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你们写的博客真的有人看吗?

2019-08-23 23:22:51 +08:00
 powersee

每次来本站好像都能看到讨论博客的贴,还经常能够看到一堆人都交换友链。那看起来还是有挺多人在折腾博客的嘛。不过话又说回来,你们花费这么多心思在这上面,真的有那么多人去访问你们的博客吗?

712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89 条回复
BFDZ
2019-08-24 22:59:47 +08:00
平均一天五百个人看
zhuzhibin
2019-08-24 22:59:49 +08:00
shaonian
2019-08-24 23:05:41 +08:00
写博客能帮到别人当然更好,即便没人看也算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吧,感觉是值得的。

所以,又开始了么 https://hijiangtao.github.io/
scriptB0y
2019-08-24 23:21:51 +08:00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一下,我写了 6 年博客了。

从初中的时候就比较喜欢写东西,高中的时候写过好几篇科幻小说,给科幻世界投过稿,被拒了。那个时候比较纠结选择哪一个平台(但是的选择是 qq 空间,网易博客这种)。另一个问题是写的东西都是在纸上的,只能给班上的同学看。我作文一直写的挺有想法,高中的时候拿过很多 30 分,也拿过很多 58 分(满分 60 ),比较喜欢讽刺教育。

上了大学就可以自由的用电脑写了,虽然写了之后看的人也比较少。编程和写东西是让我感觉比较快乐的两个事情。写的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的,觉得大学的教育太落伍了,学到什么新东西了,都会写一写,本人有个好为人师的习惯。

这段时间有几个感觉就是:

1. 心中想到的东西敲下来再读就感觉很幼稚;
2. 感觉明明心里想的很清楚,但是很难表达出来;
3. 写的特别慢,写好一篇点击发布,一天时间过去了。

刚开始写博客都会遇到的,很正常。其实这也是很多博客都荒废的原因。我可以给几个建议就是:不要怕删了重写,觉得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不舍得删;尽量用短句表达;写博客总是一个反复思考的机会,接受它;先列好草稿和大纲,再一段一段写(比较重要,尤其技术博客,你想写一个话题,从头写,写着写着就可能绝望了)。(我现在看刚开始写的东西也觉得挺尴尬的。)

大学的时候因为计算机也是刚学,写的东西都是很浅显的,但其实也能帮到一些人,甚至自己现在也会翻以前的文章查东西。刚开始写的博客肯定是没有人看,我前 3 年的月流量在 500-1000 上下。这是很正常的。很多人会去别人博客留言,水一些评论留下链接来提高曝光量。我觉得这么做没什么意思,虽然我也这么做过,但现在想想,对稳定的流量提升并不是很大。

技术博客过来流量最多的还是搜索引擎,所以心里就想多写一篇有用的东西就会多得到搜索引擎的青睐就好啦,慢慢积累。原创越多、博客年龄越长、内容专业,搜索引擎会喜欢的。

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量渐渐的多起来了,从月 3000 多到一万多,花了 6 年的时间。

这个流量依然不是很大,但是我已经不太在意流量了。1000 个过客,不如一个能跟你产生共鸣的读者。写博客最大的意义,我觉得还是满足自己,满足自己表达的欲望,另外是可以交到一些朋友。

到现在,自己的一些想法还是会写一写,依然是乱七八糟的,有技术,也有牢骚,也有一些想法,有些人看了会跟我说一些更好的东西,让我学到很多。

很多时候就想写下来,虽然有一些自己以后都没在看过,有些是不敢看了。博客就变成了一个朋友一样,可以诉说一些事情。
wjyhumor
2019-08-24 23:31:59 +08:00
还是有些人看吧~
http://blog.sina.com.cn/wjyhumor
leekafai
2019-08-25 20:52:21 +08:00
自娱自乐,就跟玩纸箱一样。
learningman
2019-08-27 00:00:16 +08:00
写日记没动力,写博客想着万一能帮到别人呢?至少有点动力了(其实并没有)
连接 https://learningman.top
liusky22
2020-01-27 17:31:21 +08:00
@misaka19000 哇好可爱的博客,萌新请教是什么做的
misaka19000
2020-01-27 18:26:25 +08:00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59463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