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00t 多了去了,但你得先弄清楚什么算是(关键性的)Bug。
譬如汽车上,中控,你插个卡,弄一个奇怪文件名的歌曲播放不出来,然后播放器死机了,重启了,这不算关键性的 Bug,甚至都不算 Bug。但你不能说因为一个奇怪的文件名,导致中控失灵了,双闪自动打开然后关不掉了,就因为这个破文件名,那这就属于 Bug 了,这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就是说,对汽车的软件来说,核心功能是对汽车的基本控制和安全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出现关于这两者的 Bug,否则就不能作为产品拿出来销售。
飞机上会不会出现空服烧个热水导致飞机自动开始放油或者发动机停转?
三峡大坝会因为什么 Bug 导致突然开闸放水么?
银行会在什么情况下算错储户的利息?或者丢失储户的余额记录?
所谓的 Bug,很多都是开发人员没有考虑周全,开发不够严谨,测试不够充分,再归纳一下,就是时间,钱和能力的问题。
譬如,我用过不少深圳的山寨手机,也用过荣耀之类的低端,山寨机的特色之一就是,我一旦按一定顺序在卡槽 1 和卡槽 2 放入两张(德国)特定运营商的 SIM 卡,就绝对出现跳屏,许多品牌都试过,都是这个问题。而荣耀就没有这种情况,三星之类就更不会了。我的理解是,大厂比如三星苹果,它有条件并且也愿意针对全球各种运营商各种卡进行测试,而小厂就会觉得我理论上针对电磁干扰等等已经做了应对设计了,那么我简单测试一下,OK 通过,那就应该没问题了。
楼主都说了,他们老板认为时间和钱都不是问题,那么换个角度想一想,譬如你经过一年开发,上线了一个软件,然后过了 3 个月发现了一个 Bug,你立刻修复了。那么,为什么不能够不急着上线,而是多用 3 个月,在测试中就发现并解决这个 Bug 呢?如果我是老板我也会这么问。如果你说,内测达不到条件,那么还可以有公测呢。
楼主老板是做传统行业的,那就更好理解了,发现 Bug 打补丁,估计老板认为跟产品召回性质差不多了。就想想汽车行业吧,那每一个为数不多的召回,背后可都是惨痛的损失。不找几个团队出来背锅承担责任甚至法律责任,怎么可能。
以前的时候,产品开发,跳票半年一年,不都是很常见的么?只不过现在都被互联网思维惯坏了,只要不是硬件问题,是能够通过软件补丁弥补的问题,都不急着解决了,都是匆匆忙忙搞个半成品就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