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中的 iterable, iterator 以及 generator,一直是非常亲密但是难以区分的概念。nvie 有一个很好的 帖子 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内容偏向于概括和总结,对于新手来说仍然难以理解。Fluent Python 的第 14 章也有非常好的演绎,但是我认为它对「为什么要有这种语言特性」缺乏阐释。我试图从演变的角度,总结这些概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得到一个符合逻辑和容易理解的版本。
几乎每一个 Python 入门教程,都会用类似下面的代码来讲述最简单的 for
循环:
>>> l = [2, 1, 3]
>>> for i in l:
... print(i)
2
1
3
在 Python 中,执行 l[i]
实际上是调用了 l
的 __getitem__
函数。list
类型中会实现了这个函数,用来返回某个 index 下的元素。而早期 Python 的实现上利用了这个操作。上面的 for
循环实际上是从 l[0]
开始取元素,等价于这段代码:
i = 0
while True:
try:
print(l[i]) # 亦可是 print(l.__getitem__(i))
i += 1
except IndexError:
break
Python 内置的大多数容器类型(list
, tuple
, set
, dict
)都支持 __getitem__
,因此它们都可以用在 for .. in
循环中。如果你有个自定义类型也想用在循环中,你需要在类里面实现一个 __getitem__
函数,Python 就会识别到并使用它。Fluent Python 一书提供了一个例子。
在上面的代码例子中,l
的值是全部被加载到内存中,再在循环中被一个一个取出来的。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要从数据库中查询出一千万条数据做处理,
前辈们提出了惰性求值( Lazy Evaluation )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地方也叫它「延迟加载」「懒加载」等。它的基本理念是「按需加载」,在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将取数据过程变成一页页取,比如先取 100 条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取下一个 100 条,直至全部取完。
Python 为了在语言层面支持 lazy evaluation,给出了 iterator 协议。如果一个类实现了 __next__
函数,并且:
StopIteration
异常(当然如果序列是无限长,那么可以不抛)那么这个类即支持 iterator 协议。于是「按需加载」,即可以通过每次 __next__
被调用时去实现。Python 的内置函数 next(iterator)
实际上是调用 iterator.__next__
。下面的例子给出一个 iterator 的实现,用来按需地计算出下一个斐波那契数:
>>> class FibonacciIterator:
... def __init__(self, maximum):
... # 为了简单,将初始值设为 1, 2 而不是 0, 1
... self.a, self.b = 1, 2
... self.maximum = maximum
... def __next__(self):
... fib = self.a
... if fib > self.maximum:
... raise StopIteration
... self.a, self.b = self.b, self.a + self.b
... return fib
>>> f = FibonacciIterator(5)
>>> next(f)
1
>>> next(f)
2
>>> next(f)
3
>>> next(f)
5
>>> next(f)
# StopIteration occured
上文中的 FibonacciIterator
已经实现了按需加载,那可以直接将它用在 for
循环中吗?试试:
>>> for i in FibonacciIterator(5):
... print(i)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FibonacciIterator' object is not iterable
可以看到有 is not iterable 的报错。按上一节的描述,早期的 Python 仅在一个类有 __getitem__
函数时 Python 才将它当成 iterable,同时为了配合新的 iterator 的机制,Python 在 2.2 版本中将 __iter__
协议加入了进来:
__iter__
并返回一个 iterator,那么它是 iterable 的__iter__
,但是有 __getitem__
,那么它仍然是 iterable 的那么对于一个 iterator,如果你想能在 for
循环中使用,只需要实现一个 __iter__
函数返回自己就可以了:
>>> class FibonacciIterator:
... # 其他函数实现省略,见上文
... def __iter__(self):
... return self
>>> for i in FibonacciIterator(5):
... print(i)
1
2
3
5
上面虽然花了挺大篇幅讲述 iterator 的机制,但是事实上 Python 中以 __next__
方式来实现 iterator 的并不多。Python 在 2.2 版本中支持了 iterator,但是也同时给出了另外一种更灵活方便,也更重要的机制 —— generator。
识别 generator 的标志在 yield
关键字。上文的斐波那契数列,用 generator 来实现是:
>>> def fib(maximum):
... a, b = 1, 2
... while a <= maximum:
... yield a
... a, b = b, a+b
...
>>> for i in fib(5):
... print(i)
1
2
3
5
上面的 fib()
虽然也是用 def
定义,但是它的函数体中有 yield
关键字,因此它不是个普通函数,而是个 generator function。它返回的是一个 generator object,即 fib(5)
处。generator 是一种在语言层面被支持的 iterator,它的规则是:
next()
调用一个 generator 时,Python 会执行函数体到下一个 yield
语句,并将 yield
后的值作用 next()
的返回值;然后该函数的执行暂停,直至下一次 next()
调用时,继续执行到下一个 yield
StopIteration
异常这套规则清晰直观,可以将它套用在上面代码中验证一下。yield
及 generator 是非常重要的机制,不仅仅在于它比 iterator 更简单直观,而在于它同时引入了一种控制语言运行的机制。对于普通函数,一旦执行则必须从函数头执行到函数尾,之后才把控制权交给调用方;但是对于 generator function,你可以只执行一小段代码,即把控制权交回调用方(yield
时)。这种机制也对后面提出 coroutine 及 asyncio 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试试运行下面的代码:
>>> sum([i**2 for i in range(11)])
385
>>> sum((i**2 for i in range(11)))
385
>>> sum(i**2 for i in range(11))
385
后两种写法,跟第一种有什么区别呢?后两种即是 generator expression,是一种方便生成 generator 的语法糖,形式上是用括号包裹的 list comprehension。背后的理念大概是这样:list comprehension 是用来生成元素的,generator 也是用来生成元素的,那为什么不提供一种类似 list comprehension 语法的 expression 来表示 generator 呢?它跟下面的代码是等价的:
def gen():
for i in range(11):
yield i**2
sum(gen())
至于第三种写法为啥不用括号包起来,是 Python 为了可读性故意设计的,如果作为唯一的函数参数使用,则可以省略。
定义上:
__iter__
或 __getitem__
,并满足一定规则的类型是 iterable 的,它的实例是个 iterable__next__
并满足一定规则的类型,它是一种 iterator,它的实例是个 iteratoryield
的函数是 generator function ;使用了括号包裹的类 list comprehension 是 generator expression。它们都会产生 generator语言机制上:
for .. in
循环所消费的对象,需要是个 iterable它们之间的关联:
list
, dict
, etc.)大部分是 iterable ;dict
有多个不同函数生成不同用途的 iterator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