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做外包的一点小体会

2018-06-08 07:30:35 +08:00
 ericgui

注:原本想发表在知乎,但我发现还是不去献丑了。我觉得还是发在 V 站比较好。

大家好,我是艾瑞克,我目前在美国圣地亚哥,主业是给国内的朋友代购金坷垃,副业是顺便帮人写写网站。

我今天分享一下在美国做项(外)目(包)的一点体会。 我是转行的,从生物转行而来,top2 毕业,现在龟缩在美国加州一个偏远小城,给人写网站为生。

我学了 2 年半 PHP,最近半年也写了不少 nodejs。 怎么说呢,美国 PHP 生态环境和国内完全不一样,其实这属于整个经济环境的不同。

简单对比一下吧:

国内的情况呢,目前是垄断平台的触角深入一切领域,就没有 BAT 不掺和一脚的地方,对吧?这个大家都同意的吧?

美国呢,相对克制一点。 前段时间知乎上还有人批评 Facebook,说 Facebook 曾经被视为对所有人的威胁,似乎 FB 能做一切,但现在 FB 还是在卖广告过日子。 Google 也一样,超过 90%收入还是广告,远远不如国内巨头们的收入来源多样化。

好,这样的生态之下,就来说说美国超级巨头 Amazon。

我在圣地亚哥,离墨西哥 1 小时车程,离西雅图隔着好几小时的飞机,其实感受不到特别多的 Amazon 的影响。 我两口子统共也没在 Amazon 上买过多少东西。

我找工作这半年来,招 PHP 的,全都是各类小公司,而且都是外包公司,他们在干啥呢? 1、做公司网站,主要是展示为主 2、做小型电商网站

是的,你没看错,美国这里存在大量小公司,都是有一个自己的小网站,卖点自己的产品,产品数量可能都不到 100 个,甚至我目前做的一个项目,只有 6 个产品(服务)。

于是基本上这类小公司,几乎不用框架,而都是用一个现成的程序,例如 opencart,magento,shopify,WordPress(woocommerce),三下五去二,搞成一个小网站,剩下的,就是找一个 Web Designer,把网站做得漂漂亮亮,就开始赚钱了。

所以美国这里的小网站,往往做的很漂亮,但实质上很简单。

做完之后呢,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做推广,一般都是 SEO,Facebook Page,Twitter 和 Instragram 以及 Youtube 这样的社交平台上推广,找粉丝了。 再就是各种邮件营销了。

这套路就这么多,不管怎么搞,都是这个套路。

那么,为什么美国这么多小电子商务网站,而是类似国内的超级平台化呢?就连各种名牌,都要去天猫上开旗舰店。

首先是技术手段的原因,这就是支付了。美国信用卡发达,所以有一张卡就够用了,只要能刷卡,就可以开店了,所以有很多很多的 payment gateway,提供这样的刷卡服务。

其实是法律原因。如果你遇到欺诈,你显然可以要求信用卡公司拒付这笔钱,你可以说,这不是我支付的,或者你直接说,我拒绝支付这笔钱,通常信用卡公司都会给你免除这笔钱。相反,接受信用卡的商家,却要时刻防范着你,这次刷卡的人是不是真的是你!

以上两点,在国内怕是不行的,一方面国内没那么多的支付平台,二方面,你的支付宝被盗刷了,马云爸爸是不管的,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水平,不是一个级别。

第三,实体经济发达。Shopify 靠着给小公司建小型商城,现在估值 100 亿美元了。那么请问,如果实体经济不发达,shopify 有这么多客户么?大量小公司能够生存,而不是仅仅几个巨头在天天上头条。对比起来,美国这经济活力和健康度,还是相当可以的。国内的小生意都是大头支出都在房租了吧。

不管怎么说,这个局势目前不错,希望美国能继续维持下去。

1466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发现
85 条回复
usernametoolong
2018-06-09 01:33:34 +08:00
一个很形象的玉米棒子对比
发达国家是打成浆做玉米汁喝。
中国 直接烤着吃没,或者老玉米磨面吃。


现在国内基本都处于小学生状态,整体行业水平只能做粗加工,能做到细加工的路还很远很远的路要走。

再形象一点
一个罐子里面装满了大的鹅卵石然后又装很多河沙再然后还能装进去不少的水。
咋们国内现在还处于装鹅卵石阶段,看似把罐子装到快满了,但更深层细节的东西差的不少一星半点。


为啥国内大家都不自建平台? 这个不是不想,我接触的老板在 15 年前就想自己搞个网站卖自己的产品,可惜技术以及市场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搞起来,这么些年过去了技术什么的已经不是问题,但市场流量是个大问题。

等等众多原因。。。。。。。。。
ericgui
2018-06-09 03:54:14 +08:00
@usernametoolong 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所以大众倾向于相信大平台。如果小平台也能(在法律和信用卡公司的强制之下)很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那么人们不在乎是否一定去大平台买东西。

这是核心原因。

因为前几年有过自建电商平台的狂热,后来都不行了,都关了,都去天猫开旗舰店了。
Philippa
2018-06-09 04:16:05 +08:00
我觉得是文化层面的差异和市场开放、保障的差异。国内放眼过去各行各业都倾向于一条龙服务的,不会存在一个相对透明的环境,只允许某几个寡头集中形成一个巨大平台来代替。而欧美形成了相对细小,分工明确的产业链,这种习惯甚至带到了游戏里面,比如 EVE。另外以前,就遇到不止一个外国的利益关系的尝试把我从某个大平台上拉到她们自己的圈子里,她们有自己的网站(没错,就是模板搭的),也有收费渠道,自己的一个圈子。

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但貌似欧美和国内的人相互都鲜有觉察,他们在跟中国打交道时往往碰壁,因为在我们眼中他们缺乏信任可言。很多一线的国内科技媒体还喜欢说某兄弟用 WordPress 搭了个站点赚了很多然后鼓吹创意第一,他们是不了解文化差异,更是先入为主。

即使将来国内真的重塑了环境(我觉得很难),人们的习惯恐怕依然会长久地保持。在淘宝刚刚冒起的时候,那时流行一种说法是“平台为王”,所有人都是搞个平台出来尝试收割,但大部分现在已经学乖了选择第一时间跟风小程序已经完全丧失了当时那种倾向。这对于国内的确是如此。
tedd
2018-06-09 10:15:02 +08:00
现在做网站还有生意吗?不是有 squarespace (还有个叫啥来着也很大)这类服务了吗?也支持少量商品的电商,比自己搭站从设计到稳定性上都好太多了。
lychnis
2018-06-09 17:23:31 +08:00
楼主想请教些美国的事情,ODk0NjI5MDA3QHFxLmNvbQ== 可否方便联系下, 付费也可以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46137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