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美各地到处 onsite,体验了许多公司的招聘流程。有体验极佳的也有体验糟糕的,几趟下来感触不小,体验颇多。
这一部分也许很多美国朋友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国内还很陌生。特别是这次我也面了几家国内的公司,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里提一嘴为后文打个基础,已经了解的朋友可以直接略过。
对方感兴趣你的简历,或者对方直接从 linkedin 上联系你,前者大多是热门公司以及小公司(没有什么 HR 资源)一般需要你自己投简历,后者只需定期更新自己的 linkedin 即可,而且后者面上的概率更高,因为很可能是对方是急需人才,并且觉得你很不错,才会主动联系。
这次我几乎没有自己投递,只是回应了 linkedin 主动联系的,不过对比之前的经历,感觉主动联系的体验真心好很多。
recruiter 会和你联系一个时间,电话聊 30 分钟,主要了解你的情况,看看适不适合招募的岗位。这里会包括现在做什么,什么技术栈,为啥找工作,为啥离开现在公司,签证,期待工资等(问期待工资已经是美国的极限了,而且你完全可以不回答,相比于国内问各种私人问题好舒服很多),电话之后 recruiter 会把你的资料交给 hiring manager,一般 hiring manager 是那个部门的 tech leader 或者 engineering manager,他们会决定是否面试你。
这里提一下,recruiter 和 HR 的区别,之前自己也搞不清楚,不过这次算是摸透了,他们其实都是 Human Resource,只不过 recruiter 是专门负责找人的,HR 是个统称,还包括对内的人力资源,以及之后会提到的,负责和你谈薪资的人。
如果 hiring manager 觉得你不错(有时候会约你一个时间聊,amazon 是会在电面之前让你和上司聊一次,只是为了让你了解下这么组干嘛的,有一些公司是 general hiring,没有特定的 hiring manager,而是进入公司再选组),很快你就会收到邮件的面试邀请,给几个你方便的时间,就可以 setup 面试了。一般有经验的候选人都是两轮面试,一轮电面过了之后直接 onsite,干脆利落,大家都不浪费时间。
电面一般是纯技术,过了之后 recruiter 会和你约 onsite,远程的话住宿、机票都会给你安排(我被安排到一次头等舱,挺爽的),几乎所有的公司给候选人安排的住宿都是非常棒的,原因很好理解,一来公司不缺那几个钱,二来可以从这一步开始“收买”你的心,留个好印象以便谈 offer 的时候占有利位置。而且面试的级别预告,给安排的待遇就越好。
onsite 一般是四轮,三轮技术加一轮 behavior,有些会包含一轮午餐面(我发现主要看公司是否提供免费午餐,提供的一般都会有这个,顺便给你展示下福利),一般 onsite 的面试时看看你的能力水平,加上 white board 上不用 compile,个人觉得会比电面稍微简单些,当然题目难度是更高的。如果是有经验的候选人,很大概率会有系统设计(我碰到过三个系统设计面,没有算法面,那简直就是爽翻了)。
刚才提到“收买”人心,其实从 onsite 的一系列流程中会体现的非常明显,毕竟招聘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特别是有经验的候选人,很多都会收到多家公司的邀请,很大概率同时收到多家 offer,作抉择的时候,onsite 的体验会极大的影响决定。
另外 onsite 是一个很好的 marketing 机会,让候选人近距离的了解公司,我见过最棒的 onsite 是会全程给你配一个“秘书”,面试开始之前带你全方位了解公司情况、面试流程、岗位需求,然后全程 onsite 陪同,端茶倒水,面试完之后还会和你聊面试感受,薪资以及级别情况和未来规划,全方位帮助规划职业,选择最适合的岗位,最后离开之前带你在公司走一圈,展示公司各个角落,特别是最自豪的几个部分,体验非常棒。
如果一切顺利,会很快收到 recruiter 的电话 /邮件,预约时间谈 offer。具体怎么谈大家可以晚上查资料,这里就不多嘴了。这部分,recruiter 会把你转给专门的 HR,协商薪水、签约费、股票、入职时间、搬家计划等等等等。谈完之后,他们会发正式的 offer。
惊喜的发现,现在很多公司的 offer pending 时间改为一个月了,这就给了很大的谈判空间,毕竟之前都是一周,需要安排好所有的面试以便 compete。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几年时不时会收到国内面试的邀请,自己也在积极寻找国内的机会,但是总体下来,国内的企业体验及其糟糕,让人一开始就不是特别想接 offer。
这就好比相亲,一见面就板着脸,条件再好也不会有什么强烈的兴趣。
越是好的公司对待面试者的态度就越好,或者说越是珍惜人才 /你的公司,对你的态度就越好。面试体验是一面非常准确的镜子,在很多公司里面,面试候选人的优先级排序是很高的,甚至高于自己的员工,已经听说过几个公司将候选人的优先级排在客户后面作为第二优先级,这里的理由其实也很好理解,没有好的新鲜血液就没有未来,即便最终可能不能够走到一起,留个好印象日后也好相见!
一个公司的 HR 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找到好的人才,个人体验,招聘体验不好的公司,即便给了 offer 也太会去接,毕竟候选人对公司的了解是有限的,还没进公司体验就很一般,进公司之后可能更不怎么样了。
这种体验之前并没有那么强烈,这次面完之后,差距就就出来了。科技公司的各方面的条件都差不多,在一个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上,对比的就是体验,可惜很多公司都没意识到。 这方面问题在国内企业特别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想招募海外特别是美国这边的有经验的人才,但是在我看来,现行的招募制度并不能招到最优秀的人才。
一来,国内的公司面试官清一色死鱼脸,不知道是平时工资太忙还是压力太大事情太多,我面的几家国内公司的面试官,基本上都是这张脸。对比下来美国公司的面试官都是笑脸迎人的,特别是面试一开始会介绍公司和组内的情况,让你先了解情况,并尽力说服你来这家公司是正确的选择。而国内公司的面试官不会和你聊这些,死鱼脸面完就结束了,感觉爱来不来的意思,体验非常差。
二来,国内公司问很多细节,美国这边公司面算法和系统设计。虽然我也不喜欢美国这边的面试方法,但是我更讨厌国内的,毕竟谁 TM 还记得技术细节,真不会的话 google 一下不就好了么?毕竟不是天天用的,也不会技术,问这些有什么意义?基本上问我技术细节的,我也直接问我平时用的技术的细节,怼回去,很大程度面试官也答不上来,然后尴尬的结束了。
三来,国内公司好像不是很尊重候选人,比如候选人的时间,不问有没有时间,直接通知你这个时间面试。碰到好几次这样了,直接 withdraw。很多时候也不问候选人乐不乐意,直接通知或者命令形式告诉或者问你一些东西,简直 terrible。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想为国内公司工作的意向的,毕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更多的晋升机会,但是挡在候选人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面试流程和体验。本来加班、不人性、微管理等让国内公司的“名声”不是很好,加上不好的面试体验,更加不好有想为其工作的想法了。
先就写这么多吧。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