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vn @
Aether @
66450146 1.作者应该想强调的是“人应该要有良心的价值取向”。
无良者的意思是,“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老子可以为所欲为”;
而一般的意思是,“没有绝对的对错,要凭良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可一概而论,尽可能做得不违背良心。”
作者应该是顺着“无良者”的意思说的。
并不是作为科学意义上的“绝对、永恒”的对错来用的。
“绝对的对与错”应该属于表达不严谨。
2.要有一定的良心的价值取向作为前提,才有了悖论。
80%机会救20%的人 VS 20%的机会救80%的人。
正是有了“想要尽可能多救人”的价值取向,
才会有“选哪个更合适”的艰难选择。。。
而对于“没有对错之分”的人来说,
不会关心选哪个,只要符合自己利益就够了,
没有纠结、没有矛盾、更谈不上悖论。
能认真对待悖论,说明已经有那个良心的价值取向了,
那应该就是作者想要强调的“绝对的对”吧。
3.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但是把后者绝对极致地标准化很不妥。
就那个悖论而言,并不是说一定要个极致到几乎不可分的细节的标准
的单选答案。追求极致的过程有利于反思和完善,但是强制束缚,
没有一定合理程度的弹性只会失去本意,被人不怀好意地三纲五常洗脑
或者文革戴帽子批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