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开发中, ucos 系统任务间的通信是指,两个任务之间有数据的交互,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1 )消息邮箱
我们还是提供两个任务 Task1 和 Task2 ,假设我们还是解决刚刚的问题, Task1 进行按键扫描,有多个按键 key1 到 key n , Task2 根据扫描出来的按键处理 LED 灯 1 到 LED 灯 n ,上次我们使用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使用了一个事件标志组来进行,这个时候假设我不使用事件标志组,我使用消息邮箱,这个时候,我加入一个全局变量 key-value ,假设这个 key-value 等于 0 ,表明没有按键按下, key-value 于 1 ,表明第一个按键按下, key-value 等于 2 ,表明第二个按键按下, key-value 等于 3 ,表明第三个按键按下,依次往下面增,那这个时候,我们的 Task2 要想判断哪一个按键按下,就不再像我们事件标志组那样一步一步的进行判断,我们只需要判断 key-value 的值就行了,那这个 key-value 的值是由谁改变呢?
是由 Task1 这个任务改变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见, Task1 和 Task2 之间进行了一个数据的交互,它们要的是 key-value 这个数据的值,也就是 Task1 改变 key-value 的值, Task2 使用 key-value 的值,在这里我们就把它叫做消息的邮箱,就像一个邮箱一样,就像我们写信一样,我们把这个信放进邮箱,邮箱帮我们把信传递到远方,远方的亲戚朋友呢,打开我们的信,就可以看到信中的内容,同样,我们远方的亲戚朋友也可以使用这个邮箱,也可以写信发送给我们。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 Task1 和 Task2 就进行了一个数据的交互,那这个就被称做消息的邮箱,我们可以看到,在消息的邮箱过程中,我们有个任务提供发邮箱,而另外一个,我们会接收这个邮箱任务,接收以后使用,使用完后,它有可能向 Task1 发送邮箱, Task1 接收到了这个邮箱以后,也会进行使用,这就是消息邮箱这个概念。
2 )消息队列
事实上就是由多个消息邮箱构成的队列,就叫做消息队列,那既然有消息邮箱了,我们为什么药使用消息队列呢?
我们还是提供两个任务 Task1 和 Task2 ,假设 Task1 还是进行了一个按键的扫描,比如这个时候,它扫描的是我们 windows 下面的标准按键——键盘,而 Task2 呢进行按键的处理,比如应用处理,在这里我们都知道有两个问题, Task1 在进行按键扫描,并且在发送这个消息邮箱的时候,它发的很快,因为它必须扫描的很快,它才能保证这个按键不被丢失,比如说你扫描的很慢,某些人它打印键盘的速度很快,那这样的话,这个按键就会丢失,但是应用程序它有可能处理不了那么快,就是说,它处理的速度可能会比较慢一些,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比如 Task1 发出去了, Task2 接收到了,但是它还没有处理,那这个时候 Task1 又发送了下一个按键,那下一个按键能不能被接收到呢?
或者说上一个按键能不能被处理呢?这是个问题,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多个消息邮箱,比如我在 Task1 和 Task2 之间,我们建立很多个消息邮箱,第一个按键按下以后,我们发送到第一个消息邮箱,第二个按键按下以后,我们发送到第二个消息邮箱,第三个按键按下以后,我们发送到第三个消息邮箱,依次类推。到最后一个的时候,接下来再有按键按下,我们就再往第一个发送,那这个时候,对应用处理的要求稍微就要低一些,为什么呢?我只要保证在这个多次之间,我们只要把第一个按键处理掉以后就行了,因为处理掉第一个按键以后消息邮箱已经变成空啦,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往第一个里面放,那也就是说我们假设本来有程序需要 10 毫秒,处理这个按键,但是现在如果有 7 个消息邮箱,我们可以每隔 70 毫秒处理一下,只要保证在同一时刻,只要有一个消息邮箱为空就行。
那这么多消息邮箱组合在一起,我们就把它叫做消息队列,这个队列满足一个先进先出的规则,先进的队列的成员先出去,当然这个队列,我们也可以满足一个后进先出。比如说这个按键比较紧急,你必须先处理这个按键,那我们可以把这个按键直接发送给 Task2 ,那它就是一个后进先出的原则,这个就是我们的消息队列和消息邮箱的不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消息队列的本质,实际上多个消息的邮箱构成的一个队列的数据结构。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