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好在写一篇文章。还没写完,囧。
具体运营细节与如何学习技术不是我这篇文章谈的重点(其实,我的其他文章谈过了)。
重点谈的是如何科学提升行动力。
给大家分享一下简单的思路。
##心智黑客系列的缘起
心理学研究过于侧重解释,是否有一些侧重预测的研究或技术?未来,我将写一个系列,如何对人们大脑与行为进行逆向工程,是名心智黑客。参考书目请看我的豆列:
http://t.cn/asT1NE心智黑客前三篇分别是:
(1):可能的自我们;
(2)看见成长的自己;
(3)执行意图:给行为瘫痪来颗钉子。
这三个概念,我最喜欢的是执行意图。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却是第二个概念:心理定向。从管理咨询顾问到创业者再到程序员,它一直伴随自己。
##从真实的自我到可能的自我们
先说说什么是可能的自我们。
真实的自我存在吗?从小父母、媒体、成功学导师与老板教育你,追寻真实的自我。但是,事实上,心理学家 Hazel Marku 1986年的重磅论文《Possible Selves》提出:“可能的自我们”。论文全文地址是:
http://t.cn/Sf8LTz该篇论文Possible selves. - Markus 被引用次数达到:3251。打破了心理学界曾经荣获诺贝尔奖的卡尼曼、西蒙等人的记录了。
“真实的自我”植根于过去;而“可能的自我”则立足于现在与未来。一部分“可能的自我”通过你当前所做的事情和我们现在所在的公司确定;另一些“可能的自我”却仍然是模糊不清,只存在于你的个人梦想之中。
当运用<可能的自我>观念去筹划职业生涯、跳槽、战胜拖延症,从此,成功率大幅度提高。而那些致力于让你追寻真实自我的导师们,却给你带来的是行为瘫痪。
软件开发有个术语,设计过度,迭代过慢,最终产品失败。真实的自我就相当于程序开发者过于追求基础架构的强大,从而思考过度,导致认知资源的衰竭,最终反而阻碍了行动,行为瘫痪,从而执着不前,难以迈入新领域——可能的自我所辐射的范畴。
(强烈推荐这篇文章:
http://t.cn/heDfYA)为什么成功学最喜欢用真实的自我忽悠人?因为寻求成功学帮助的人,对自己的过去多半是不满的;也就是讨厌既有的真实的自我,当不得不直面时,会掩面而哭,将行为瘫痪的职责归于自己身上,直接走人,逃避行动。于是,皆大欢喜。
心智黑客第一篇为什么选择<可能的自我>来介绍?这个概念典型地体现了我的思想。部分心理学过于关注因果链后端、层层包裹以致已经无从影响现实的概念,对时空变量的影响力等于零。而该概念站在时间跨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简洁的思维Hack。这就是心理学与思想之美。
当一个概念具备时空杀伤力之后,自然,过渡到应用就变得轻而易举。<可能的自我>除了我已经写过的对职业生涯的作用之外,还有大量研究,比如与拖延症的关系、与老年痴呆症的关系、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是为心理学之美。
写论文与作为学习需要,关注心理学的角度大不一样。后者更多追求知行合一。知,需要解释力较大、预测性与控制性较强的变量;这样能较好地过渡到行。
这年头,跟风出了几十本行为经济学的书,几十个关于人类非理性行为的效应与分析,你记住了几个?执行了几个?
写到这里,就没写了,哈哈。大家来提问,或许我会接着写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