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 Roam Research,双向链接在笔记圈子里火了起来,Notion 也在准备做了,那么双向链接是什么呢?
我用我的我关于管道的一则笔记给大家讲明白:
管道的实现
Linux 里,管道实现的原理是:Shell 进程先调用pipe
创建一对管道描述符,然后fork
出两个子进程,一个子进程关闭读端,调用dup2
把写端赋给标准输出,另一个子进程关闭写端,调用dup2
把读端赋给标准输入,两个子进程分别调用exec
执行程序,而 Shell进程
把管道的两端都关闭,调用wait
等待两个子进程
终止。
如上,管道的实现就是我可以从其他地方点击看这个笔记内容的单向链接,只能从名字过来。
但对于我上面笔记里标红的关键词,笔记系统会提炼出关键词,并且给这些关键词自动生成 /引用到有这个名字的笔记里。
那么,我以后想看dup2
这个函数的详情,就可以看到关于dup2
的解释,以及有什么笔记用过它。
词不达意,稍后再截图说清楚。
我比较喜欢稳定的折腾,不太喜欢 breaking change,所以我一般选择依赖很重的工具时,会尽量选择 breaking change 不多的——比如 vim,稳定+自定义强+简单,在不是必须 IDE 时我开发都用Vim+tmux+bash+git
,选笔记时,我认为这会是长年使用的工具,所以我会偏向使用这种。
下面列列:
以上都没给我印象强烈的点。
直到我继续看Roam Research
的替代品,在一大堆替代品中,看到了熟悉的名字:TiddlyWiki
。
我是 Erlang 作者 Joe Armstrong 的粉丝,三言两语讲不清楚(讲清楚就得下篇了),所以我很早就知道了TiddlyWikil
了,因为他后来就用了这个当博客用(点击原文可查看他的博客)。
他用TiddlyWikil
是因为对 Jelly 、Hugo 这些博客使用 markdown 时,因为格式不统一上传时才有问题,不太满意;另外是他希望他写的东西,之后不会因为 markdown 格式问题( 100 年后没有 markdown 解释器了)而不可读:
当时对我来说,这些点有点意思,但对我完全不重要。。
而且说实话,TiddlyWiki
其实对不了解的人来说挺反直觉的——毕竟是笔记系统,大多数人会认为别扭,包括我。
这次,我看到了这个笔记系统的闪光点了,玩弄了一番后,觉得大有可为,于是便去了解一番。
接着就是用了很久了,分享一下截图:
那么,TiddlyWiki
优缺点有哪些呢?
我都写了,证明我的推荐度是 100 分的。
欢迎大家使用,Make Tiddlywiki Greater Again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