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漆面检测

2021-04-02 15:26:30 +08:00
 qiumaoyuan

准备一个漆膜仪,大概 500 元左右的就已经足够了,我之前买的 460 元。设备可以帮助你检查车况,从而省下好几千元甚至上万的亏损,所以还是有必要投入的。

车漆是一辆车最外表的部分,如果一辆车的漆没有问题,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车起码没有发生过碰撞和刮擦,后续的很多步骤其可以跳过。

对于完全没有用车经验的朋友,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知道。首先车身表面是由一块块金属覆盖件拼成的,通常分为:引擎盖、前翼子板、车顶、车门、后翼子板,这每一块叫做一个“钣金件”。当然还有前后保险杠,但由于保护行人的设计,现在的汽车这两个地方通常是塑料件,而不是金属件,所以不考虑,因为漆膜仪区分不出来油漆和塑料,就无法检测油漆厚度。以上提到的各名词,如果你不清楚具体在车上的哪些地方,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其次咱们平常用车如果遇上刮擦,无论刮擦的面积多大,哪怕只有头发丝那么细,只要你选择去喷漆,都是整块钣金件的漆刮了重喷的,在 4S 店还是修理厂里喷漆都一样,因为后喷的漆无法做到跟原漆 100% 相同,而且时间久了,不同部分的漆面颜色会发生变化,造成色差。比如白色的车重喷过漆就容易一块白一块米黄的。

漆面破损又分两种情况。最轻微的是只刮掉了漆,金属件本身没有被撞凹陷,这种漆面修复只需要刮掉原漆,重新喷一遍即可。这种情况下修复的漆面,通常厚度在 200 到 300 微米左右,视喷漆工手艺而定。我检测过自己的车喷过漆的面,厚度只有 150 到 170 微米左右,原车漆厚度 110 微米左右。

严重些的就是金属件被撞凹进去过。这种情况下,钣金工会先把凹陷的部分通过敲打或者焊接拉伸矫正的方式弄得尽量平整,但这些钣金工人通常不会做到跟原车差不多平整,多少都会有些凹凸不平(网上倒是见过国外比较讲究的钣金工的视频,能处理得很漂亮)。这时候就需要用一种叫原子灰(俗称腻子)的东西,来填平这些坑。这种车漆通常厚度会在 300 甚至 500 以上。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检测车漆了,车漆需要一个面一个面的检测。通常我们会从车顶开始检测,因为一般情况下,车顶的漆最少受伤,除非翻过车,或者被高空堕落的物体砸过。漆膜仪的检测头通常只有几平方毫米的面积,所以每个面不能只检测一个点,要多点上几个地方,因为有可能正好你第一下检测的那个点是没有凹陷的,多检测几个地方,你才能真正了解这块钣金件的情况。

假如一个面,你检测了 6 个点,发现漆的厚度分别是 110, 112, 109, 112, 112, 114,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面没有喷过漆,只有汽车厂内电脑控制的喷漆才能做到如此均匀,平均差控制在个位数。

假如厚度分别是 152, 163, 140, 170, 143, 157,那么这个面是喷漆工修复的,同时你可以断定这个面没有经受过撞击。

假如厚度分别是 582, 159, 388, 426, 603, 200,那么这个面一定被撞击凹陷过,同时腻子打得不算厚(不到 1 毫米)。如果测出上千的结果,那么这个钣金件修复得比较差比较随便。

当然,以上数值是以我自己的车为样本的测量结果,不同的车可能不太一样,比如有些车原厂车漆可能会有 200 微米,但只要它喷得很均匀,比如都在 200 到 205 左右,基本上可以确定它是原厂漆。通常可以用车顶的漆厚度做参照,除非车翻过或者车顶被砸过。

如果一辆车的漆面有过撞击凹陷,那么这块钣金件里面的结构和部件就需要进一步做检测,看看它之前到底损坏到什么程度。当然,这不是说没有撞过的面就不需要进一步检测了,比如还可能存在撞得太严重,无法修复,直接更换了整个车门的情况。这种情况的漆一定是后喷的,属于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因为更换的车门一开始是未上漆的,要根据你的车身颜色来喷漆。

109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汽车
4 条回复
qiumaoyuan
2021-04-02 16:17:10 +08:00
订正:堕落 -> 坠落
7gugu
2021-04-02 20:25:40 +08:00
感谢分享
fh74599
2021-04-02 22:27:51 +08:00
支持,感谢避坑
CEBBCAT
2021-04-16 00:08:36 +08:00
很详实,谢谢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76757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