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长期使用 sidecar 功能的 V 友,这个东西长期的稳定性如何?

2021-09-18 16:15:56 +08:00
 deadtomb

一直有个想法想买个 ipad 作为 mac 的显示器用,刚好最近因为 ipad mini 发布后去年的 ipad air 似乎价格也更加合适了,不过鉴于苹果跨平台协作类的应用的糟糕的稳定性(参考 airdrop 的糟糕体验),想看看有没有长期使用 sidecar 的 V 友,这种方式的稳定性如何?我能想到的可能包括如下方面: 1 、是否每次都能顺利连接上(如:是否会出现 mac 上找不到 ipad 、或找到但连接不上的情形) 2 、工作中稳定性如何(如:是否会出现卡顿的情形,连接上后是否会由于莫名原因而断开) 3 、其中一台设备待机后再唤醒时是否可以顺利重新建立连接(这条很重要) 4 、是否有办法实现每次开机或唤醒时自动连接(此 ipad 不打算做其他用途) 5 、ipados 及 macos 版本更新后的稳定性是否受到影响(参考 airdrop 最初发布时比较稳定,后来系统越更新越烂)

肯请大家不要讨论是否有更好的显示器可以作为 mac 的外接显示器用,LZ 已经认真比较了市面上在售的显示器,综合各种因素,在不考虑稳定性的前提下没有比 ipad 更合适的选择。所以唯一担心的就是稳定性问题。

832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iPad
70 条回复
BiteDXH
2021-09-18 19:12:23 +08:00
@deadtomb 感觉是商业上的限制,iMac 那块 5k 屏如果可以目标显示器模式也是很香的
hulu1987
2021-09-18 19:29:03 +08:00
我没有长期使用,平时 16 寸+dell2720 。只在偶尔要多开窗口的情况下用一下,感觉挺好,用上半小时一小时的没有感觉发热。背板摸了一下基本是凉的。M1 iPad Pro 11 寸
franklin92pierre
2021-09-18 19:49:39 +08:00
Sidecar 日常使用没啥问题吧,用线连接基本稳定,无线连接的延迟和卡顿也可以接受,就是色域限制看起来色差比较明显,清晰度和流畅度基本没啥问题,使用起来不会很别扭,如果体验过 duet,sidecar 体验简直吊打之。感觉上面觉得 sideCar 不好用的小伙伴估计是不经常出差的人,Sidecar 显然比市面上的便携显示器好用很多,跟外接显示器有啥意义呢
agagega
2021-09-18 19:50:49 +08:00
我总觉得无线连接图像质量很差,有限会好点,但和 iPad 本来的系统界面总觉得差点
deadtomb
2021-09-18 20:40:15 +08:00
@hulu1987 谢谢回复哈。正面评价+1
deadtomb
2021-09-18 20:40:27 +08:00
@BiteDXH 同意
deadtomb
2021-09-18 20:41:07 +08:00
@agagega 是不是因为 sidecar 智能到可以检测目前的网络速度并调节图像压缩率
deadtomb
2021-09-18 20:44:30 +08:00
@franklin92pierre 谢谢哈,正面评价+1 。我用过 duet,我其实觉得除了需要接线比较麻烦之外其他还行,要是 sidecar 体验比它好很多的话那我觉得很不错 。色差是在连线的情况下还是很明显吗,是不是可以通过设置显示器 profile 来改善呢。因为如果用外接显示器其实跟 mac 内置屏幕的颜色也不一样的。
LoneFireBlossom
2021-09-18 20:49:39 +08:00
我感觉还不错啊,无线连接的
12.9 寸
Sin
2021-09-18 21:10:08 +08:00
体验还可以,有一些色差,部分情景看着不太舒服
另外 iPadOS 被迫保持最新版本,经常莫名其妙连不上,更新一下系统就好了
namelosw
2021-09-18 22:33:06 +08:00
稳定性在我这还行。

我感觉分辨率看起来一直有点怪。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触摸,笔也不咋好使,而且 sidecar 的时候笔总失灵要重连 sidecar 才行。

我当时用 sidecar 换掉了第三块屏幕,就是为了点点画画展示些状态,感觉完全不好用,而且支持 VESA 的夹具很少。后来买了个 22 寸手绘屏,虽然不怎么画,发现当屏幕还是挺好用的……
franklin92pierre
2021-09-18 23:15:57 +08:00
@deadtomb 感觉用线不用线影响不大,应该主要还是限制了传输质量的问题
hadooow
2021-09-18 23:48:01 +08:00
m1 mba + iPad Pro11 英寸 2020 。
今年毕业前每天 10 小时+连续三个月使用 sidecar 算不算长时间使用。如果算的话,大概就是下面:
第一,最好使用有线连接,sidecar 使用 Wi-Fi 传输数据,会和 mac 连接的 Wi-Fi 冲突,具体应该是 2.4GHz 的频段(我记不太清了),硬要用无线的话最好是用有 5GHz 的 Wi-Fi ;
第二,最后用下来比较稳定的形态就是充电器给 mba 充电,然后 mba 再连一根线给 iPad,这样就没什么问题,在 iPad 上使用 pencil 在 ps 或者 Ai 上写写画画很方便,几乎感受不到延迟。
dayeye2006199
2021-09-19 00:48:34 +08:00
建议买个移动显示器,千八百的价格,使用体验完胜了这个。
liutian9
2021-09-19 11:30:02 +08:00
吐槽一下 Sidecar 只支持 iPad 不支持另一台 Mac...特意买了个 Luna Display 实现用一台 MBP16 给另一台 MBP16 做副屏(都是公司发的电子垃圾),体验比如延迟和稳定性比 Sidecar 强一点。
oscargong
2021-09-19 11:45:53 +08:00
实际测试下了 12.9 iPad Pro (mini-LED) 效果都不如 15 寸的便携屏幕。原因:
- SideCar 大量占用 CPU,可能是需要压缩信号,而不是用 GPU 计算,导致一使用 SideCar kernel_task CPU 占用 400% 多。这个问题可以使用 LunaDisplay 这个外设解决,但是要额外占用一个 Thunderbolt 。
- 12.9 的还是太小了,显示内容有限;还有上面有朋友提到过的原因,需要将 iPad 举到和显示屏同样的高度,这样随身还要带一个架子。
shutongxinq
2021-09-19 14:35:10 +08:00
我从今年年初 M1 MacBook Pro 到手之后就开始用 iPad Pro 12.9 做第三块屏幕,原因当然是 M1 芯片支持一块外接屏幕
说说体验吧
优点:
1. 资源占用极小: 由于 Sidecar 使用了硬件解码器,基本不占用 CPU 资源,效率很高,在 M1 Macbook pro 上使用没有负担(电脑依旧冰凉)。iPad Pro 上也和看视频功耗类似。
2. 连线使用非常稳定。只要你用力插好线(事实上线没插稳有时会频繁断)。
3. 延迟很低。
4. 休眠之后唤醒,会自动恢复 Sidecar 链接。
5. 连接了 sidecar,依旧可以用 iPad 做其他事情(你可以让 sidecar 后台运行然后正常使用 iPad )
6. iPad 扩展出的屏幕,位置会被记住,不需要重复设置。

缺点:
1. 无线链接会干扰电脑自己的 wifi 链接,使得电脑的 ping 出现间歇升高的现象。
2. 图像是压缩过的,质量没有原生的好。
3. sidecar 不支持触摸,只能支持滚动屏幕的手势。
yytbob
2021-09-19 14:55:13 +08:00
MacBook Pro 2018 13'' 很想长期使用,但是连接极不稳定。连接成功就很困难,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都有 90% 概率出现 time out 或者 misc error 。使用的都是最新正式版 macOS,经常有时候一更新系统就不能用了,然后下一个版本又不知为何可以用。而且 Sidecar 由于会调用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核显,使用时触发 thermal throttling 概率增高了,哪怕在没有碰到温度墙的情况下,CPU 会风扇转速增高、降频到 1.0 GHz 甚至 400 MHz 从而造成卡顿。整体感觉是个想法很不错的功能,但是工程上稳定性还亟待加强。
vimv
2021-09-19 15:33:39 +08:00
我用的是 12.9 的,稳如老狗,我甚至没出现他们说的图像被压缩的感觉。。
deadtomb
2021-09-19 15:44:03 +08:00
@hadooow
谢谢,非常有用的评价。
1 、如果无线用 sidecar,那么工作原理是两者都通过无线 AP 收发数据,还是说两者之间建立点对点网络?看你的回复我感觉是后者吧?
2 、看楼里其他回复很多都有稳定性问题,你每天 10+小时肯定算是重度使用了,连接的稳定性和触控的稳定性都没有出现问题吗?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0280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