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猜想:也许你每天都在经历死亡,然后复活.

2015-06-04 10:19:08 +08:00
 Actrace
睡眠真是一个很好的东西,累了就睡,睡醒就可以充满活力.
那么,睡眠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活力呢?这真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通过某些方式,可以让身体得到放松,身体放松时的感觉我们可以感受到.同样,通过睡眠,可以让大脑得到放松,但是我们无法感受到大脑放松的感觉,因为在那之前大脑意识(感觉系统)已经下线了.

只有停止使用(思考),那些活跃的神经元和所建立的链接才会暂停活动,当然这是细胞,也就是物理层面,这次我想聊的是软件层.

不管是什么软件系统,都是建立在硬件之上的,因此必然都会有一定的硬限制,比如存储容量,处理速度.人类习惯每天都进行睡眠也许是因为其存储(记忆)容量的限制,大约活动一整天,这些容量就会被耗尽(也许这个容量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小),如果你想快点耗尽,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高度集中的思维活动,比如打打FPS,或者玩玩LOL.大部分人会在2-3个小时内迅速疲劳.疲劳源于大脑记忆容量即将耗尽而向意识发出某种调控信号.

oh,也许你会说,即使耗尽了这些记忆容量后,我还是能继续活动,比如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又可以继续玩了~因此这里可能还存在一个后台进程(潜意识)在思考速度降低下来的时候运行了一个浅层的内存整理程序(映像信息整理成逻辑信息,比如你看到的画面转换成画面的描述),从而在保证记忆的情况下提供继续用于活动的记忆容量.

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容量总归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无法不眠不休地进行活动.因此在容量达到极限而无法继续写入的时候,我们在今天的意识就开始崩溃了(sleep or die).潜意识开始整理崩溃时整个记忆区中所有的信息,这个过程是深度整理,需要大量时间.有用的信息被存储到长期记忆的神经组织中,无用的不管.
当需要清理的东西全部整理完毕时,潜意识会重置用于日常活动的记忆区,重启意识模型,然后开始写入最近的长期记忆,并交给意识所有传感组织的I/O通道.然后我们便会睁开眼.

当然,上面所描述的是一个传统场景:自然醒.
在生活中,我们还会存在其他的场景,比如被强制激活意识的场景:闹铃.

结论:我们的意识其实只是存在于现代脑结构中的一个相当于虚拟机内部的系统,每天运行到崩溃后被一个古老而稳定的宿主系统重新激活.意识相当高效,足以处理所有可能的问题,并能保证宿主系统的稳定运行.但是这个虚拟机内运行的系统还是有太多的功能缺陷,以至于每天都需要重启.睡眠实际上是就是实际意义死亡,然后每天我们都被不断地激活,所谓意识,也就是基于一些记忆片段的模型,之所以有一种自我感觉,实际上是因为记忆是倒序写入的,因此会让意识感受到一种延续感.从而衍生出跟随时间的自我感受.

由于大脑容量有限我只能想到这里了,楼下各位大神继续~先去睡一觉了~
321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奇思妙想
19 条回复
willvvvv
2015-06-04 10:22:20 +08:00
真是脑洞大开。。
cxe2v
2015-06-04 10:22:49 +08:00
关键是对于现有的死亡定义来说,睡眠过程中人并没有死亡
Actrace
2015-06-04 10:25:34 +08:00
@cxe2v 物理上没有死亡.
yushenga
2015-06-04 10:40:15 +08:00
楼主脑洞好大
lovewilliam
2015-06-04 10:43:55 +08:00
其实整个宇宙就是根大内存条
cjjia
2015-06-04 10:46:24 +08:00
说死亡有点不适当,休眠才对,就是内存和硬盘,内存满了时需要大量的系统资源把当天的记忆存进硬盘,所以就关闭一些次级进程进行休眠。

那些失忆症患者就是硬盘有坏道。
lxrabbit
2015-06-04 10:55:22 +08:00
每天做梦的算什么
laoyuan
2015-06-04 10:56:35 +08:00
睡觉还真有点开脑洞的意思,让脊柱里的脑脊液进入大脑清除垃圾
mocodo
2015-06-04 11:15:02 +08:00
大脑这种高级货也是冯·诺伊曼结构吗?
uuair
2015-06-04 11:27:12 +08:00
你应该这么想,人类的身体和灵魂活在不同的世界。身体活在三维,而灵魂或许在四维五维。
睡的时候,灵魂就会在另一个维度醒来,而三维跟其他世界并不相同,所以人类自己并不知道,只有突破到一定维度,才可以窥探天机,这就是那些要渡劫的人所追求的,一旦渡劫成功,则肉身突破三维,达到或者接近灵魂的维度。
所以渡劫是有科学根据的,所以不说了,我赶紧去双修去了。
Actrace
2015-06-04 11:53:16 +08:00
@lxrabbit 做的梦其实只是意识重启过程中比清理程序更快读到的一部分残存的memory_dump,但是这部分信息最终也还是会清理掉,所以你会彻底忘记你所做的梦,除非你有意识地将这部分信息保留下来(通过外部工具,或者主动记忆).
hatcloud
2015-06-04 11:56:33 +08:00
!!!大段文字预警,以下内容涉及《失控》,GTD,Omnifocus安利等内容,请对这些过敏的同学自行跳过
----------------------------------------------------------------------------------------
让我想起《失控》里凯文对“记忆”的描述,里面对记忆的描述是各种片段的“一种涌现”,也就是说所谓回忆并不是完完整的像视频文件一样保存下来的,而是只保留了几个关键字,几个片段,等“回忆”这个方法调用的时候,大脑利用这些“关键字”再重新构建一边当时的场景。所以记忆从来都是“新”的,而且每次回忆的内容总会有些不同,年代越久远,关键字可能出现偏差,丢失,最终导致回忆偏失。

然后顺着楼主的脑洞,我进一步设想,其实这些记忆关键字也有自己的权重之别。这个权重,应该和关键字的重要性和最后修改时间有关。类似电脑启动会通过寻址将操作系统载入内存,每天你的的思维从“死亡”中被激活后,就会快速读取一些非常重要的关键字,比如说“我是谁”,“我身处何地”(陌生的天花板)等,然后再载入一些其他的,诸如“前几天的回忆”等片段。

这么一解释,其实除了满足脑洞以外,其实也验证了GTD乃至其他的一些时间管理方法中为什么总是强调“查看日历”“定期总结”的用意:正是因为记忆的不可靠性,在每日关键字载入的时候,可能会把一些其实很重要但却被大脑错误的分配了一个较小的权重,从而导致思维没载入(也就是地球人常说的“忘了”),但是假如你能每日再思维“宕机”之前,通过其他方法,比如纸笔,比如Omnifocus,比如其他的什么(对,我觉得真正的GTD工具只有纸笔,OmniFocus,别的都是”其他“),进行整理后,第二天只要载入“检视日历/Omnifocus”这一个关键字就行了。这类工具会辅助你载入给那些分配错误的关键字的。唔,就像下面那张图。




PS:
1. 《失控》真是一本很值得一看书。里面还提到不少可能颠覆你认知的各种研究结果。
2. Omnifocus是除了纸笔外最合适的GTD工具,注意是“GTD工具”不是“待办事项工具”。
kisshere
2015-06-04 11:58:40 +08:00
我中学时代早就有这种想法了,楼主真out
AmberBlack
2015-06-04 13:26:26 +08:00
我也时常这样想,不过我基本每天晚上做梦,有的梦境感觉自己一直在做。以至于我有时刚起床都分不清我到底在梦里还是已经醒来了。
你这样一说,我觉得我晚上回去要好好再看一次盗梦空间了。
有的梦的确难以忘记,上周有个人过来,之前并不认识。他今年30,我们说话的时候,他忽然冒出来一句,这个场景我好几年前梦到过。和现在的情景一模一样。这个情况我也有遇到过,所以就感觉很神奇。
之前看过两本书,名字忘记了,叫什么万事通,万事问之类的,就说好多离奇的事情。尤其是泰坦尼克号的事,有的人当时出发前就做到会遇难这个梦,然后就没有上船。
对此自己也有一点相信。
ln1225707801
2015-06-04 16:54:13 +08:00
最初睡眠的主要目的是节省能量 某科普片
aha
2015-06-04 17:54:14 +08:00
看过一个说法,道家说,人睡一小死。
squid157
2015-06-04 21:46:37 +08:00
我觉得。。我也脑洞大开好了。。

记忆可能更类似带复杂冗余的tiered storage,睡觉与不睡觉都在进行类似GC(garbage collection)的东西,没用的丢弃,有用的保留,并且不断把记忆在不同的tier之间移动and/or检查完整性,只是睡觉之后执行stop the world GC一样的东西,更好地避免工作记忆和稍微高级别的记忆存储碎片化。

脑洞差不多到此为止
VirgilMing
2015-06-06 13:25:42 +08:00
...可以去看看基本的认知科学的内容,然后再说…
Clarencep
2015-07-02 13:19:57 +08:00
多加头吧,再优化下内存管理算法,最后搞个左右双头主备备份,利用ISSU无间断业务升级系统,然后就可以不用睡觉了 —— 双头怪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9599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