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 唉,只能说中国的企业普遍没有脊梁或者说没有形成脊梁的土壤吧……
我个人感觉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想:
一是,中国企业缺少与 GOV 博弈的砝码及场地。
我所知道的情况是,整体政策制度建立上只有建言权没有实际参与制定权。
现阶段,多数互联网信息相关法律法规法令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前商讨,找大厂代表去开会都是走过场,而大厂代表也都是尽可能给自己的企业争取到一些倾斜性话语权,而不是真正为用户及良性生态建设努力。(之所以说是现阶段,是因为至少三五年前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闭门会上讨论都会非常激烈,直接喷 GOV 的情况也不少见,而现在,我能看到的和听到的这种场合,大家基本上就是「人民代表大会状」)。
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旦触及到「规则红线」,甭管你是小马哥还是马爸爸,辖区派出所或者网信办的一个电话你就得去喝茶。可见商人在整个政治生态中的地位……
二是,整个互联网进入一个准垄断的成熟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几大厂的实际市场话语权非常大,导致胃口也越来越大,无节制的信息和市场掠取很常见,甭管有没有用先收集了再说。所以一旦有政策法规出台,顺手做了肯定有利无害。
但是呢,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我个人还是倾向于一个企业 ROI 的问题。
如果把「绑定手机号」作为一个大面上的商业行为,脱离商业动机去说意义不大。
那么我们不妨算一笔账:
几大厂的实际月度活跃用户都是几个亿级别的,累计注册账户几十亿(因为重复注册)。就单这部分用户绑定手机号的直接成本(研发+短信下行验证)就是几千万元级别的支出。还不算后期维护以及带来的诸如用户活跃度下降等负面影响,可其能带来的可预见的商业获利却不明朗。
而且我也提到了,后台实名制实际上企业只能获得的是手机的绑定,而非实际的「公民身份信息」,企业即使想去鼓励用户绑手机号,也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温和形式,而不是这种激烈的一刀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