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这么多程序员会在 CSDN 上发表技术文章?

2019-01-27 12:41:04 +08:00
 changwei

博客园,知乎专栏,简书,medium,segmentfault,掘金。这么多体验良好的网站不用(虽然其中某些网站也有广告,但是都控制了量和篇幅,不至于像 CSDN 那么夸张),非要在这样的地方写文章,版权还得不到保护。

这网站提供这么多盗版 PDF 和盗版软件资源,而且得付费下载。还大量转载这么多侵权文章,相关部门不去查一下吗?当事人不去维权一下吗?

621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26 条回复
CruelMoon
2019-01-27 12:49:53 +08:00
现在已经很少了吧...搜到的都是基本过去的文章。
Skye347
2019-01-27 12:50:45 +08:00
很多(转载)文章都是 csdn 加广告之前发的吧
qq292382270
2019-01-27 12:54:05 +08:00
1.流量大.写篇文章能被更多人看到
2.大家都在用.就好比大家都在喷微信,还说有那么多好用的 IM 为什么不用.但你身边的人都在用微信,你能不用?(只是打个比方,无意引战)
3.或许是养成习惯了,只是单纯的记录下思路而已.而且也不排除有多平台同步发布的可能.
Creabine
2019-01-27 13:08:06 +08:00
我是几年前刚学的时候用的 CSDN,一直都在那里,而且主要是写给自己的积累,到不在乎几个人看,所以现在也懒得换地方了。
jjianwen68
2019-01-27 13:14:30 +08:00
非常烦,现在搜索都特意把 csdn 过滤掉
allanzhuo
2019-01-27 13:15:20 +08:00
基本上搜索会过滤 CSDN
secsilm
2019-01-27 13:17:21 +08:00
过滤知乎掘金简书
lhx2008
2019-01-27 13:17:58 +08:00
主要是其他平台百度搜不到,造成都是 csdn 的错觉
111qqz
2019-01-27 13:23:20 +08:00
迁移成本啊...当初调研的时候貌似只有博客园和 CSDN,那个时候的 CSDN 好像也没有很糟糕...可能有的人在上面写了很多了,就一直用了吧
whwq2012
2019-01-27 13:29:34 +08:00
至少三年前还是挺不错的,记得以前每次在 jb 之家的源头文章,基本都是 csdn 的。
hilbertz
2019-01-27 13:39:40 +08:00
因为 low 人比较多
Wicked
2019-01-27 14:08:57 +08:00
我发现 csdn 上面很多文章都是整篇抄袭的,通常 Google 搜出来的 csdn 的东西,往下几条就是原文出处
flynaj
2019-01-27 15:32:43 +08:00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Track13
2019-01-27 16:02:42 +08:00
因为我在自己博客发了只有自己看
tchqiq
2019-01-27 16:03:27 +08:00
本来打算放弃改用简书,但是发现 csdn markdown 转换是几个网站里做的最好的,我一般习惯在线下用 markdown 写好,然后有把想分享的发布在网站上.试了下,csdn 博客编辑里的 markdown 转换器还是最好用的
yangzhezjgs
2019-01-27 16:09:11 +08:00
路径依赖
JackieMe
2019-01-27 16:15:35 +08:00
CSDN 感觉评论一篇东西可以看到十个复制粘贴版本,而且你还不知道原文到底是哪里的,连是不是原本就来自 CSDN 都不知道
quwabcxyz
2019-01-27 16:32:16 +08:00
很多人是直接当云笔记的
crab
2019-01-27 16:34:12 +08:00
@quwabcxyz 有学生用 csdn 简书提交作业的,老师检查评论。
quwabcxyz
2019-01-27 16:46:32 +08:00
@crab 简书不友好 有字数限制。有些人发布出来第一目的也不是为了交流传遍,只是方便自己查看,减少手机存储空间,还有数据丢失,怕被人翻手机,顺便刷点存在感。( ̄_ ̄ )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53097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