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技术书籍看不懂了怎么办?

2017-04-17 16:16:15 +08:00
 Chalice

前面的几个科普、引导类型的章节看得挺投入,慢慢的到中期就开始有点吃力,有的名词要翻到前面的章节去再理解下,甚至有的就看不懂了,而且只要一两天不看感觉就没了,就觉得很陌生,必须得翻到前面的章节找找感觉,对此各位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还是说先硬着头皮看下去,然后反复的理解呢?

261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21 条回复
HLT
2017-04-17 16:17:11 +08:00
说明没有很好的消化
Chalice
2017-04-17 16:19:08 +08:00
@HLT 前面的章节翻来覆去的看了很多遍了,就感觉到中期某一个章节的时候难度就蹭蹭蹭的往上冲,有脱节的感觉。
HLT
2017-04-17 16:20:33 +08:00
@Chalice 也许是书 写得曲线太陡了?
书名
Chalice
2017-04-17 16:21:40 +08:00
@HLT Charles Petzold 的《编码》
sun1991
2017-04-17 16:26:43 +08:00
换本讲同样技术的书看, 有时候真的不是你的问题 - -
HLT
2017-04-17 16:30:12 +08:00
@Chalice 草。。。
Chalice
2017-04-17 16:33:24 +08:00
@HLT 怎么了。。。
Chalice
2017-04-17 16:34:21 +08:00
@sun1991 这样感觉挺有挫败感的。。
HLT
2017-04-17 16:36:51 +08:00
@Chalice 这本书 有脱节的感觉 实属正常现象。。。对个人知识储备 平行领域内力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Chalice
2017-04-17 16:41:15 +08:00
@HLT 好吧。。我还以为是我自己学习方法的问题,那我是不是该考虑换本书或者是缓一缓慢慢看?
coderluan
2017-04-17 18:01:52 +08:00
如果书看就能懂,那样书呆子就全是天才了,有很多书是得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思考才能读懂的,不过《编码》那本书不至于吧,挺深入浅出的,楼主不是科班出身?
muziki
2017-04-17 18:22:00 +08:00
code 不是入门普及书么?从第七章开始看就可以了,注意筛选章节,有些章废话多。

外文书内容是好,但是作者普遍跑火车比较厉害,本来核心内容半本书就能讲完,偏偏动辄 5 , 600 页。
看得时候最好有个笔记和归纳,要不然会在废话中迷失
wenmingvs
2017-04-17 18:57:59 +08:00
一本书之所以你看不懂,几乎百分之九十是因为看懂它的前提你不具备,比如你必须先懂 A 、 B 、 C 三个东西,然后你才能看懂这本书。

要做到上述这点,绘出知识网络图十分关键。

通常可以通过综述性的论文、特定领域的科普文章和书籍、网络上有关本领域的导论性教学视频、本领域内大牛的讲演、文章、访谈、经典教材的前言(序 /第一章)等获取到足够的信息,绘出知识网络图。

有了知识网络图,你就有了一个学习攻略,你可以把知识网络图想象成是一张地图,学习攻略就是旅游攻略,学习的过程就是旅游的过程。

攻略出来了,你就可以制订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先学 A 、再学 B 、之后了解 C 和 D ,最后就能弄懂 E 了……

计划出来了,剩余的就是行动。

把学习前的障碍给清除掉之后,再读那些原本”很难的”“看不懂看不明白”的书,一切就水到渠成。

上面是理想情况,如果你在学习攻略的第一步第二步就受挫,那你可能就得重新评估达到预先学习目标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必要时调整甚至放弃它,另走它路。

知道何时应该放弃并敢于放弃,也需要智慧和勇气。
wenmingvs
2017-04-17 18:59:36 +08:00
这段话是我摘自知乎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送给楼主一起共勉吧
Chalice
2017-04-17 21:00:55 +08:00
@coderluan 我从未接触过任何硬件知识,打算把这本当入门书的。
Chalice
2017-04-17 21:01:30 +08:00
@muziki 这本我都还觉得废话不是很多,最近看的《黑客与画家》才是真正的满嘴跑火车。。
Chalice
2017-04-17 21:02:09 +08:00
@wenmingvs 谢谢,我参考下
wheeler
2017-04-17 21:14:19 +08:00
《编码》这本书 **个人** 觉得是有点过誉的书了。说它科普嘛,到了后面确实有点脱节,(在知乎你说《编码》这本书看不懂,会被鄙视的)但如果认真看过数字逻辑设计之类的书的话,这本书就又显得鸡肋了,所以我对科普类的书持谨慎态度,还不如找本教材认真看。
linhua
2017-04-17 21:14:58 +08:00
记忆的 组块化( chunking ) 模型
人的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容量 大致为 4 个

“前面的几个科普、引导类型的章节看得挺投入”
这说明 这些章节没有引入很多新的概念(不超过 4 个),且与已有经验,记忆吻合。

“慢慢的到中期就开始有点吃力,有的名词要翻到前面的章节去再理解下,甚至有的就看不懂了,”
这说明 由于没有把 以前的概念 编码(理解)放入 长期记忆中, 在工作记忆中的 概念的数量 超过 4 个, 因此需要 来回 释放工作记忆空间,和加载以前的概念 到工作记忆空间中。 理想情况是 以前的概念可以直接从 长期记忆中提取出来到工作记忆中, 不需要通过 视觉刺激 进入 工作记忆中。


“而且只要一两天不看感觉就没了,就觉得很陌生,必须得翻到前面的章节找找感觉,”
这符合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因此需要 间隔重复 来巩固记忆。 因此每天晚上 /早上需要快速复习一下, 如果 自主能力差,可 配合使用 Anki 等 间隔重复 记忆软件 进行复习。


“对此各位有什么解决办法吗?还是说先硬着头皮看下去,然后反复的理解呢?”
有两种模式,一是 强行记忆,但这种对于 理解 没什么帮助,不能举一反三。 而后 逐渐把 记忆的组块 连接起来(理解),不推荐, 这种主要应该是 记忆一些事实性材料

另一种就是 在理解一点的基础上 加深难度, 继续看下去, 保证 没被理解的 知识点 不超过 4 个。 因为如果以后的 某个 知识点(组块) 依赖于 这 4 个知识点(或其中的几个),那你 就不能理解这个知识点。
Chalice
2017-04-17 21:30:03 +08:00
@wheeler
逼乎各个都是 221 985
比不起比不起.jpg
我倒不是说以后要干硬件的活,我就是单纯的想了解下底层,想着以后看问题视角更广更深一点吧。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35541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