机的神话,更是广为流传。事实是,莱布尼兹先发明了二进制,后来才看到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八卦,并发现八卦可以用他的二进制来解释。”因此,并不是莱布尼茨看到阴阳八卦才发明二进制。梁宗巨著《数学历史典故》一书14~18页对这一历史公案有更加详尽考察。

至于楼主的想法:人越往后越强。也有点莫名其妙。越往后只是知识的基累越多,和人本身强弱没什么关系。

进化学家最近提出了一个观点,现代社会的种种便利,正使人越来越蠢(因为在现代社会聪明与否都不影响生存了)。
liyer
2015-01-19 13:11:16 +08:00
休闲 养生 足浴 大保健...
aaronvei
2015-01-19 13:21:43 +08:00
我也说个事儿:牛顿要考虑力学问题->先得有月球绕地球的认识,-->还得有: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胡克等人“引力和距离平方成反比”猜想-->皮卡尔精算地球半径--惠更斯离心力研究-->笛卡尔、费马解析几何-->OK,可以用微积分来研究力学问题了。

当然了,看看易经也是可以解决的。哇哈哈
aaronvei
2015-01-19 13:24:32 +08:00
万物皆道--万物皆气--万物皆易--OK,可以解决力学问题了!
roricon
2015-01-19 13:30:36 +08:00
@aaronvei 想起了『怎样画马』

lrz0lrz
2015-01-19 13:36:52 +08:00
@tabris17 但就是有人相信这一套。
zhouzm
2015-01-19 13:54:44 +08:00
那玩意儿是哲学,又没办法通过实验验证对还是不对,自然就很难改变(良)了。
aaronvei
2015-01-19 13:55:36 +08:00
越古老的知识应该越朴实,而不是像中国文化里越古老的学问越鬼神莫测,博大精深的不得了。

--------这是反智的。

简单的对比一下,或许能让大家明白一点缘故。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写了《范畴篇》,奠定了事物(存在)的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等十类
老子(公元前471)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其实两个人都在说”范畴“。谁总结的知识更容易被传承呢?哇哈哈
一个多么朴实,一个多么”博大精深“,用楼主的话“牛逼”。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十范畴--->到了康德,被归纳为《四范畴》:量、质、关系和样式。

老子的“道"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易传》崇尚“易”,还有一些主张“气”...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6341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