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
https://github.com/hzwer/LearningToPaintLearningToPaint 是我自己的一个强化学习的项目,在 Github 发布于三月初。起初我不觉得这样的项目有推广意义,只是一个实验代码的开源。只在 Reddit 发了一个贴,并找了一些朋友做测试,确认是能运行的就不管了,大概获得了三四十个 star。
直到 4 月份,发现推特的深度学习网红 hardmaru 发了推送,引来了不少人,其中有一个玩 StyleGAN 的朋友叫 roadrunner01,结合 StyleGAN 和 LearningToPaint 做了一些 demo,得到了推特网友很不错的反馈,并且给我提了几十条 issue,促使我想把这件事情做的更好一些,至少能有一些好看的 demo,更进一步的,能让大家把这个东西玩起来。
于是我把涨 Github star 作为一个指标,查了一些前人经验,其中 @尤雨溪 的文章对我帮助很大:
https://blog.evanyou.me/2014/02/11/first-week-of-launching-an-oss-project/。这个过程非常像做实验,其实要做的就是两部分,怎么做好以及怎么宣传,最后效果还是不错的,约 1k 的观众中,1/4 的人给了 star。
* 什么样的项目能火?
书,教程,榜单,小工具基本上是 Trending 的霸榜项目,也就是说,受众越大,越有收藏价值越容易火。我们的项目一开始既然是实验代码,必然不可能被大量关注。后来我认识到,做科研和做工程其实是两码事,科研关注解决问题的理论价值,工程关注的是实用性,好玩。于是我花了一些心思往好玩的方向靠拢了一下。
* 写好 README
在宣传阶段,『做好』 = 『让大家明白你在干嘛』,我在不同社交平台的推广结果发现,README 里要有一个让大家在 5 秒就能看懂的图,不然观众可能快速失去兴趣,放视频的效果没有动态图好。
之后愿意花时间了解项目的人,估计大多是程序员,所以最好有一个快速交互体验的平台,做网站或者应用的可以放上链接,深度学习项目在本地安装肯定很麻烦,所以放了 Colaboratory,并且帮助用户生成视频。我还写了中文教程,但是似乎反馈不太好。
* 不同平台的宣传实验
宣传的平台很多,国内的有知乎,掘金,微博,V2EX,国外的有 Facebook, Twitter, HackerNews, Reddit, YouTube,效果如下。
V2EX 真的火,虽然没有特别多的建议,但是的确涨了不少 star, 可能由于我做的东西其实跟开发有偏离。如果做网站,小应用,或者一些开发工具,可能能得到不错建议。V2EX 可以捐赠 30 元以上获得帖子置顶权限,我测试了一下置顶,置顶完还会重新重第一页开始下降,即使我是在早晨七点使用了置顶十分钟,但发现 star 有明显的上升。
Facebook 和 Reddit 的网友给出了很多有深度的建议,特别是 Facebook 的 AI & DL 小组,有二十多万用户,做的好的东西会被自发分享转发,还能找到很多做相关领域的人,Reddit 虽然有点赞机制,但是无法在用户群体中流转,而且展示型的信息并没有优势。
掘金的沸点和 HackerNews 的 show 比较像,可以看到都得到一些流量,但并没有深度反馈。
微博和 Twitter 很类似,基本上流量都围绕大 V 为中心,没有大 V 翻牌的话没有人看,我试着在微博上花钱做了推广,但是效果非常有限。而在 GitHubDaily ( 8 万粉)发微博宣传后,一天内 demo 得到了上万的播放量,不过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到我的项目的,我的猜测是 Github Trending。知乎的『想法』目前流量并不大,或者是这种话题不是大家的兴趣点。
如果一天得到了数十个赞,可能项目就有机会登上 Github Trending。这能带来不少流量,还可能被媒体或者博客自发报道,比如说上图中的 microsiervos 是一个西班牙技术博客,也有很多开发者会浏览榜单来找有兴趣的项目。
paperswithcode 的流量应该也来自于类似于 Github Trending 的一个榜单,显示排名依据是 star / hour,但暂不清楚是如何计算的。
如果未来几天还有什么新发现,我再继续更新。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55858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