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很重要,但它只是配角

2020-07-22 12:12:31 +08:00
 diesans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增长这个职位就是沽名钓誉》,挺有感触。正好整理一下我自己对于“增长”这个概念的一些想法,因此有了这篇文章。

今年的 315 晚会曝光了 9 大黑料:

  1. 山东即墨:养殖海参整箱投放敌敌畏;
  2. 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随意篡改保质期;
  3. 河北高阳:旧袜子旧内裤造毛巾;
  4. 宝骏汽车:变速箱频繁故障投诉无门;
  5. 广州万科尚城、杭州春秋华庭:精装房变水帘洞,被强制收房;
  6. 可诺丹婷美容院:偷听客户讲话,配合美容师演戏推销办卡;
  7. 趣头条:虚假、违法违规广告;
  8. 嗨学网:交钱容易退钱难;
  9. 国美易卡、遥控器、最强手电、全能遥控器、91 极速购、天天回收、闪到、萝卜商城、紫金普惠等 50 多款手机 APP:收集上传用户隐私,甚至窃取短信验证码。

Via @凤凰网 #315 晚会#总结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做“增长官”的朋友:如果是在 315 晚会之前,上述这九类企业邀请你去公司做“增长”,年薪 100W,你有多想去? 315 晚会之后呢,又有多想去?

如果 315 晚会之前,接受邀请的意愿大于 50%,那么,315 晚会之后,接受邀请的意愿小于 50%,我想大家应该不会感到意外。

这前后的差异在哪里。

差异在于,315 晚会放大了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导致品牌口碑崩坏、市场认可度降低、监管力量加强等连锁反应,“增长”就没那么好做了。

国内有许多公司,都像“薛定谔的公司”,315 晚会就像是容纳公司的那个盒子。盒子没有打开之前,公司们都光鲜亮丽、载歌载舞,做“增长”不就是招个“官”的事嘛;盒子一打开,一些公司就变得千疮百孔、左支右绌,别说做“增长”了,先想想怎么挺过这一波才是正事。

扪心自问,有多少公司经得起 315 晚会这个“超级盒子”的检视。

之前,很多人谈“增长”,是站在盒子外,不管不顾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盒子又是什么状况,这样谈“增长”是没有支撑的。

谈“增长”,我们可以不管盒子是开还是关,但一定要提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做选择才能事半功倍。

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公司的“价值”。

价值、增长、变现,我个人认为,这三者是经营公司较为常规、通用的三板斧。

只谈增长不谈变现,用户、订单很多但赚不了钱,在近两年的创投圈也没那么容易打动投资方了。

只谈增长不谈价值,沉迷于各种方式手段的摸索,看似繁荣热闹,实则只是无根之木的空中楼阁。

“价值影响增长”,这个结论并不新鲜。在许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观点,比如:

《“增长黑客”之父解密:抖音们如何实现病毒式增长?》→ 你必须了解客户,必须明白他们是如何获得价值的。如果你不明白,你将很难在业务上推动增长。

《快速增长,边界在哪?重审微信、Airbnb 和瑞幸》→ 有 4 个影响规模化增长的因素,一个叫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 PMF ),即产品是否真正找到了与之对应的市场契合点。

《用户增长的两条最基本逻辑》→ 要定义增长,除了关注拉新和促活,还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真正的用户价值。

……

“雷军:能把稻草卖成黄金价格的人,我不敢要”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

增长和销售在本质上很接近,都是“触达用户,打动用户来使用 /购买”。把稻草卖成黄金价,是只为公司的利益服务,漠视用户的真实利益。

如果是在增长界,一个能把稻草价值的产品做到黄金增长曲线的人,被公司们追捧的概率很大——这样的公司,也许能增长一阵,捞到一笔钱,风光一时,但是,永远都走不到舞台的中央。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司的价值”?

公司有内外之别。内部是员工、股东,外部是用户、市场。

增长通常是针对外部用户而言的,所以,这里谈“公司的价值”,我们只谈外部。

我个人觉得,“公司的价值”,来自于三个层面。

1 、用户价值

产品到底解决了用户什么样的需求和问题,用户的规模有多大,需求刚性的程度高还是低,付费转化率如何…产品和用户方面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归纳在这一层价值之下。这是目前我们在谈论增长时,谈论最多的一种价值。

用户规模越大,需求刚性程度越高,付费转化率越高,“用户价值”越大。拉新、促活、留存率、使用时长等都只是这一层价值之下,进行“增长”的常规动作以及数据结果。

2 、市场价值

在“用户价值”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竞争。

和竞品的差异化在哪里,怎样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竞争力越强,市场价值越大。

3 、时间价值

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维度,时间。

存活得越久,于时代而言越有引领作用,时间价值越大。

当年的偷菜游戏是一个典型案例。在用户价值(休闲、娱乐、交友)和市场价值(独占鳌头)方面可能接近于满分,但却输给了时间,风靡两三年后就烟消云散。

输给了时间,其实是输给了当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玩法新应用带来的外部竞争。

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对一些人来说,也许有点难堪的事实:时间会让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凸显、长存,而增长,只是“价值”身边一个比较重要的配角而已。

看“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看,一个公司能否跨过“服务用户、市场竞争、时间甄选”三座永恒的大山,在人类社会、商业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价值、增长、变现”中,三者的关系复杂而有趣。

价值或许会带来增长,但所需的时间未知,可能几个月,可能几年,可能几十年;增长或许会带来变现,并且大多时候,所需时间是可知的——反过来看,能够变现赚到钱却未必意味着有价值。

关注增长和变现的人显然更多,因为它们的效果更容易肉眼看到、量化出来;“价值”则不然,关注的人、重视的人远不及另两者,因为它太玄学、且不容易量化。

创投圈有一句名言,“投项目,投的就是团队(创始人)。”

这句话我个人也很认同。但我对它有另一个层面的理解。

我觉得,在某些情况下,投项目和投团队(投人)其实是一回事。项目 = 人。

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新生的项目,它有很多的未知,但有一点非常清晰,那就是它的产品底层逻辑。而清晰的底层逻辑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我们能够提前窥探到,在面对“服务用户、市场竞争、时间甄选”三座大山时它是否品性坚毅,有潜力跨过山和大海。

“清晰的底层逻辑”就是项目价值的基石,它是谁发现的、是谁抚育的、和谁最像呢?

是创始团队,是创始人。

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价值就等于创始人的价值(观)。两者并不分裂。

高度重视“价值”的人,有野望想要站上舞台,是不屑于捞一把就满足的;心心念念赚快钱塞满腰包,享受即追求的人,是无心苦兮兮蹲守“价值”的。

他们的名字或许都是创业者,但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族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投资方其实也一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会选择投什么样的项目和团队。当然,这些只是理论上的东西。

事实上,大多数都处在中间地带,且符合客观规律:先赚了钱,再慢慢变得有理想。

在前面的第一节里,我们向“增长官”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是在 315 晚会之前,这九类企业邀请你去公司做“增长”,年薪 100W,你有多想去? 315 晚会之后呢,又有多想去?

现实永远比理论更真实。

即使 315 晚会曝光了某些公司的问题,但是如果用 100W 年薪做筹码,还是会有“增长官”愿意去履职。

原因大致有三类:

1 、只做“增长”的信徒,无视“价值”的影响。

2 、有信心通过各种手段扭转公司“价值”的取向,便于自己做增长。

3 、其他原因。如,晚会曝光的只是公司的其中一个业务,无碍公司整体发展;人情局;熬过风口浪尖,整改后又是一条好汉;换个壳,公司还能接着做增长赚钱;今年各种艰难,100W 年薪不少了,为了生活,还有什么是不能咬牙坚持的呢…

价值、增长、变现,是理想化的经营公司三板斧。

而生活教给我们的是,可以不瞻前(价值)、只顾后(增长 /变现)。或许这样做,永远也站不到舞台的中央,但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已是如此不易,何以奢谈站上舞台呢。

希望,生活的不易,不会熄灭你心中所坚守价值的火苗;希望,大部分人的选择,不会影响你的选择。

没有“价值”的人不伤心。

前面提到,“价值、增长、变现”,关注增长和变现的人更多,这从我们平时加入的微信群就能略窥一二,群里大多都是聊怎么增长怎么变现,你有什么资源我有什么资源一起琢磨琢磨怎么才能赚更多钱。赚钱嘛,谁不爱呢。

或许是我交际少、孤陋寡闻,专注于“价值”的群,我还没有见到过。

自然界欢迎多样化。既然缺少,那就补上。

我是一名创业者,有自己的项目,有坚守的“价值”——当然了,还没有验证成功,还走在路上。

透过这三篇文章可以看到我坚守的“价值”是什么:

《下一代互联网社区,离我们还有多远?》

《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什么?》

《在广告市场中,分钱是一门艺术》

欢迎同样坚守“价值”,且暂时还没有验证成功的朋友,我们一起建一个小群,为“价值坚守者”保留一处小小的港湾。

你来了。

我来了。

你很好。

你也不错。

没有热切的交流、没有频繁的交易,每个人都是自己所坚守价值之道的忠实信徒,极难被别人的价值轻易诱惑。遇到让自己认可的其他价值,心心相惜即可——如果几年后,你自己的项目“价值”大放光彩,有了余力,能够扶它一把,那这个群的使命就得到了最好的绽放。

这样的群,不适合媒体、资方等牵头来搞,因为视角不同,肯定会走偏。

还是只有“自己人”牵头来做,也许能保留一点味道。

“自己人”,可能长这个样子:有能代表自己所坚守“价值”的作品、“价值”还未验证成功、也许正落魄但心中仍有火苗难灭。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价值”在未验证成功前,是无法被其他任何人“慧眼识别”的,也最好不要抱有太多这样的期待,只能是有心人对你坚守的“价值”感到心心相惜后,互相走近,点头致意,如此而已。

我是五陆,我的微信 14407201 。我愿意为攒价值群这件事做个喽啰,摇旗呐喊。

————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cev1CloEzw6Jcg64BQg_g

我的微博:@ddb 五陆

125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发现
2 条回复
wiken
2020-07-22 17:12:18 +08:00
我以为长字读第二声才进来的
diesans
2020-07-23 15:59:21 +08:00
@wiken

读第二声的话。那就是另一篇文章了,《增长只是配角,增大才是主角》?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9215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