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个人数据怎么备份的?

2017-01-03 13:09:05 +08:00
 lmaq
资料、文档、代码、照片等重要资料越来越多,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备份方案;
大家都是怎么备份的?自己组个备份服务器还是 NAS ,那个可靠性好些?
544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46 条回复
Tink
2017-01-03 14:05:48 +08:00
nas
kkk330
2017-01-03 14:06:37 +08:00
timemachine
moguiyu
2017-01-03 14:09:09 +08:00
资料是 time machine, 照片怕 time Machine 挂掉单独再拷贝一份到别的磁盘。
SeptimusX
2017-01-03 14:13:32 +08:00
因为曾经不小心把 4 年的照片全部删除无法恢复,现在家里、办公室三台笔记本通过 OneDrive 四重备份( 1T 空间,各种文档、系统设置、常用软件和整理后的精选照片),整体照片库在 NAS 、家里笔记本和移动硬盘三重备份,似乎已经够安全了…
zhengwenk
2017-01-03 14:16:26 +08:00
timemachine
yidinghe
2017-01-03 14:24:24 +08:00
代码备份在提供私有库的版本控制服务上,照片直接用 Google 的无限空间,资料文档没多少要作为文件备份的,主要用笔记服务存着。
rock_cloud
2017-01-03 14:33:11 +08:00
代码 Github ,照片 OneDrive ,重要的大文件 OneDrive+移动硬盘,重要的小文件 DropBox+移动硬盘。
ys0290
2017-01-03 14:34:04 +08:00
aws s3 备份有什么坑没?
kokdemo
2017-01-03 14:40:53 +08:00
……其实我在想,用刻录机把不常用的照片什么的刻录到光碟上,其实保存性价比最高吧……
wogong
2017-01-03 14:43:00 +08:00
Dropbox
niluanxy
2017-01-03 14:44:47 +08:00
nas ,家里 win + mac + nas 三重同步,除非家里炸了,否则应该是安全的吧
shakoon
2017-01-03 15:18:31 +08:00
重要资料我有三个备份,一个是 PC 上专门有块硬盘,这个也更新得比较及时;另外还备份在两块硬盘里,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不定期接电脑人肉同步。之前银行做活动时其中一块盘扔银行保管箱里一段时间过,后来恢复正价后就取回来了。另外还有以前各个时期刻的备份光盘几百张,但是发现有些已经不能正常读取了,所以最近几年我都没在用光盘备份过。我还有大约 5TB 的照片没有备份,这个问题每次想起就焦虑,摔
loading
2017-01-03 15:37:52 +08:00
微云和一个自动硬盘, nas 。
SeptimusX
2017-01-03 16:13:23 +08:00
@kokdemo 光盘寿命有限,除非定期重新刻录。
lydasia
2017-01-03 16:31:10 +08:00
FreeNAS + Amazon Glacier
lmaq
2017-01-03 16:40:13 +08:00
@Tink nas 哪家强?另外 nas raid 卡坏掉的话会不会数据丢失?
lydasia
2017-01-03 16:53:19 +08:00
@lmaq NAS 一般不用硬 raid 吧,坏了也不会丢啊。我觉得软 raid 其实比硬的好。
fan123199
2017-01-03 17:15:10 +08:00
强烈推荐照片 to google photos , 其他的文件我用 google drive 、百度云和移动硬盘。代码在 coding.net (副)和 git.oschina (主),目前感觉 coding.net 的功能强一些。
sammo
2017-01-03 17:24:51 +08:00
不备份
viator42
2017-01-03 17:30:53 +08:00
@kokdemo 光盘很不靠谱的,自己刻的系统盘两年就变成透明塑料片了
自己是两块硬盘做的 raid1,还算稳定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33188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