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美国一个服务基于地理/地图位置的网站,后来因隐私等问题倒掉了?如果你来做,会怎么做?

2011-01-28 19:35:24 +08:00
 qingyulive
我以前注册过一个域名arounding.com
觉得有
who's (around) + what's happen(ing) ?
的意思

有试想一个简单的有地理属性的信息交流

几个简单的定义
1. 一切都是信息,包括人。
2. 信息间可以联系。比如A说了B。
2. 信息有地理属性。
3. 提供文本视觉或者地图视觉或者hybrid (可使用google map (有使用限制))
4. 信息用freetag分类 (或可使用老v2ex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
5. 功能发展下去,便会有真正的who's (around) + what's happen(ing) ?的效果

更新是,鉴于隐私问题,在各个地点衍生出DMZ或者refugee camp(名字随便)之类的随意地点,适用隐私保护。


如果你来做,你会怎么做?随便想想,只为好玩,不用当真。
428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8 条回复
AntiGameZ
2011-01-28 19:44:29 +08:00
LBS+社交不靠谱,比微博更加不靠谱。

LBS应该是借助人的力量去丰富,完善本不够完善的地理信息。加上建设者本身的既有信息和数据处理技术得到更有价值信息和数据集合的一种模式。

单纯的LBS,tag,好友互动功能,受到设备限制(gps不可能一直开着吧),和法规限制,在目前这个时代看来,是不可能有非常长全的发展的。

关键,还是数据,LBS是你的工具,是减轻你工作量的工具……
qingyulive
2011-01-28 19:59:13 +08:00
@AntiGameZ
你的意思是,你不会去做?
qingyulive
2011-01-28 19:59:58 +08:00
@AntiGameZ

不重社交
也不要动态(不要gps)
想想gumtree,craigslist等
然后弱化它们的纯信息性,加强互动性
AntiGameZ
2011-01-28 20:35:22 +08:00
@qingyulive

我不知道怎么能保持住这种互动性,就像微博,最终还是说的多的人越说越多,大多人还是谨慎的看着或者干脆就不觉得应该有必要去做互动。

这可能就真的和社会一样,时间久了,必然要回到金字塔结构(或者纺锤形结构么,现在没发现)
claliu
2011-01-28 21:03:06 +08:00
@qingyulive 这实际上确是个好idea
还有个问题 我同意信息无处不在 包括人本身当然是信息 同时也是信息的载体 那么 你想将哪类信息组织起来呢?
qingyulive
2011-01-28 22:49:22 +08:00
@AntiGameZ

这些都是随便想想,就像做mind mapping/brainstorming 一样。

微博随意性太强了,基本上有点自言自语的感觉。

我不用twitter,但是我对它的几个实用很感兴趣。
名人微薄,实况转播,产品prelaunch(这个不知道合适的中文),比如iPhone5,一对一或一对多教学,等等。就像你说的,这种模式接近金字塔结构,把用户分成了两个类别,有需求有价值的信息拥有者,以及谨慎本身不或者少参与信息发布的追随者。从盈利角度而言,这是比较科学的。

如果我们暂时不从盈利角度来考虑,我提出的想法应该是个很好玩的东西。
信息发布具有实用性,比如二手出售,交友,照片分享,等等。
信息发布也有随意性,比如你可以随意在地图上一个地点自言自语,或者回复其他人的自言自语。
衍生功能也有实用性,比如搜索在New York City周围3公里内发布tag[car sales]的信息

盈利角度,也可以想出很多方法,除了狗血的纯广告式,比如,premium信息发布,在地图上设立premium location,加强搜索,出售marketing report,植入式广告等等。

不过正像你说的,数据,在我的理解当中,就是用户数据,来支撑以上的发展。
所以,尤其是这个网站模式,应该先让人觉得好玩,人越多,越好玩,回报也越高。

以上都是臆想,我不懂开发,所以也就不可能实现。。。
qingyulive
2011-01-28 22:54:53 +08:00
@claliu

就像你说的,信息之间是有联系的。
比如一篇博客可以被tag。而tag本身也是信息。
区别是博客文章可能可以被多个tag联系。这也是基于设定而言。
那为什么不能让一条信息,比如一条交友广告,关联与发布者,比如说我qingyulive。
这里的设定可以是这种关联性是唯一的,也就是说不能像tag一样,广告凭空又多出一个发布者来。
AntiGameZ
2011-01-28 23:03:28 +08:00
@qingyulive 你的想法是没错,其实我估计百姓网未来就很有可能走这条路。但是我也只觉得这样的模式必须是百姓网这样真拥有数据信息的去做。而本身期望通过这个模式本身去驱动数据,起码在中国行不通,美国的话,可能行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778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