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项目

2015-02-28 11:00:52 +08:00
 luw2007
1. 项目适用范围
数学 物理 其他学科(主要指化学)非严谨理科,

2. 特性
- 每题都确认知识点,题型,模式(大题考察范围, 一个知识点可能有多种模式考察)
- 记录做过的题,出错的题。
- 标记不会(知识点/模式),可寻求他人讲解
- 结合遗忘曲线和掌握情况出题
- 调动用户的学习积极性
- 老师知识用来答惑,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推导学生的短板,针对性讲解

3. 可行性实践:
高三补习班~可以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并且有一定的自制力。

4. 前期推广:
家教佣金模式,使用稳定后退还

5. 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缺陷:
- 是否真的有效
-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身体的危害

6. 项目难点:
- 大量知识点梳理
- 对题的标注量会很大(这点可以出版社合作)

7. 盈利模式:
- 卖书挣佣金
- 学生指导抽成
- 生产设备
409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奇思妙想
41 条回复
luw2007
2015-02-28 11:04:36 +08:00
@kokdemo 早上坐车时后想到的.
觉得可能和题库类的app 功能上重复了.

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壁垒.
kokdemo
2015-02-28 11:08:20 +08:00
@luw2007 技术壁垒不是核心的问题……

这个东西就定义成了一个让高三学生做题的app吗?
luw2007
2015-02-28 11:11:28 +08:00
@kokdemo 用屏幕代替书本. 通俗点就是电子书包(我是不想这么说,这个词太低级了)
kokdemo
2015-02-28 11:12:24 +08:00
@luw2007 于是现在变成了一个装着app的硬件?类似pad这种吗?
luw2007
2015-02-28 11:16:06 +08:00
@kokdemo 多平台也好实现.
主要是方向有点挤兑题库类app了.
luw2007
2015-02-28 11:18:09 +08:00
差别可能在于, 出题app 用都是题海战术.

我想实现的是减少学生做题量.
luw2007
2015-02-28 11:21:32 +08:00
做题的目的还是映射到学生的知识点, 做题技巧上.
所有的目的是减少做题量. 从质上解决量的问题.
kokdemo
2015-02-28 11:24:36 +08:00
@luw2007 那么其实并没有必要做这样一款app/pad,搞个新的补习班就行了。
luw2007
2015-02-28 12:14:47 +08:00
@kokdemo 通过平台才能方便的记录和处理这些问题. 可能一款app, 也可能是一个平台.

目前各种在线平台想要实现的就是给学生更多的资源(学习资源, 指导资源).
以往一个学生不可能占用一个老师的时间去判断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解题能力, 薄弱点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家的孩子学习比普通家庭好的原因. 教育一直是靠钱(资源)铺路.

通过平台化让教育者快速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做到因材施教. 这才是目的.
luw2007
2015-02-28 13:47:26 +08:00
题图类的app, 出发点是题, 替代的答题本.
我这个项目是想成为老师的助手/甚至于替代老师. 去数据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供更优化教学.
luw2007
2015-02-28 15:07:12 +08:00
想法类似 Khan Academy
在学校试点估计做不到, 但是在高三复读生, 家教生中应该可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91314
linhua
2015-02-28 15:18:20 +08:00
想法很好,这个想法值得深入思考。
首先更正一点,这个app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学习,进行错题分析,做自我总结。
因此app应该主要是提供统计数据及针对性的建议供参考

我有过一个数字笔记本的想法,主要针对自学,借鉴于anymemo,anki等flashcard应用以解决记忆问题,方便进行笔记的整理利用,类似填鸭式(自己给自己出题,自己检测自己的记忆情况)。
具体操作:
1、学完每一节或每一章后,自己从中提取知识点(自己觉得重要的)制作大纲(可以像思维脑图那样的,也可以是线性的笔记),当然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没理解的进行标记,以待下一次进行理解。
2、定期根据大纲进行自我测试,(这种自我测试就与flashcard应用一样了),标记出遗忘的点目。
3、根据标记的进行重点复习,理解。
这些步骤中最重要的是测试,以建立反馈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当然也可以不用app,只是为了提高整理笔记的效率,及更容易的复用笔记。
linhua
2015-02-28 15:26:59 +08:00
学习似乎就这三个问题:
1、理解。理解当前这个知识点。
2、联系。与其它知识点建立联系。
3、记忆。记忆知识点及它们间的联系
luw2007
2015-02-28 15:37:46 +08:00
@linhua 当代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所有人按照同一个节奏学习.
其实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线性过程.
有人接受能力强, 理解力好, 他学习曲线可能是先快后慢.
有人接收能力弱, 推理性强, 他学习曲线可能是先慢后快.

所以我想通过平台把学生的各项能力变成数据, 便于进一步教学.
linhua
2015-02-28 15:57:50 +08:00
@luw2007 为什么是先快后慢呢?快在理解上,慢在记忆上?而先慢后快是慢在理解上,快在记忆上。不知我的理解对吗?
变成数据当然很好,也是一种趋势。但是就算变成数据了,基于大班教学的现状,教师也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数据。应该把这些数据提供给学生以便让他自己决定该重点复习什么。
luw2007
2015-02-28 16:03:16 +08:00
我本身就是先快后慢, 初三学习化学, 上学期, 新事物接收很快, 全班第一. 下学期, 新鲜感退去, 又厌倦题海战,成绩下划.
每个人肯定都不同. 如果能变现这些数据,
根据个人特点重新细化知识点, 为不同的人找到不同的学习之路.
@linhua
b821025551b
2015-02-28 16:04:39 +08:00
luw2007
2015-02-28 16:09:06 +08:00
@b821025551b 项目太多阿. 看不过来. 是否看过, 大致讲讲有哪些类型呗
b821025551b
2015-02-28 16:27:54 +08:00
@luw2007 这个网站就是教育类信息整合的,如果有好项目找不到投资、或者有产品想宣传,可以免费帮你
kkgogo
2015-02-28 16:30:29 +08:00
基本同意@linhua的观点。看了楼主介绍的特性和盈利模式后,感觉数据分析和自主问答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核心功能反而不明显。举个例子,如果依靠老师答惑,我以为给老师再多的收益,老师也没有动力,因为你的题,老师们真的算不出来,他们也不会!
@luw2007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7344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