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annaooooo
2021-02-01 09:06:32 +08:00
在朋友圈看过的最好的点评,说到了问题根子上:
违和感充斥全片,看完第一感觉,导演是不是对中国农村社会和中华文化有什么误解?
父母放任孩子在起雾的山区森林里独自一人吃散发香味的东西,破旧的农家房里竟然有一本崭新的故事书,妈妈给女儿讲睡前故事,讲的还是科学故事,纯中式的农村房子里各处都是西式审美的单件家具,春联被贴到了室内等等让人无时无刻都在出戏。
固化的故事结构,充满着西式的“宣导正确的家庭模式(例如给都几岁大的孩子讲睡前故事)”“鼓励子女发扬个性和反叛精神”“批判家庭教育的束缚”,这些理念都没错,错就错在放在了中国农村这个环境里去展现,同时全片有不小的安全风险,暗示孩子可以独自一人探索野外且和野兽打交道。要知道在中国农村山区这是一条安全红线,遇到最常见的野生动物野猪,成年人都要绕道走。
搜了一下导演,美籍华人,再看一下个人经历和获奖作品,疑问打消了,症结和《花木兰》一样。
如果说《三分钟》是把中国人的年味嚼透了的成熟之作,《一个桶》是基本理解了中国人的年概念但故事和细节有所欠缺的缺憾美作品,《女儿》是蜻蜓点水般的展示中国家庭矛盾在过年期间集中爆发的短片,《阿年》则是西式思维对中国文化误解的集大成之作,充满着居高临下的批判式臆想和不接地气的尴尬,从一二线城市返乡的年轻人看完《阿年》,很难再找到《三分钟》里面的那种真实共鸣。
国外品牌在国内面临日益严峻舆论环境的今天,这个短片可能起不到什么好的品牌宣传效果,反而可能引发舆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