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张冀韬同学将演讲内容梳理成文章并于掘金首发。
掘金原文:Life of a Pixel:前端代码如何通过浏览器演化为屏幕显示的像素
Life of a Pixel 本来是 Chromium 团队在入职培训时的培训资料,其目的是为了让新入职的同事能够从大体上快速的了解 Chromium 的架构,而不是纠结于代码逻辑。现在该团队正式将其发布,也是为了对于此感兴趣的工程师能够快速的了解项目,参与项目的开发协作。本视频的内容,从宏观上来说,就是本演讲的题目 Life of a Pixel,直译就是一个像素点的一生,表示该演讲作者希望观众能够在视频结束后了解,前端的工程师所完成的代码,是如何通过浏览器,变为一个又一个的像素点,以及像素点是如何更新和毁灭的。
web content (代码) ➡️ magic (渲染) ➡️pixels (像素)
浏览器真正渲染的内容在红框内,之外的都是非渲染的部分。渲染的引擎可以看做是一个黑箱,在 Chromium 中,我们把它称为 Blink。
同时,在渲染时,我们需要调用图像处理的底层 API 去进行渲染,对于此,有官方的统一标准就是 openGL,但是,对于 Windows,可能还需要转化为 DirectX。对于此,团队正在开发一个新项目名为 Vulkan,为了进行统一化。当然,这种底层的 API 并不能读懂我们的 HTML 和 CSS,它们只能做一些简单得图像绘制,诸如画一些多边形这种操作。
所以,我们再梳理一遍流程。总的来说就是我们要将 web content 转化为对于的图像处理的 API,在电脑屏幕上进行绘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将已经渲染的图像更新,我们要设计一种数据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新这个页面的结构与内容和页面样式。这些更新就包括我们熟知的 JavaScript API,用户在输入框输入,异步加载,动画,卷轴移动,页面缩放。
HTML 的结构,是一种天然的语义化的继承式的结构。语义化是标签所带来的,集成式是树状结构所带来的。我们可以将 HTML 看做输入进行解析,成为一颗我们熟知的 DOM 树。很好的诠释了父子间,兄弟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很直观的从 JavaScript 所暴露出的 DOM API 中发现。
CSS 因为是 HTML 的装饰,所以自然而然的也是要依附到 DOM 对象上。依附的过程,也就是 CSS 选择的过程。但是由于 HTML 的树状结构,CSS 有时需要写的十分复杂以去高效的匹配到相对应的 DOM 元素。
在 CSS 解析时,解析器会将每一个选择器所选择的 CSS 属性名和属性值保存,作为 map,同时视频中提及,CSS 属性名是由 C++ 进行生成的,该 C++ 文件在构建时由 python 脚本自动生成。下一步,称为重计算( recalc ),对于所有产生的属性,我们会计算它们的叠加和,作为每一个 DOM 元素的每一个属性的值,这个值我们也称为计算值。也就是最终渲染的结构。这个属性值我们可以使用 Chrome 的 API 或者是 JavaScript DOM API 均可以得到。
通过上面获得的计算属性,我们就可以确定每一个元素在视图上占据的确定位置。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每一个元素是由上向下依次排列的,每一个元素的高度由字体的大小和间距所决定。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可能比较复杂。
比如一个元素的内容超出了边界。那么该元素会呈现可滚动的特性,这时页面需要实时计算显示的区域。再比如表格布局,浮动,文本分列,flex 布局,writing-mode 等属性,都会带来布局的复杂程度。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数据结构去存储这样一些状态,使得每一次迭代都能够变得高效和纯粹。
这里引入了新的数据结构,也是对于之前重计算所得到的 Render Tree 的进一步封装,将之前的复杂情况进一步考虑,得到最终每一个元素在视图上的最终位置,即 Layout Tree。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 DOM 元素都对应有一个 Layout Object,比如对于一个 display 属性设置为 none 的元素。同时,也不是每一个 Layout Object 都对应于一个 DOM 元素,比如伪元素。
基于 Layout Tree,我们就可以处理 overflow 等一系列复杂情况。但还有一个个问题是,这种数据结构没有将输入的计算属性和输出的视图位置分离开,所以这里提及了一个正在开发的新项目名为 LayoutNG 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得到了上个步骤的 Layout 对象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真正的绘制像素了。但注意,这里的绘制也仅仅是语义上的,并没有落实到屏幕上。我们会再一次将 Layout 对象转化为一个一个矩形和其对于的颜色,并且将其按堆栈的形式显示,并非是 DOM 的出现顺序。并且每一次渲染都是根据某一种属性,比如 PPT 中简化的几种,背景,浮动,前景,轮廓。在示例中虽然带有 blue class 的元素在 green class 之后,可是 green class 中的文字却显示在最前,原因也就是 foreground 属性在视图的位置上,要先显示。
这里我们得到了元素最终在视图的显示信息,我们就需要真正的进行预渲染。在这一步,我们会将屏幕上每一个像素点的颜色生成为一个 32 位的二进制码,分别表示 4 中颜色,同时我们可以利用 GPU 进行渲染加速,这里还要提及的是使用 Google 自主开发的 skia 项目进行图像处理渲染,通过最底层的 OpenGL。同时 skia 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也支持了其他的大型项目,比如安卓系统。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真正再通过 skia 调用的 openGL API 会通过 CommandBuffer 调用 GPU 进程,进行真实的渲染。也就是说,真实的渲染是独立出去的,当这一部分进程宕机时我们可以快速的重启。同时之前也提到过,这里我们会将 openGL 转化为 DirectX 在 Windows 平台上,通过 Angle 这个库。当然,Vulkan 的开发就是为了统一,同时,开发者也在尝试着将 skia 调用这个模块也放入 GPU 的进程。
我们假设初次渲染已经完成,但是,对于前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逻辑已经由后端转往前端实现,DOM 的更新变得异常频繁。简单地说,我们需要在原有 DOM 上做适量的改动重新渲染。为了不重新将上图的整个流程全部再次进行,这里我们就需要将其中的某些状态保留,提高更新效率。
在更新渲染时,有时我们会缩放页面,区域滚动,或者是有动画。在这类型的情况下,如果渲染速率低于 60 帧,那么人眼看到会变得有些卡顿。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判断出在上节提到的每一个步骤中,有哪些元素是需要改变的,哪些不需要是可以重新利用的,做到效率的优化。这也是在技术实现中也被考虑到的地方。
但是,实际情况是,有时一个大的区域全部改变,那么我们不得不对这个大的区域进行全部重新渲染,比如区域滚动。
还要注意的是 JavaScript 的设计是单线程的,也就意味着在渲染时,加入有 JS 脚本的执行,就会阻塞当前的渲染。
基于之前提到的种种问题,Chromium 团队提出了 compositing 这种解决方案。目的就是优化性能。有点类似于 Photoshop,简单得说,有两点:
1.页面分成独立的层,每一层之间的渲染是独立的
2.单独使用一个线程( impl )去渲染层
在我们进行动画,滚动,缩放等操作时,浏览器会监听用户的输入行为,在 impl 线程上进行工作,使得主线程执行 JavaScript,互不干扰,但是假如 impl 线程发现这个事件无法处理,则还是会交还给主线程。
在实现层这个概念时还是会借鉴初次渲染的数据结构,也就是树,称为 Layer Tree。它是命名在 cc(Chromium compositor)下,主要数据信息由之前的 Layout Tree 继承而来。注意,这里还有一个 PaintLayer Tree, 类似于一个中间状态,将一个 Layout Object 进行分层,并且赋予其功能,例如对子元素进行裁切或者是施加别的效果。
自然而然,我们将会在 layout 和 paint 这两个阶段中加入 compositing update 去加快大区域重新渲染,获得 layer tree。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团队中正在进行一个工程,称为 slimming paint,将 layer tree 的建立放在 paint 阶段后,目的是为了将每一层 layer 的建立变得更加独立,并且建立属性树,提取出独立或者公共的属性,尽可能地将其放到真正像素级渲染之前。当 impl 线程的 paint 阶段结束后,就可以通知主线程进行同步,有点类似于使用 git 在不同分支上合并代码。
在 raster 之前还有一步优化,对于大面积滚动视图,没有必要一开始将所有的内容全部变换成 bitmaps,我们只需要将视窗中的先进行转化,在这里有一个 tiling manager,它负责将区域分块,就像地板上的瓦块一样,随着滚动区域的变化,将相邻区域的瓦块优先渲染。
所有主要的阶段已经大体介绍完毕。欢迎补充和加深!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