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 06 年从贵州到北京读大学,学计算机相关专业,10 年毕业,码农。从 11 年初开始创业,作为公司合伙人拿过百度的投资,期间折腾了好几个项目。14 年逐渐退出原来的团队,开始做自己的创业项目。15 年初,把之前经营了小半年的个人项目给卖了,然后和已经谈了 4 年多的女朋友结了婚。年底就搬家到杭州,在阿里巴巴成了一名天猫技术小二。
前前后后在北京生活了将近十年,毕业后就一直都在五环外租房子,被二房东骗过钱,也被大房东逼着搬过家。一到雾霾嗓子就疼,冬天手指脱皮,总是能摸到里面红红的肉。本来还写了一大堆牢骚,不过全都删了,总之只要是生活在北京的外地人,总能感受到那种生活的味道。
萌生想要换个城市生活的想法是在 14 年底的某个深夜。以前或许也思考过是否要离开的问题,但就好像读高一高二的时候思考自己要去念哪个大学一样,很多时候仅仅是在「憧憬」而已。但等到高考结束了,才会开始真正思考自己到底要去哪个大学,什么专业。人们总是说要「活在当下」,但没法阻止自己去思考未来。我觉得自己迟早是要成家的,而成家的前提就是确定在哪安家。如果必然要发生的事情,那么就是眼前的事情了。
我仔细的思考了自己在北京的未来在哪里,很遗憾,结论是:在很大的概率下,没有未来。北京所谓良好的医疗、教育等等资源,都不是为我们这些普通的外地人准备的,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这一点,现实如此。
而未来的情况,也让我没法乐观。我们这一代人,是通过教育改变自己人生的一代人。因此,我们也格外注重孩子的教育。但我之前认识一个清华的老师,她就和我感慨过,现在她所教的新生,超过一半以上大学之前就出过国。这至少说明,目前中国阶级固化的程度远比我们童年时要严重得多。
我列出了几个我认为留在北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仅仅这么几条,就足以让我得出结论了。我也看过网上那些如何省吃俭用、再榨干父母在北京成功买房安家的例子。但扪心自问,那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每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年龄段的快乐。错过了就错过了,不可能再有弥补的机会。而作为一个互联网码农,其实对地域的要求没有那么强烈,在哪写代码不是写呢?
那既然要走,去哪里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列出了中国最适合做互联网的 5 个城市(分别是北上广深杭),从工作机会、收入水平、房价、各种政策(包含落户政策、买房政策、限车牌政策、限行政策等)、自然环境、离父母远近、当地人脉资源、教育质量、医疗水平、交通情况等等方面都打了一个分,再针对每一项乘以一个重要程度的系数,就得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得分。我记得结果是杭州得分微微高于深圳一点点(当时深圳房价还没有起飞)。
于是我最终选择来了杭州。
到杭州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帮年轻人命真好。随便举个例子吧。S 同学,90 年的,老家在安徽农村。11 年大学毕业进入阿里,也是码农。工作两年多,就在杭州买了 89 方的房子(因为阿里有 iHome 无息贷款,他自己首付只出了 5 万块钱不到),随后没多久又自己买了一辆阿斯顿·蒙迪欧(当然也有贷款),25 岁不到,丫居然就脱离了屌丝的队伍!这种情况在我周围绝对是普遍现象。我统计了一下我们团队,有房的比例超过了 90%,有车的比例也超过 50%。而对比在北京类似的百度,能依靠自己 25 岁之前买房买车的几乎没有。
这更让我坚信了,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写了这么多,只是想让那些每天埋头写代码的同学们也能「思考」而非「憧憬」: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如果大家仔细思考过,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那么真巧,天猫营销平台事业部欢迎你加入,我们主要负责支持天猫营销活动以及创新玩法。现在我们急招 iOS/Android/Java 技术专家 /工程师,如果你同时对于技术创新、机器学习、DIP/CV 等方面有兴趣或经验更佳。Base 杭州,P6 ~ P8 均可。如果你不懂这个职级要求,没关系,只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都可以把简历发给我( eric.yl#alibaba-inc.com ),保证 100%回复,并且很有可能面试官就是我本人,绝对高效。找个机会,让理想和现实握手言和吧。
下面来几张自己瞎拍的园区的照片:
最后,祝各位粽子节快乐!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