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 Promise(三)——命名 Promise

2017-02-15 10:28:46 +08:00
 1heart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通过用户名查找并返回该用户信息和他的关注者。通常有两种方法: 1 、定义一个外部变量:

var user
getUserByName('nswbmw')
  .then((_user) => {
    user = _user
    return getFollowersByUserId(user._id)
  })
  .then((followers) => {
    return {
      user,
      followers
    }
  })

2 、使用闭包:

getUserByName('nswbmw')
  .then((user) => {
    return getFollowersByUserId(user._id).then((followers) => {
      return {
        user,
        followers
      }
    })
  })

两种实现都可以,但都不太美观。于是我之前产生了一个想法:同一层的 then 的参数是之前所有 then 结果的逆序。体现在代码上就是:

Promise.resolve()
  .then(function () {
    return getUserByName('nswbmw')
  })
  .then(function (user) {
    return getFollowersByUserId(user._id)
  })
  .then((followers, user) => {
    return {
      user,
      followers
    }
  })

第 3 个 then 的参数是前两个 then 结果的逆序,即 followers 和 user 。更复杂比如嵌套 promise 的我就不列了,这种实现的要点在于:如何区分 then 的层级。从 appoint 的实现我们知道,每个 then 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这导致了无法知道当前 then 来自之前嵌套多深的 promise 。所以这个想法无法实现。

命名 Promise

后来,我又想出了一种比上面更好的一种解决方法,即命名 Promise :当前 then 的第一个参数仍然是上个 promise 的返回值(即兼容 Promise/A+ 规范),后面的参数使用依赖注入。体现在代码上就是:

Promise.resolve()
  .then(function user() {
    return getUserByName('nswbmw')
  })
  .then(function followers(_, user) {
    return getFollowersByUserId(user._id)
  })
  .then((_, user, followers) => {
    return {
      user,
      followers
    }
  })

上面通过给 then 的回调函数命名(如: user ),该回调函数的返回值挂载到 promise 内部变量上(如: values: { user: 'xxx'} ),并把父 promise 的 values 往子 promise 传递。 then 的第二个之后的参数通过依赖注入实现注入,这就是命名 Promise 实现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给 Promise 构造函数的参数、 then 回调函数和 catch 回调函数命名。

于是,我在 appoint 包基础上修改并发布了 named-appoint 包。

named-appoint 原理:给 promise 添加了 name 和 values 属性, name 是该 promise 的标识(取 Promise 构造函数的参数、 then 回调函数或 catch 回调函数的名字), values 是个对象存储了所有祖先 promise 的 name 和 value 。当父 promise 状态改变时,设置父 promise 的 value 和 values ( this.values[this.name] = value ),然后将 values 拷贝到子 promise 的 values ,依次往下传递。再看个例子:

var Promise = require('named-appoint')
new Promise(function username(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
    resolve('nswbmw')
  })
})
.then(function user(_, username) {
  return {
    name: 'nswbmw',
    age: '17'
  }
})
.then(function followers(_, username, user) {
  return [
    {
      name: 'zhangsan',
      age: '17'
    },
    {
      name: 'lisi',
      age: '18'
    }
  ]
})
.then((_, user, followers, username) => {
  assert.deepEqual(_, [ { name: 'zhangsan', age: '17' }, { name: 'lisi', age: '18' } ])
  assert(username === 'nswbmw')
  assert.deepEqual(user, { name: 'nswbmw', age: '17' })
  assert.deepEqual(followers, [ { name: 'zhangsan', age: '17' }, { name: 'lisi', age: '18' } ])
})

很明显,命名 Promise 有个前提条件是:在同一条 promise 链上。如下代码:

new Promise(function username(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
    resolve('nswbmw')
  })
})
.then(() => {
  return Promise.resolve()
    .then(function user(_, username) {
      console.log(username)// undefined
      return {
        name: 'nswbmw',
        age: '17'
      }
    })
})
.then(function (_, username, user) {
  assert.deepEqual(_, { name: 'nswbmw', age: '17' })
  assert(username === 'nswbmw')
  assert.deepEqual(user, { name: 'nswbmw', age: '17' })
})

打印 undefined ,因为内部产生了一条新的 promise 链分支。后面的 3 个 assert 都通过,因为整体上是一条 promise 链。

顺便擅自制定了一个 Promise/A++ 规范。

『挑剔的』错误处理

我们继续脑洞一下。 Swift 中错误处理是这样的:

do {
  try getFollowers("nswbmw")
} catch AccountError.No_User {
  print("No user")
} catch AccountError.No_followers {
  print("No followers")
} catch {
  print("Other error")
}

可以设定 catch 只捕获特定异常的错误,如果之前的 catch 没有捕获错误,那么错误将会被最后那个 catch 捕获。通过命名回调函数 JavaScript 也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我在 appoint 的基础上修改并发布了 condition-appoint 包。看个例子:

var Promise = require('condition-appoint')
Promise.reject(new TypeError('type error'))
  .catch(function SyntaxError(e) {
    console.error('SyntaxError: ', e)
  })
  .catch(function TypeError(e) {
    console.error('TypeError: ', e)
  })
  .catch(function (e) {
    console.error('default: ', e)
  })

将会被第二个 catch 捕获,即打印:

TypeError:  [TypeError: type error]

修改一下:

var Promise = require('condition-appoint')
Promise.reject(new TypeError('type error'))
  .catch(function SyntaxError(e) {
    console.error('SyntaxError: ', e)
  })
  .catch(function ReferenceError(e) {
    console.error('ReferenceError: ', e)
  })
  .catch(function (e) {
    console.error('default: ', e)
  }) 

将会被第三个 catch 捕获,即打印:

default:  [TypeError: type error]

因为没有对应的错误 catch 函数,所以最终被一个匿名的 catch 捕获。再修改一下:

var Promise = require('condition-appoint')
Promise.reject(new TypeError('type error'))
  .catch(function SyntaxError(e) {
    console.error('SyntaxError: ', e)
  })
  .catch(function (e) {
    console.error('default: ', e)
  })
  .catch(function TypeError(e) {
    console.error('TypeError: ', e)
  }) 

将会被第二个 catch 捕获,即打印:

default:  [TypeError: type error]

因为提前被匿名的 catch 方法捕获。

condition-appoint 实现原理很简单,就在 appoint 的 then 里加了 3 行代码: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 (onFulfilled, onRejected) {
  ...
  if (isFunction(onRejected) && this.state === REJECTED) {
    if (onRejected.name && ((this.value && this.value.name) !== onRejected.name)) {
      return this;
    }
  }
  ...
};

判断传入的回调函数名和错误名是否相等,不是匿名函数且不相等则通过 return this 跳过这个 catch 语句,即实现值穿透。

当然, condition-appoint 对自定义错误也有效,只要自定义错误设置了 name 属性。

272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创造
12 条回复
leonlu
2017-02-15 10:57:17 +08:00
完全没有 async/await 简单吧。。。
ericls
2017-02-15 11:01:13 +08:00
@leonlu async/await 是最差的方式

因为看起来的东西和实际上的东西不一样
aleung
2017-02-15 13:12:16 +08:00
@ericls 为何这样说?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ericls
2017-02-15 13:17:30 +08:00
@aleung async 和 await 看起来像 sync 的吧?

但是实际上是 event loop 吧??

所以你到底是用哪种思路去思考呢?
aleung
2017-02-15 13:38:06 +08:00
@ericls 不知道是不是过去经验不同引起的思维方式区别,我觉得 await 大大降低了异步代码的理解难度,一看到 await 就知道这里不会马上返回,而是“阻塞”在这里等有“结果”了才会继续下去。程序就像多线程执行一样。
ericls
2017-02-15 13:52:01 +08:00
@aleung 你都说了就像……
ericls
2017-02-15 13:59:51 +08:00
@aleung 或者应该说对 callstack eventloop 有了了解之后再写 async/await. 不然那就是自己骗自己。。。
hronro
2017-02-15 14:02:02 +08:00
二维码呢😂
aleung
2017-02-15 15:32:27 +08:00
@ericls 那是的,什么东西都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用得好。
arzusyume
2017-02-17 08:51:55 +08:00
@ericls 不觉得 async 很差劲, 没 async 之前还不是一堆人用 Q...
说白了, async 本身就是嫌弃 Promise 写起来太麻烦才封装的一个 generator
至于"看着和想的不一样", 那就要看是从什么角度上去思考了, 就代码本身表达而言个人认为 async/await 的代码读起来更容易理解... 虽然细思或许 Promise 的逻辑更加清晰
leonlu
2017-02-17 11:12:13 +08:00
LZ 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讲是 resolve 和 reject 只能接受一个参数导致的。而这么设计其中的一个原因是 chaining 这个事儿。因为 chaining 中的 return 只能返回一个参数。(另外大神说 es2015 中已经基本没有 API 是可变参数了,这也是 JS 的规范趋势。)

所以,要我瞎搞,我觉得应该有一个 return Promise.Result(a, b, c, d ...);这样的话就可以: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a, b, c, d))
.then((a, b, c, d) => return Promise.Result(b, c, d))
.then((b, c, d) => {});

当然还有各种细节,比如 Result 的参数可不可以是 promise 等等,瞎搞就不深入了。
leonlu
2017-02-17 11:19:43 +08:00
PS : async / await 是不可抗拒的,规范也有了,而且 V8 / FF 都实现了啊。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34055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