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ropbox与pdf的书和平板/电脑同步的问题。

2013-08-29 12:44:15 +08:00
 tywtyw2002
目前收集了不少的pdf图书,大概20G吧。
看书的方式基本有3种,家里的电脑,学校的公用电脑,nexus7
用这3种方式的比例大概3:1:2吧

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书都扔到nas里面,然后dropbox里面有和nas一样的目录,但是没有图书,只把近1各月中想看的图书扔进去。

对于是否把所有的pdf图书都扔到dropbox(我空间是89G)还是nas里面有些犹豫不决。
一般来说遇到了如下的问题:
1、扔到dropbox里面觉得上传时间太久了。
2、我在学校看书基本使用我的nexus7和学校的公用电脑,公用电脑看书只能登陆dropbox,然后下载书,这样做笔记很麻烦。在nexus7上面,是可以做笔记,但是跟dropbox同步又很麻烦。所有现在很多书都没法做笔记了。
ps nexus7目前用的是ezpdf,感觉给文件做笔记只能在flash里面,在nas中看书也是copy到本地,然后就忘了考回去,导致笔记又丢失了。
3318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14 条回复
andyliu
2013-08-29 12:58:27 +08:00
我想说楼主dropbox图书共享下?
tywtyw2002
2013-08-29 13:00:26 +08:00
@andyliu 目前里面没啥图书,图书都在nas里面呆着呢
celadevra
2013-08-29 13:13:10 +08:00
@andyliu Dropbox 放自己收集的PDF没有关系,但开共享容易被要求 Cease & Desist。

我的书也全放 Dropbox 里,笔记放 Devonthink,看见值得全文引用的词句就在阅读软件里高亮后截屏扔进 Evernote,整理之后再发到自己搭建的 Confluence wiki 上。lz 所说的作笔记是指在 PDF 上勾画批注么?我觉得书多了以后这样的方式不太利于查找。
tywtyw2002
2013-08-29 14:16:02 +08:00
@celadevra 因为读纸质的资料习惯了,就喜欢随手在书上写一些东西,然后在书边上贴上一个便条。
其实我对电子时代的阅读接触的还是不多。
你可否详细说说,电子书怎么做笔记比较好一些呢?
tywtyw2002
2013-08-29 14:28:33 +08:00
@celadevra 你有没有example呢 我借鉴一下
celadevra
2013-08-30 13:05:39 +08:00
@tywtyw2002 其实这套系统我也只是刚刚想出来和付诸实施,还没有积累很多笔记。我都是上下班挤地铁的时候拿个 Nexus 7 站着看书,在拥挤的车厢里能做高亮和截屏这两个操作就不错了,再加上我看书图快又不系统,所以笔记都零零散散丢在 Evernote 和 Simplenote 里面。

最近我在各种时间/项目管理系统之间纠结,因为之前有用过太多种软件了,包括纸笔,我花在这类app上的钱超过150美元。后来我想了一下,一个时间管理软件要能让我用下去,必须紧密地嵌入我的工作流里,因为我是个 Emacs 党,在 Emacs 里写各种东西,所以解决我问题的答案就是 Org-mode。

做笔记的软件也是同样的思路,它必须能在读书的时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果不是只在电脑上看书的话,它还得有移动客户端,达到这些要求的,基本上只有 Evernote 靠谱了。

但是用 Evernote 随手记录的笔记质量很低,基本上只相当于在书上随手一勾。所以下一步是随时把零散的笔记在 Devonthink 里按领域和资料来源整理好。Devonthink 和 Evernote 类似,有文件夹和可分级的标签两套系统,支持桌面和浏览器的快速捕捉;比 Evernote 强的是文件夹和标签都支持多级目录,另外 Devonthink 支持多种文件的预览,对纯文本笔记的支持较好,还有好用的 see also 功能,不考虑这些因素的话,也可以直接在 Evernote 里整理。我目前的想法是用文件夹按材料的领域整理,而用标签按材料的来源整理,这样不论我要写一篇关于特定题材的文章还是想起“微博上某个帐号说了一句话用在这里正合适”都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到有用的材料。还有一些诸如罗马尼亚的首都是哪里这样的完全没有结构可言的东西,就留在 Evernote 里。

最后,我觉得任何知识如果不能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来,就不算是内化的知识,所以我弄了个 Wiki,准备时不时地在整理笔记的时候,写一些完整的文章出来,既帮助自己记忆,也可能对别人有用。不过目前我的笔记还只到 Devonthink 的层次,Wiki 就不拿出来现眼了。 :)

我几年前读过杨绛先生写钱老先生如何做笔记的一篇文章: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3/10/content_1356401.htm ;非常钦羡老先生的毅力。我这套做法,也是受钱老先生做法的启发,希望可以坚持下来。
wwlzz
2013-08-30 14:24:08 +08:00
@celadevra
请问有没有好的将知识整理成脑图,并且方便查阅的工具呢 ?
觉得文本形式还是整理花费的工作量太大了
celadevra
2013-08-30 14:30:49 +08:00
@wwlzz 不负责任地推荐 TheBrain,我自己没有用过,因为太贵了……其他的比较有名的软件在脑图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不可用了。
wwlzz
2013-08-30 14:45:49 +08:00
@celadevra

还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1. 在自己用 EverNote 整理笔记的经验来说,最常查阅的只有大约20%,很多都是第一次整理完之后就基本上再也不会去看的,而经常查阅的内容往往因为层级比较深,也不是太方便查阅,除了加标签,还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比如经常点击,自动排序等功能?

2. 一篇笔记的大小,一般怎样处理的?如果内容太少,笔记数量会变得特别多,如果太多,又很容易变得杂乱,不宜查找。这个大小的度一般怎样处理的?

3. 就自己的经验而言,如果经常整理的笔记,修改处往往自己经常需要查阅,我现在一般是用GIT来控制版本,然后方便对比修改痕迹,可是如此操作,流程上会复杂很多,且脑图什么的,也不太容易比对,请问这方面,PO有没有思考过?
celadevra
2013-08-30 15:59:34 +08:00
@wwlzz 1. Evernote 可以保存自定义搜索,也可以按照最后修改的日期排序。另外 Evernote 不算标签的话只有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三个层级,不算很多吧。我的 Evernote 就是当收集篓用的,有价值没有价值的都先扔进去再说,不同的是有价值的还有机会进入 Devonthink。如果把 Evernote 当笔记系统的主体来用,我会把收集和整理的部分分开,随时删除无用的笔记,这样有价值的东西才好找。

2. 还是跟上面笔记系统的定位有关。收集用的笔记本全是零散的小笔记也没关系,整理过程中再合并成具有完整意义的成篇笔记。软件维护的过程中,我们会拆开过大的函数,合并小的和功能重复的函数,甚至重构一下,笔记的道理也是一样。

3. 像前面所说的,我刚想到这套系统没多久,所以还没多考虑过更改记录和版本控制的问题。蒙田写作他的随笔集( http://en.wikipedia.org/wiki/Essais )的时候,就是以不断更改、驳斥、对话自己之前写下的文字的方式进行的,我想在电子设备上,我们有无限大的页面可以用来记录自己对文字做过的任何改动,也可以参考这样的做法。一个当代的这样做的例子是 EmacsWiki,上面许多页面看起来就像邮件列表一样。脑图的话,我想可以加一个子节点来记录自己对节点内容的各种改动。这样就是不太自动化,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wwlzz
2013-08-30 20:51:14 +08:00
@celadevra 谢谢回复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坚持下来;祝PO主能够长期坚持,多多分享经验。
tywtyw2002
2013-08-31 01:36:27 +08:00
@celadevra evernote 用过 但是感觉问题在于 code的格式很难看 一篇文章如果是从网页copy下来的话完全没了格式 之后整理也不方便
celadevra
2013-09-03 10:28:04 +08:00
@tywtyw2002 如果只是看 PDF 的话,代码拷下来往往也是要自己整理的不是么。用 Evernote 的网页抓取工具的话,从 HTML 转换为 Evernote 内部的存储格式的过程中 CSS 和 HTML tags 还是保留的,再作为纯文本拷贝到 Dash 之类 snippet 管理工具里应该也没问题吧。
tywtyw2002
2013-09-03 12:15:16 +08:00
@celadevra 其实也是的,不过evernote上面 写一些readme之类的比较就是比较头疼了,比如 astrist的环境搭建,看着一堆代码的格式很混乱就头疼。
后来发现用md写完生成html在copy进去是不错,就是麻烦一点。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062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