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 Snowflake!感受一下性能高出 587 倍的全局唯一 ID 生成算法

2020-07-03 18:20:27 +08:00
 NightTeam

文章作者:「夜幕团队 NightTeam 」 - 韦世东

润色、校对:「夜幕团队 NightTeam 」 - Loco

本文首发于「 NightTeam 」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在微信端发消息告知。


今天我们来拆解 Snowflake 算法,同时领略百度、美团、腾讯等大厂在全局唯一 ID 服务方面做的设计,接着根据具体需求设计一款全新的全局唯一 ID 生成算法。这还不够,我们会讨论到全局唯一 ID 服务的分布式 CAP 选择与性能瓶颈。

已经熟悉 Snowflake 的朋友可以先去看大厂的设计和权衡。

百度 UIDGenertor: https://github.com/baidu/uid-generator/blob/master/README.zh_cn.md

美团 Leaf: https://tech.meituan.com/2017/04/21/mt-leaf.html

腾讯 Seqsvr: https://www.infoq.cn/article/wechat-serial-number-generator-architecture

全局唯一 ID 是分布式系统和订单类业务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这里引用美团的描述:

在复杂分布式系统中,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数据和消息进行唯一标识。如在美团点评的金融、支付、餐饮、酒店、猫眼电影等产品的系统中,数据日渐增长,对数据分库分表后需要有一个唯一 ID 来标识一条数据或消息,数据库的自增 ID 显然不能满足需求;特别一点的如订单、骑手、优惠券也都需要有唯一 ID 做标识。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一定要全局唯一 ID ?

我再列举一个场景,在 MySQL 分库分表的条件下,MySQL 无法做到依次、顺序、交替地生成 ID,这时候要保证数据的顺序,全局唯一 ID 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爬虫场景中,这条数据在进入数据库之前会进行数据清洗、校验、矫正、分析等多个流程,这期间有一定概率发生重试或设为异常等操作,也就是说在进入数据库之前它就需要有一个 ID 来标识它。

全局唯一 ID 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属性,才能够满足上述的场景呢?

美团技术团队列出的 4 点属性我觉得很准确,它们是:

  1. 全局唯一性:不能出现重复的 ID 号,既然是唯一标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 趋势递增:在 MySQL InnoDB 引擎中使用的是聚集索引,由于多数 RDBMS 使用 B-tree 的数据结构来存储索引数据,在主键的选择上面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有序的主键保证写入性能;
  3. 单调递增:保证下一个 ID 一定大于上一个 ID,例如事务版本号、IM 增量消息、排序等特殊需求;
  4. 信息安全:如果 ID 是连续的,恶意用户的爬取工作就非常容易做了,直接按照顺序下载指定 URL 即可;如果是订单号就更危险了,竞争对手可以直接知道我们一天的单量。所以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会需要 ID 无规则、不规则。

看上去第 3 点和第 4 点似乎还存在些许冲突,这个后面再说。除了以上列举的 ID 属性外,基于这个生成算法构建的服务还需要买足高 QPS 、高可用性和低延迟的几个要求。

业内常见的 ID 生成方式有哪些?

大家在念书的时候肯定都学过 UUIDGUID,它们生成的值看上去像这样:

6F9619FF-8B86-D011-B42D-00C04FC964FF

由于不是纯数字组成,这就无法满足趋势递增和单调递增这两个属性,同时在写入时也会降低写入性能。上面提到了数据库自增 ID 无法满足入库前使用和分布式场景下的需求,遂排除。

有人提出了借助 Redis 来实现,例如订单号=日期+当日自增长号,自增长通过 INCR 实现。但这样操作的话又无法满足编号不可猜测需求。

这时候有人提出了 MongoDB 的 ObjectID,不要忘了它生成的 ID 是这样的: 5b6b3171599d6215a8007se0,和 UUID 一样无法满足递增属性,且和 MySQL 一样要入库后才能生成。

难道就没有能打的了吗

大名鼎鼎的 Snowflake

Twitter 于 2010 年开源了内部团队在用的一款全局唯一 ID 生成算法 Snowflake,翻译过来叫做雪花算法。Snowflake 不借助数据库,可直接由编程语言生成,它通过巧妙的位设计使得 ID 能够满足递增属性,且生成的 ID 并不是依次连续的,能够满足上面提到的全局唯一 ID 的 4 个属性。它连续生成的 3 个 ID 看起来像这样:

563583455628754944
563583466173235200
563583552944996352

Snowflake 以 64 bit 来存储组成 ID 的 4 个部分:

1 、最高位占 1 bit,值固定为 0,以保证生成的 ID 为正数;

2 、中位占 41 bit,值为毫秒级时间戳;

3 、中下位占 10 bit,值为工作机器的 ID,值的上限为 1024 ;

4 、末位占 12 bit,值为当前毫秒内生成的不同 ID,值的上限为 4096 ;

Snowflake 的代码实现网上有很多款,基本上各大语言都能找到实现参考。我之前在做实验的时候在网上找到一份 Golang 的代码实现:

代码可在我的 Gist 查看和下载。

Snowflake 存在的问题

snowflake 不依赖数据库,也不依赖内存存储,随时可生成 ID,这也是它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但因为它在设计时通过时间戳来避免对内存和数据库的依赖,所以它依赖于服务器的时间。上面我们提到了 Snowflake 的 4 段结构,实际上影响 ID 大小的是较高位的值,由于最高位固定为 0,遂影响 ID 大小的是中位的值,也就是时间戳。

试想,服务器的时间发生了错乱或者回拨,这就直接影响到生成的 ID,有很大概率生成重复的 ID一定会打破递增属性。这是一个致命缺点,你想想,支付订单和购买订单的编号重复,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

另外,由于它的中下位末位 bit 数限制,它每毫秒生成 ID 的上限严重受到限制。由于中位是 41 bit 的毫秒级时间戳,所以从当前起始到 41 bit 耗尽,也只能坚持 70 年

再有,程序获取操作系统时间会耗费较多时间,相比于随机数和常数来说,性能相差太远,这是制约它生成性能的最大因素

一线企业如何解决全局唯一 ID 问题

长话短说,我们来看看百度、美团、腾讯(微信)是如何做的。

百度团队开源了 UIDGenerator 算法.

它通过借用未来时间和双 Buffer 来解决时间回拨与生成性能等问题,同时结合 MySQL 进行 ID 分配。这是一种基于 Snowflake 的优化操作,是一个好的选择,你认为这是不是优选呢?

美团团队根据业务场景提出了基于号段思想的 Leaf-Segment 方案和基于 Snowflake 的 Leaf-Snowflake 方案.

出现两种方案的原因是 Leaf-Segment 并没有满足安全属性要求,容易被猜测,无法用在对外开放的场景(如订单)。Leaf-Snowflake 通过文件系统缓存降低了对 ZooKeeper 的依赖,同时通过对时间的比对和警报来应对 Snowflake 的时间回拨问题。这两种都是一个好的选择,你认为这是不是优选呢?

微信团队业务特殊,它有一个用 ID 来标记消息的顺序的场景,用来确保我们收到的消息就是有序的。在这里不是全局唯一 ID,而是单个用户全局唯一 ID,只需要保证这个用户发送的消息的 ID 是递增即可。

这个项目叫做 Seqsvr,它并没有依赖时间,而是通过自增数和号段来解决生成问题的。这是一个好的选择,你认为这是不是优选呢?

性能高出 Snowflake 587 倍的算法是如何设计的?

在了解 Snowflake 的优缺点、阅读了百度 UIDGenertor 、美团 Leaf 和腾讯微信 Seqsvr 的设计后,我希望设计出一款能够满足全局唯一 ID 4 个属性且性能更高、使用期限更长、不受单位时间限制、不依赖时间的全局唯一 ID 生成算法。

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吸收所学知识、设计、实践和性能优化占用了我 4 个周末的时间。在我看来,这个算法的设计过程就像是液态的水转换为气状的雾一样,遂我给这个算法取名为薄雾( Mist )算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薄雾算法是如何设计和实现的。

位数是影响 ID 数值上限的主要因素,Snowflake 中下位和末位的 bit 数限制了单位时间内生成 ID 的上限,要解决这个两个问题,就必须重新设计 ID 的组成。

抛开中位,我们先看看中下位和末位的设计。中下位的 10 bit 的值其实是机器编号,末位 12 bit 的值其实是单位时间(同一毫秒)内生成的 ID 序列号,表达的是这毫秒生成的第 5 个或第 150 个 数值,同时二者的组合使得 ID 的值变幻莫测,满足了安全属性。实际上并不需要记录机器编号,也可以不用管它到底是单位时间内生成的第几个数值,安全属性我们可以通过多组随机数组合的方式实现,随着数字的递增和随机数的变幻,通过 ID 猜顺序的难度是很高的。

最高位固定是 0,不需要对它进行改动。我们来看看至关重要的中位,Snowflake 的中位是毫秒级时间戳,既然不打算依赖时间,那么肯定也不会用时间戳,用什么呢?我选择自增数 1,2,3,4,5,...。中位决定了生成 ID 的上限和使用期限,如果沿用 41 bit,那么上限跟用时间戳的上限相差无几,经过计算后我选择采用与 Snowflake 的不同的分段:

缩减中下位和末位的 bit 数,增加中位的 bit 数,这样就可以拥有更高的上限和使用年限,那上限和年限现在是多久呢?中位数值的上限计算公式为 int64(1<<47 - 1),计算结果为 140737488355327百万亿级的数值,假设每天消耗 10 亿 ID,薄雾算法能用 385+ 年,几辈子都用不完

中下位和末位都是 8 bit,数值上限是 255,即开闭区间是 [0, 255]。这两段如果用随机数进行填充,对应的组合方式有 256 * 256 种,且每次都会变化,猜测难度相当高。由于不像 Snowflake 那样需要计算末位的序列号,遂薄雾算法的代码并不长,具体代码可在我的 GitHub 仓库找到:

聊聊性能问题,获取时间戳是比较耗费性能的,不获取时间戳速度当然快了,那 500+ 倍是如何得来的呢?以 Golang 为例(我用 Golang 做过实验),Golang 随机数有三种生成方式:

基于固定数值种子的随机数每次生成的值都是一样的,是伪随机,不可用在此处。将时间戳作为种子以生成随机数是目前 Golang 开发者的主流做法,实测性能约为 8800 ns/op 。

大数真随机知道的人比较少,实测性能 335ns/op,由此可见性能相差近 30 倍。大数真随机也有一定的损耗,如果想要将性能提升到顶点,只需要将中下位和末位的随机数换成常数即可,常数实测性能 15ns/op,是时间戳种子随机数的 587 倍。

要注意的是,将常数放到中下位和末位的性能是很高,但是猜测难度也相应下降。

薄雾算法的依赖问题

薄雾算法为了避开时间依赖,不得不依赖存储,中位自增的数值只能在内存中存活,遂需要依赖存储将自增数值存储起来,避免因为宕机或程序异常造成重复 ID 的事故。

看起来是这样,但它真的是依赖存储吗?

你想想,这么重要的服务必定要求高可用,无论你用 Twitter 还是百度或者美团、腾讯微信的解决方案,在架构上一定都是高可用的,高可用一定需要存储。在这样的背景下,薄雾算法的依赖其实并不是额外的依赖,而是可以与架构完全融合到一起的设计。

薄雾算法和 Redis 的结合

既然提出了薄雾算法,怎么能不提供真实可用的工程实践呢?在编写完薄雾算法之后,我就开始了工程实践的工作,将薄雾算法与 KV 存储结合到一起,提供全局唯一 ID 生成服务。这里我选择了较为熟悉的 Redis,Mist 与 Redis 的结合,我为这个项目取的名字为 Medis 。

性能高并不是编造出来的,我们看看它 Jemeter 压测参数和结果:

以上是 Medis README 中给出的性能测试截图,在大基数条件下的性能约为 2.5w/sec 。这么高的性能除了薄雾算法本身高性能之外,Medis 的设计也作出了很大贡献:

Medis 服务启动流程和接口访问流程图下所示: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体验一下,启动 Medis 根目录的 server.go 后,访问 http://localhost:1558/sequence 便能拿到全局唯一 ID 。

高可用架构和分布式性能

分布式 CAP (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已成定局,这类服务通常追求的是可用性架构( AP )。由于设计中采用了预存预取,且要保持整体顺序递增,遂单机提供访问是优选,即分布式架构下的性能上限就是提供服务的那台主机的单机性能。

你想要实现分布式多机提供服务?

这样的需求要改动 Medis 的逻辑,同时也需要改动各应用之间的组合关系。如果要实现分布式多机同时提供服务,那么就要废弃 Redis 和 Channel 预存预取机制,接着放弃 Channel 而改用即时生成,这样便可以同时使用多个 Server,但性能的瓶颈就转移到了 KV 存储(这里是 Redis ),性能等同于单机 Redis 的性能。你可以采用 ETCD 或者 Zookeeper 来实现多 KV,但这不是又回到了 CAP 原点了吗?

至于怎么选择,可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和需求与架构进行讨论,选择一个适合的方案进行部署即可。

领略了 Mist 和 Medis 的风采后,相信你一定会有其他巧妙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进步!


夜幕团队成立于 2019 年,团队包括崔庆才(静觅)、周子淇( Loco )、陈祥安( CXA )、唐轶飞(大鱼| BruceDone )、冯威(妄为)、蔡晋(悦来客栈的老板)、戴煌金(咸鱼)、张冶青( MarvinZ )、韦世东( Asyncins |奎因)和文安哲( sml2h3 )。

涉猎的编程语言包括但不限于 Python 、Rust 、C++、Go,领域涵盖爬虫、深度学习、服务研发、逆向工程、软件安全等。团队非正亦非邪,只做认为对的事情,请大家小心。

2089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创造
156 条回复
byte10
2020-07-05 17:18:33 +08:00
Soga,谢谢
cassyfar
2020-07-06 02:03:10 +08:00
@locoz 贵司讨论气氛真好,一定要说出你喜欢听到的。你自己数下回答里有几个是不 challenge 的?我只是说话比较直白。很多人已经提到了我想表达的了,是时间回溯出的问题多还是你的数据库依赖出的问题多?

他哪句话提到了只是给爬虫做得?在原文他只是举了个爬虫的例子。我语文已经差到这田地啦。我也说了,如果只是做某个小应用,你们随便秀。所以你们这不是开始先宣扬秒杀 snowflake,然后感觉不对,说这个只是给爬虫做,无懈可击。

我再复读下我的理解,你们写了一大堆,最后只做到单主机 service,在工业界就是毫无意义,请不要贬低 snowflake 。

你迷信美团腾讯,我帮你读一下啊,“强依赖 DB,当 DB 异常时整个系统不可用,属于致命问题。配置主从复制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可用性,但是数据一致性在特殊情况下难以保证。主从切换时的不一致可能会导致重复发号。” 然后你说主从备份就完事了,好一个完事,您是产品经理吗?
DEVN
2020-07-06 09:32:14 +08:00
其实。
无论你写出的东西是怎样的。
别人评论的往往是这个点子和创意是不是原生的。
如过不是的话自然会有些声音非常刺耳。
tikazyq
2020-07-06 09:50:02 +08:00
v2 上大佬太多,被喷正常,我之前发贴各种被喷。
后来发了一个 github 5k star 的 repo 的帖子,大家都开始支持了😂
tikazyq
2020-07-06 09:55:30 +08:00
有一些原创的东西放出来发在社区里讨论,本来是好事情,但很多人冥顽不化、固步自封、敝帚自珍,见不得一些新事物,以为自己了解的才是最好的。其实,当你用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新事物,会进步得更多。

例如,之前我发了个用 Redis 套壳做 RPC,被很多人吐槽说为什么不用 gRPC 、这方案很奇葩之类的。我一笑了之。不料后来这方案成了我 6k star 开源项目的核心技术之一,而且非常稳定。

所以啊,当你没有深入了解一门新技术的时候,就要克制自己,多自我批判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想法太单一了。
louislivi
2020-07-06 10:59:22 +08:00
@NightTeam 哦哦,看了一下流程图 ,不好意思没仔细看。
locoz
2020-07-06 11:11:28 +08:00
@cassyfar #122 直白跟抬杠是两回事,不要混为一谈谢谢。前面有很多直白的评论,人家没有忽略掉文章中所说的应用场景,而你是完全忽略。

他文章中没说“只是给爬虫做的”,但他是“面向爬虫场景做的”,能理解这个区别吗?原话写得很清楚:
“在爬虫场景中,这条数据在进入数据库之前会进行数据清洗、校验、矫正、分析等多个流程,这期间有一定概率发生重试或设为异常等操作,也就是说在进入数据库之前它就需要有一个 ID 来标识它。”

标题我说了,他确实标题党了,这当然有问题,但是这跟一个东西有没有价值毫无关系。看标题噱头比较大就觉得内容没价值的话,那你怕是会失去很多有一定价值的东西,毕竟标题起不好的文章连火都没机会火。

“只做到单主机 service”?文章最后那句“至于怎么选择,可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和需求与架构进行讨论,选择一个适合的方案进行部署即可”你是没看到还是咋的?而且前面举例的美团和腾讯哪个不是按实际应用场景去部署的?不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强行套个自己的应用场景抬杠还有理了?

至于“迷信美团腾讯”就更搞笑了,你说只能这东西只能单机服务,我告诉你美团腾讯也这么搞,有问题?你自己也看到了人家美团知道可能会出问题,但人家还是这么用了,说明什么?嗯?

任何东西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应用场景,就像 Snowflake 在分布式使用的情况下做不到严格递增一样,你拿 Snowflake 往文章中所说的场景上套,一样会得到“毫无意义”这个结论,毕竟连个严格递增都做不到呢 hh 。
petelin
2020-07-06 13:30:37 +08:00
又来 V2EX 找喷了 一 拉黑
NightTeam
2020-07-06 16:56:17 +08:00
卧槽,老哥强的一笔
----------------
回复 125 楼 @tikazyq

有一些原创的东西放出来发在社区里讨论,本来是好事情,但很多人冥顽不化、固步自封、敝帚自珍,见不得一些新事物,以为自己了解的才是最好的。其实,当你用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新事物,会进步得更多。

例如,之前我发了个用 Redis 套壳做 RPC,被很多人吐槽说为什么不用 gRPC 、这方案很奇葩之类的。我一笑了之。不料后来这方案成了我 6k star 开源项目的核心技术之一,而且非常稳定。

所以啊,当你没有深入了解一门新技术的时候,就要克制自己,多自我批判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想法太单一了。
NightTeam
2020-07-06 22:18:33 +08:00
自己测试找到问题了,错在“不可猜测性”,我找时间改改。和部分评论指出的问题一致,原因也相差不多。
cassyfar
2020-07-07 01:02:48 +08:00
@locoz 你喜欢硬杠我就陪你。

面向爬虫做的,原文又是出自哪里,麻烦引用出来的。我只看到了举了个爬虫的例子。

你是做技术,还是 C 位出道?有价值的东西,标题取得再烂也会被发现,不一定在 v2ex,也会在公司,在业界先被推广。snowflake 是先在 reddit 发个大口号帖子,然后火起来的?浮躁!

你文章那最后一句话,等于说了什么?方案在哪里?你全篇只说了单机 service 的方案。

你就继续迷信美团,腾讯呗。你看看你说的这话,有逻辑吗?我知道有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但是好像美团在用,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首先不能迷信权威,其次你迷信美团和腾讯至于吗,你让 AWS,GCP 脸往哪搁?

严格递增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事,老实讲了,业界应用场景很少有需要严格递增的。不知道你呵呵什么?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locoz
2020-07-07 01:40:53 +08:00
@cassyfar #131
原文前面就给你引用过了,而且我也跟他聊过,就是面向爬虫场景做的。别杠了,没意义。

---

有价值的东西标题再烂也会被发现? V2EX 这个版块下有价值的东西可多了去了,但真的火起来的有多少个?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帖子下面连评论都没多少、GitHub 上的 star 也没多少,就因为标题起得过于朴素,或者起得让非相关行业人员连意思都看不懂。

另外再告诉你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我之前写的一些被大量爬虫、安全领域的人称之为“入门必看”、“内容清晰”的文章,自己发在知乎上的时候几乎没人看,而一些号主换了个夸张的标题转发到公众号直接就阅读量爆炸了。

标题起不好,东西很难被更多人看到,这就是现实。不是我浮躁,而是大部分人都浮躁。

---

最后一句话说了什么?说了自己按应用场景选择部署方式,还能说什么?你是觉得别人做个东西分享出来还得给所有人的所有场景都准备好方案呗?人家自己的场景单机就够用了,还要多机做什么?

迷信?我并不迷信大厂,每个东西的适用场景不同,人家的设计是基于人家的应用场景搞的,并不一定就完全适用于爬虫场景。但人家是用在了核心业务上,人家的架构师总不可能比你菜吧?两个不同公司的核心业务,都选择了这种方案,并且也都用了这么长时间,说明出现的问题完全在可控范围内,借鉴一下当然没问题。

至于“业界应用场景很少有需要严格递增的”,牛批啊,在你的世界观里很少有需要所以就没价值了?又在忽略一开始说的面向爬虫场景问题,又在用你觉得的应用场景往上套。人家这个场景就是需要严格递增、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又不是给你做的东西,是不是开天辟地的东西关你屁事了?这年头开天辟地的东西有几个?你又贡献了几个?

我说实在的,你觉得没价值、吹破天那你就直接关页面点个拉黑完事了,拿着个自己觉得的应用场景套了半天还感觉良好,人家给你做的东西?

最后,跟你扯皮太浪费时间了,扯来扯去都意识不到问题的人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再说了,走好不送,拉黑拜拜。
cassyfar
2020-07-07 04:28:10 +08:00
@locoz 讨论不赢就拉黑 哈哈 理智 那你来 V2EX 是干嘛的呢?这里不适合你这种偏激的喷子。走好不送。
yeziqing
2020-07-07 22:42:04 +08:00
@NightTeam 话说这里有些没太看明白薄雾在多机情况下是如何保证顺序的:是每个机子在每次生成 ID 时都需要调用一下 redis,从 redis 拿到一个自增 ID 吗?
luren123
2020-07-21 11:43:12 +08:00
成片再吹,雷声大雨点小,口号造火箭,一看是玩具
luren123
2020-07-21 11:48:53 +08:00
@cassyfar 基本可以说不具有实战价值的 YY 产品
NightTeam
2020-07-23 10:40:36 +08:00
@cassyfar #133 自己骂自己可真有意思,您最初在#52 所发表的言论:“纸上谈兵。给我感觉是一群没做过工程的在那玩花活。各种 buzzword,但是一看设计啼笑皆非吧。”,可是刚好适用于您所谓的“偏激的喷子”描述的呢。
NightTeam
2020-07-23 10:45:39 +08:00
@yeziqing #134 每个需要获取 ID 的机子会去找发号器取 ID,发号器是中心化的所以就是严格顺序的。
NightTeam
2020-07-23 10:50:11 +08:00
@luren123 #135 #136 不要把自己的场景强行套到别人的场景上,这个做法是很可笑的。因为这样做之后,无论什么东西你都只能得出“不具有实战价值”的结论,就像拿刀叉来吃米饭、拿试管来喝水、拿扫把来拖地一样。
luren123
2020-07-23 13:49:26 +08:00
@NightTeam 那就在吹之前好好限定一下自己东西的场景,在限定的场景内再吹。比如我这个是在扫地,且垃圾是塑料的情况下才牛逼。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8697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