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自:创业 7 年,张一鸣回应一切:“我们务实而浪漫,不是 App 工厂”
第一段
我们现在启动不启动这个事情?当时非常多的人担心我们没有“基因”和能力,纷纷表示担心。我说,推荐我们不会,但可以学啊。于是我找到了《推荐系统实践》这本书的作者,问他要一本电子版看看。**他说书还没出版,不肯给我,严重耽误了我们公司推荐能力的进度。我只能网上找资料,自己想象着写出了第一版的推荐引擎。**现在他已经加入我们公司。
在每个人进行发布自己的 app 之后,就很以为自己有名了,找到了作者,在还没出版的前提下不肯给,不是非常正常的事吗? 还“严重影响了我们公司推荐能力的进度”,当时头条的影响力是多大呢?真以为非常厉害了吗? 实在是不明白。
第二段
有一天我看到咱们 HR 写的招聘 PM 的 JD,特别生气。有一条写着:有五年以上互联网产品经验,具有日活千万量级以上的产品规划和产品迭代实施经验。我跟这个 HR 说,按照这个要求,陈林、张楠,我们公司一大批 PM,一个都进不来,连我自己都进不来。别说千万 DAU 产品了,他们加入前,连百万,甚至十万 DAU 的产品也没做过。
很多同事加入我们公司的时候并没有光鲜的背景或者很好的履历,公司的产品经理,有设计背景的、运营背景的,还有代码写不好的工程师转岗的。也许有人倾向于招背景光鲜的男神女神,但咱们更爱朴素的“小鲜肉”。我们招人一直秉承的观念,是找到最合适的人,特质是不是真正契合,关注人的基本面。**学校、相关经历、title 都没那么重要。**写这样的 JD 很容易,本质上是偷懒,要发现人的特质才是困难的。
社会现实是,很多公司都在用这样的“相关经历”、“学历背景”卡人晒人。尤其是在这样很难找到工作的环境的前提下。 甚至直白点说就是在套用招聘模板。
而且现在他们招人也不是学历不限,有的还是需要本科还是研究生硕士之类的,严重违背了讲话的全文。
只要成功,说什么都可以了么?
想到了 2019 的微信张小龙公开课,微信也很成功,但我总觉得一些话仅仅是为了支撑理由的。
不吹不黑,欢迎讨论。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