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统计的并不是这些,而且也很难统计…这些数字的意义并不大,虽然冲击力很大…而且也不知道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需要有一些调整,比如是占“有效考生”,“成绩有效”,“应届考生”几个排列组合,零分的和非正常低分的是不会被计入统计的。比如14年湖北有10%的试卷是白卷。因为有许多地方是用学生资料顶人头数来报名,各省在报名这一部分是相当混乱的,不同省份对专科技校的预录取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还有春季高考是可以有效抬升录取率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591274.htm,看出现的哪几个省份?还有就是相对易考地区无户籍跨省高考的试点,这点数年前天津南开中学已经在做了(温总理时代,让天津市原市委常委下去当南开中学的校长,开始试点改革)。对内蒙古和河南招初中毕业生并在天津参加高考。一开始是抢破头,但是现在已经冷却下来了。却有远离家乡之苦,但是几届毕业生大学录取结果与他们同期留在家乡的同学比较,也并不明显具有优势。当然实验还在继续。
再说回楼主那个名单,最显而易见的是,现在往新疆西藏高考移民不少,顺便把民族改了,那才是绝对的好考。河北省倒是比较悲哀,唯一的211在天津,历史遗留问题。不过河北工大主要的投放指标肯定是在河北省。因为河北省给经费…这有什么不好的…能在天津上不比在石家庄之类的地方好么…生活环境肯定不是一个档次…(纯粹个人印象,无地域问题)。
大学招生名额各省投放的数量是自行决定的,而且会预留5%左右的指标来临时调配。这一般是取决于该省的考试情况。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当年还没有自招的时候,中科大校长为了让自己儿子能上中科大把基本所有都砸到了安徽,成功把录取线拉下到他儿子的成绩~
另外指标与专业的分配还会与该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来决定的…改变学弟学妹们的命运从自己做起
某种程度上各大高校其实是不愿意录取西部部分省份的考生的,所以这两年才开始用行政手段强迫各大高校向中西部大幅扩招,一是战略需要,二是维稳问题…之前高校只是意思意思应付一下而已…最近和未来几年录取指标分配还会进一步明显变化。
就我认识的北京以及部分发达地区的同学而言,他们是从幼儿园起就是各种被培优的…或许那些地方没有高考炼狱,但是他们的童年起始就是炼狱。
归根结底
享受不到的福利都认为是不公,能享受到福利的都会捍卫
哪个省份,哪些学校含金量高,那些真真假假,高校自己也基本都清楚。比如四川以高考乱加分,滥加分扬名全国。某几个省份竞赛集体组织作弊出名~
办大学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而且严重依赖政府输血,从当年的C9到现在的“C7”,教育资源的好坏,说到底就是钱的事。除非各省的经济水平能够趋于一致,否则所谓的“教育公平”不会正常实现,除非以更大的动荡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