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Chen
2021-10-01 10:43:40 +08:00
推荐一本书《虚无主义的审美救赎:阿多诺的启示》,探讨各哲人对虚无主义的研究。该书对一般人的实际作用是:如何在无客观意义的生活中,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哲学问题一个有趣之处,就是如果有人想直接给你答案,要么是这人觉得你“段位”太低,“授鱼”你是学不会了,只能凑合先给你条“鱼”凑合,要么就是给个符合他利益的答案,如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书中,就讲述了战争中被虐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是如何通过这段屈辱历史来调动民族情绪,让人民群众相信并践行政客所想让他们践行的行为。
因此不必刻意追求“标准”答案。真信佛的人能从学佛那获得人生意义并践行一生,不信佛的人也能从其他事物,比如传宗接代、功名利禄、文艺追求等等,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有着不同答案的人一样能活得坦然自信。
国内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没有表达自我的能力,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言,但每个人的发言却又都非常脸谱化,就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书中所述“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竭力表演。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个人具体目标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人对他的反应”,给别人演了几十年了,自然更觉得人生没意义,所以我个人一直提倡“去人设”,放浪形骸些。
我也比较践行通过艺术追求或其他创作活动来探索个人的人生意义,如我玩乐器做开源,进入心流状态,而进入安静的心流状态就更容易探索自己的真实需求,发现生命中那些觉得有意义的事物,并为之努力。而钱这东西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尤其看了《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更觉如此。生活可以简单些,不必让欲望成为枷锁。
而国内的价值问题也一直存在,如书中所述:“张曙光先生直言,中国的根本危机是价值危机,“对于当代世俗的中国人来说,世界是物质的,人生是感性的,生命是肉体的,根本没有神圣可言,所以对任何事情都无须敬畏,当下的名利和享乐就是一切;而善是软弱、老实和愚腐的别名,除非善也成为追名逐利的资本,只有利才是真实的。于是,价值被理解为利益、价值观被归结为利益观,核心价值也成了核心利益””
就从我们这圈子来看,开源圈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因此也要时刻警惕别把别人的“追求”强当成自己的“追求”。
随笔写,上文当作是《虚无主义的审美救赎:阿多诺的启示》推荐语吧。建议在读完这本书后,再思考个人人生意义的问题,否则只是在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