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的艺术市场越来越偏向于娱乐化。正巧隔壁工作室住的是两个女孩,一个是西安美院毕业来北京闯荡的艺术家,一个是某演艺公司的经纪人助理,平时聊天总是离不开当今的艺术圈和娱乐圈,所以对这点的认识比较深刻。因为可能涉及到圈里比较知名的一些艺术家和明星,所以不便在这里多说。一言以蔽之:贵圈真吊乱,我还是回火星吧。另外,现在很多“艺术评论家/批评家”满口的形而上、概念、主义、流派,以及为了金钱利益发一些不负责任、违背自己良心的文章,使得整个艺术圈乌烟瘴气,这也是我不想再做艺术的原因之一。
要说当代艺术比较喜欢的艺术家和作品,我倒是比较欣赏Banksy的涂鸦作品,当初我的毕业创作也借鉴了一些他的想法。涂鸦这种表现形式对大众来说可能算不上艺术,但是其实艺术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涂鸦在某种程度上是反艺术的,就像Banksy大摇大摆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博物馆去挂在墙上,混在众多艺术名作之间进行展览,就是对当今艺术的一种绝妙讽刺。但是Banksy的作品还不是那种愤青似的宣泄仇恨暴力,而是有内涵的,并且带有趣味性,不像某些艺术作品,摆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只有艺术家才能懂的姿态。
上学时曾经陷入一个思想矛盾中,就是艺术作品到底能不能评价好与坏。因为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可能觉得这个作品烂到极点,但别人可能觉得简直是神来之笔。后来有一天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某个小馆子,热情的老板娘给我看她以前画的一些荷花,我才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毫无疑问,老板娘对她自己的作品是抱有很大的信心的,她没有学过画画,觉得老家池塘里的荷花很好看,就用水粉在纸上画了下来。但是任何一个专业学过绘画的人来看,那些画都是毫无美感的涂抹(和Banksy的还不是一个性质)。但是我能理解她的技术不精,所以她给我展示画时,我能感受到她所描绘的那些荷花有多好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蜻蜓低飞,荷叶颤动。所以说那时,画是美的。看画要视看画人的心情,看画的环境、气氛,看画人的背景知识。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和Daniel Arasse《我们什么也没看见》。所以后来有些没有学过画画的朋友想学画画,不懂专业技法,问我该怎么画,我说不用管那些,只管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就好,不用考虑怎么去调颜色,怎么用笔。考虑多了,你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一切随性而至。如果我真要教怎么画画,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得完的,光是制作画框就够你一天忙活的了。
所以现在也是说搞艺术的都太浮躁了。如今连画框都有现成的,工人们做好了放商店里,你只需要掏钱就可以省掉大量的时间,颜料也可以直接去商店买来用。而在文艺复兴时期,颜料都是艺术家的助手一点一点磨出来的,有的颜料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磨出那么一管。现在的这种工艺流程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节省了时间成本,艺术家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创作上;坏处则是惹人心浮,不知珍惜,无法安心创作。我不是要让现在的艺术家们都回家自己磨颜料去,而是说艺术家应该更珍惜自己的每一笔表达,笔笔蘸真情,而不是在画布上挥霍自己的语言,乱说一气。
还是说回艺术,现在艺术的表现形式这么多,架上、行为、装置、影像、观念,其实终究脱离不开“表达”二字。艺术以什么形式表达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什么。形式只是载体,思想才是本质。拿喝水来打比方,你想喝水,喝水是本质的目的,而用杯子喝水跟用碗喝水有什么区别吗?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非要用马桶来喝水,喝是喝了,达到了你的目的,但是总有那么一丝别扭。也就是说,你要表达的东西以什么形式来展现虽然不重要,但是需要找到最合适的那个。我曾经向好多人推荐过德国的观念艺术家Hans Haacke93年在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那会儿英国的达米安·赫斯特还是个小青年——Hans Haacke把德国国家馆的地板全给撬了,名字就叫《Germania》,微妙婉转的表达方式,效果却特别震撼,你能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几百平米的整洁展厅中面对满目疮痍的地面的感觉吗?看看这张图:
而现在很多艺术家却搞不明白这个道理,这里面还是有一些浮躁、投机的因素,看到行为艺术火起来了,就扔下画笔跑去搞行为,却不明白他想表达的东西并不适合用行为来表现,而他还觉得艺术就得破,不破不立,一定要前卫!一定要反传统! —— 不由得又想起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来,一些人看到互联网创业很火,就挤进来创业,却不知这是一座围城。还有城里的一些人,看到电商火了,就一窝蜂搞电商;看到社区火了,就一窝蜂搞社区;看到团购火了,就一窝蜂搞团购;看到Path火了,就一窝蜂的抄过来 —— 都是浮躁惹的祸,心不静,则事不成;事不成,则心愈躁。这句话送给处在低谷期的国内某社交巨头。
再说说Banksy,前几天看了关于他的一部片子《画廊外的天赋》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319017/,里面他的“戏份”不多,不过整部片子倒是让我对英国人的艺术态度有了新的认识,再加上今年的奥运会开幕式,让我觉得英国人民真是太逗了,就是一种“我就这么着,爱咋咋地”的感觉——生猛,新鲜,玩的出花样来。尤其是以达米安·赫斯特和翠西·艾敏等艺术家为代表的YBA,可以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简直不把艺术放在眼里,不过现在也不能说他们是牛犊了,都是老油子了。这跟中国艺术还不一样,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很清晰,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都是有根有据的,西方现代艺术的诞生是其自身的自觉,并非受东方哲学与东方艺术的影响。虽然汉朝的丝路通商一并带去了东方文化与艺术,但并未对西方艺术产生大的影响,直至二战时期马蒂斯、毕加索时代的西方艺术,理解、认可、借鉴东方艺术的也只是凤毛麟角的如前的几位绝顶聪明的大师,所以,夸言东方艺术的影响,只是国人的自大 。要讲中国古代历史中拿得出手的绘画作品——除了为宗教、帝王服务的那些——大概只有宋元山水画、花鸟画、以及诸多书法名家的作品了吧,这么说可能比较偏激主观,但是反观西方,即使是在二战时期,艺术思潮也是风起云涌百家争鸣,而那时中国的艺术只能用“贫瘠”二字形容,更不用说后来的文革,简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腰斩。以至于很大程度上打开国门之后,国内艺术家才开始向西方学习,八五新潮那会儿中国艺术才真正开窍了。短短20几年时间,需要赶上西方艺术的脚步,真是辛苦了这群艺术家。
说的有点乱,看看得了。最后放几张Banksy的作品,想必好多大家已经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