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work 简体中文翻译版 在线阅读

2010-07-23 18:14:39 +08:00
 Olivia
这里会连载 《Rework》 的翻译版。希望在 V2EX 下面可以和大家交流心得。

《Rework》 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即使是在家里等着 baby 降生的 “闲暇” 时光,它也可以让人精神振奋。几个月前,通常我都躺着抱起 Kindle 看各种电子书,但是发现 《Rework》 每一个简短章节都包含有用的信息,篇幅类似英语考试的阅读,我想,如果试着把它翻译出来会不会很好玩呢?

接下来我会分章节贴出,其中有很多难以拿捏的句子,附上英文原文,期待大家指教。
56772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翻译
247 条回复
liuzhoou
2010-08-13 09:55:37 +08:00
又从头到底读了一遍,加油 @Olivia

ps: 终于超过100楼了,但 http://www.v2ex.com/go/x 区却只有这一贴。
lianghai
2010-08-13 11:40:17 +08:00
插嘴一下……我又看见 David Lanham 的作品啦~
Olivia
2010-08-13 21:12:14 +08:00
@liuzhoou 谢谢~ x 这一节点当然需要大家上来分享更多好东西咯 目前先把 Rework 做完 接下来可以在这里面来个投票 看看大家对最近什么热门书感兴趣的 然后我们一起来翻译咯
Olivia
2010-08-13 21:21:09 +08:00
@gonbo REWORK 的书名 同意你的 革命工作 很棒

话说 v2ex 有爱又牛逼的同也很多的~~~
lianghai
2010-08-13 21:33:45 +08:00
@Olivia 从汉语表达的角度来看,“革命工作”还是不如“工作革命”流畅啊。@gonbo 的第一感觉“工作革命”还是感觉好一些。
gonbo
2010-08-13 22:43:13 +08:00
嗯,从汉语来说,工作革命,更好些。而且没有异议。

革命工作,还以为我们都是老革命,专门做革命工作的。


哈哈。
lianghai
2010-08-14 11:41:10 +08:00
@gonbo ……这 -____- 我刚刚才意识到“革命工作”还有这个歧义……好冷……
Olivia
2010-08-15 04:44:07 +08:00
LET YOUR CUSTOMERS OUTGROW YOU

Let your customers outgrow you

也许你曾经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个顾客让一家公司浪费了很多钱。这家公司想要尽可能的取悦那个顾客。因为一个顾客的一个要求而改变产品则会让产品远离初衷。

突然有一天大客户走了,公司则会背负一个包袱──这个产品是围绕着一个已经离开了的人设计的。而其他人没法用。

在你紧盯着现有的用户的任何困难时,你就会忽略新的客户。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紧紧围绕着现有用户则不会吸引到新客户。那就是你公司慢慢走向死亡的原因。

在我们的第一个产品红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收到一些老用户的强烈要求。他们说我们产品的功能开始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他们业务正在改变,希望我们改变我们的产品以适应他们新发现的复杂问题和要求。

我们说“不”。原因是:我们所希望的是顾客因为我们的产品而成长,绝不是我们优先去适应他们。为有些人增加一些高级用户需要的功能会威胁到还不是我们用户的人。吓跑新客户可比失去老客户要糟糕。

当用户的发展超过你时,你的产品是基础型的,那就很好了。小、简单、基础的需求是恒久的。对于真正需要它的用户来说,这既是无尽的补给。

不用你产品的人总是比你的用户要多。设法让这些人也成为你的用户。这就是你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所在。

人和形式在变换。你不能满足所有人。公司需要满足的是一类用户,而不是为了一个特例而改变需求。
Olivia
2010-08-16 23:34:26 +08:00
Don't confuse enthusiasm with priority

一个好主意能让你很有冲劲。你开始想象其中的可能性和带来的利益。当然,你想马上开始动手。所以你停下所有正在做的事情致力于你的最新、最棒的想法。

真是糟糕的举措!你对新想法的热情并不能准确的反应出它的真实价值。那些目前看起来一定要达到目的事情常常在第二天早上就降格为锦上添花。而“锦上添花”的事情并不值得把所有的事情暂缓。

我们总是想到许多新功能。除此之外,从客户那里也得到很多有趣的主意。当然,立刻去处理这些想法,看看它们能得到什么是很好玩的事情。但是如果那样做了,我们最后就会继续枯燥的工作,什么事都做不成。

所以先将你最新想法放在旁边。当然,想出尽量多的好主意。对它们保持兴奋。不要光是一阵热。把它们写下来,放一段时间。然后,用冷静的头脑优先、实际的评估它们。
leonwiki
2010-08-17 01:07:19 +08:00
用iphone来到这里看更新,总是手指从下往上刷呀刷呀。
Olivia
2010-08-17 01:16:22 +08:00
Be at-home good

你知道那种感觉。你走进一家商店。对比一些不同的产品,你想买其中一个,这看起来是最好的决定。它拥有最多的功能、看起来最酷、包装最漂亮、盒子上印有引人哗然的文字。每一样看起来都很棒。

但是当你回家以后,它就让你失望了。它没你想的那样好用。有太多你不需要的功能。你觉得自己被迷惑了。你没有得到你真正想要的,花费却很多。

你买了一个在商店里看起来不错的产品。你在商店里面看到它时很兴奋,而当你真正用起来却不是那样。

聪明的公司正好相反:有的东西买回家后发现很好。当你把这个产品带回家时发现比在店里更喜欢它。你接受它,变得越来越喜欢它,并且也把它介绍给你的朋友。

当你创造出一个实用的好产品时,可能就要牺牲一些花哨的东西。一件产品做到实质优良可能不及竞争者表面闪光的产品来得性感。把几个功能做到极好不会让它远远的就看起来很浮华。没关系。你所追求的是长期关系而不是一夜情。

广告上和商店里的包装、陈列也是一样的。我们都看过电视广告播出一些小玩意儿宣称“革命性”,将会改变你的生活。但是,当这个东西真正寄到你家时就让你失望了。媒体上表现不错的产品拿回家里来不一定好用。你不要因为一个好的广告和市场而得到一次不好的经历。
Olivia
2010-08-17 01:32:18 +08:00
Don't write it down

你怎样去了掌握顾客想要什么?不。听听看。但是过后就忘记他们说的了。真的。

没有必要用电子表格、数据库、归档系统。真正重要的需求你会不断的听到。过不久,你就不会忘记它们。你的顾客就是你存储器。他们会一直提醒你。他们会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

如果有一个需求你总是忘记,这说明它不是太重要。真正重要的事情不会消失。
plidezus
2010-08-17 02:39:28 +08:00
本来想睡觉的,不过看了开头就停不下来了,感谢@Olivia 的费力翻译,看完了期待下一章~!非常有收获~
majunbo
2010-08-17 08:07:14 +08:00
mark
回头有时间了通读。
Olivia
2010-08-19 01:52:23 +08:00
CHAPTER PROMOTION

Welcome obscurity

现在没有人知道你是谁。那也还好。默默无闻也不错。没人注意你的时侯要保持开心。

这个时候犯些错误不至于满城皆知。不停的调整自己。解决相关问题。斟酌一下一些胡乱的想法。尝试新事物。在没有人认识你的情况下,搞砸了也没什么。默默无闻可以保护你的自尊和自信心。

零售商总是因为这个原因去进行市场试销。Dunkin' Donuts 考虑到销售披萨、热狗及其他热三明治时会挑选 10 个场所来进行市场试销。

百老汇首先在小舞台的演出测试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前往纽约之前会例行在一个较小的城市做测试。在小城市彻底的检验可以从现场观众那里获得名声然后再去经历大城市里更刺耳的批评和风尚家的评论。

你愿意当你第一次做任何事情时全世界就在关注着你吗?如果你从来没有做过演讲,那你愿意第一次演讲就在一万人面前还是愿意只在十个人面前?你不会愿意你刚开始工作就被人关注。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就告诉每个人来关注你,这是没有意义的。

记着,一旦你更加壮大、更加受人欢迎,必然承担的风险就更小。当你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时,就会遇到来自保持可预测性和一致性的压力。你会更保守。很难遇到风险。当事情变得固化的时候就很难改变了。

如果成千上万的人在用你的产品,那每一次改动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在此之前你可能已经让一百人心烦了。而现在你可能会惹怒数千人。你能给一百人解释,但是面对数千愤怒的顾客则需要防爆设备。

当你真的生活在显微镜下时,你会想念早期默默无闻的时光。现在你承担风险而不用去担心它会让自己陷入窘境。
Olivia
2010-08-19 02:26:16 +08:00
Build an audience

所有的公司都有顾客。运气好的公司拥有粉丝。而最幸运的公司则有拥护者。一个拥护者就能成为你的秘密武器。

大量的公司仍然在花费巨额去打动人。每次他们想说点什么就会提出预算,抽出大叠的钞票,放出一些广告。但是这些方法都很昂贵而且不现实。就像他们所说的,你花费了一半的广告预算却不知道是哪一半。

而今最明智的公司有更好的做法。与其出去找顾客不如让顾客送上门来。拥护者会前来找你,主动的,关心你说什么。这是你所遇到的最能接纳你的、潜在的用户。

在过去十年里,我们就为 Signal vs. Noise 博客培养了超过成百上千日常读者的拥护者。他们每天来看我们说些什么。一般说来,我们会谈论设计、生意、软件、心理学、性能或者我们业界。不论是什么,这些人都非常有兴趣来此得到更多东西。如果他们喜欢我们所谈论的东西,那他们很有可能会喜欢我们所销售的产品。

用老一套来吸引这些成百上千的人会花费我们多少钱?几百或者几千?几百万?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投放广告?买电台广告?派送直接邮寄广告?

当你培养了拥护者时就不需要去购买人们的注意了,他们会送上来。这是一种巨大的有利条件。

所以要培养拥护者。演说、书写、博客、tweet、视频,随便什么都行。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慢慢的,肯定能培养出忠诚的拥护者。当你需要向世界展示的时候,那样的人已经在聆听了。
Olivia
2010-08-21 16:53:28 +08:00
don't OUT-SPEND
OUT-TEACH

Out-teach your competition

你能登广告。能顾些销售人员。能做特别赞助。但是你的竞争者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怎样做才能帮助你脱颖而出呢?

与其采用超支、比别人销售得多、比竞争者做更多赞助的方法,不如试一试让顾客从你这里学到东西。你的竞争者很可能不会想到这一点。大多数商业都专注销售和服务,但是几乎不会想到去教导用户。

The Hoefler Type Foundry 的网站 http://www.typography.com/ 让设计师们学到一些关于字体的信息。Etsy,一个在线手工店,支持创业作坊在网站上向人们传达“最好的实践”和促销理念。Gary Vaynerchunk,拥有一家大型酒舍,用 Wine Library TV 在线教人们关于酒的一些知识,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收看。

教导别人让你获得在传统营销策略所不能获得的好处。通过杂志或者网络横幅广告来吸引用户是一方面。而通过教导他人的形式而赢得他们的忠诚又是另一种不同的关系。他们会更相信你。他们会更崇拜你。就算他们不用你的产品也能当你的粉丝。

教导别人是一些个人或者小公司能做的事情,而大一点的竞争者却做不到。大公司能承担 Super Bowl 的广告;你不能。但是你能教导别人则是大公司绝不会做的事,因为大公司受限于商业秘密。所有的事情在大公司都要经过律师和繁文缛节。让人们从你这里学到东西是你用策略制胜的机会。
Olivia
2010-08-21 17:34:25 +08:00
Emulate chefs

你可能曾听说过 Emeril Lagasse,Mario Batali,Bobby Flay,Julia Child,Paula Deen,Rick Bayless 或者 Jacques Pépin。他们都是优秀的大厨,但是还有另外很多优秀的大厨不在此列。为什么你知道他们而不太知道别人呢?因为他们分享他们所知道的一切。他们把秘方公布在食谱上、在烹饪节目上展示他们的技巧。

作为一个企业家,你也应该分享你所知道的一切。这在大多数商业世界中是一种诅咒。商业通常是多疑而保密的。他们觉得这儿是所有权,那儿是竞争优势。也许很少的人会去分享,大多数不是这样。而且他们也不会改变立场。不要害怕与人分享。

食谱比一门生意更容易被模仿。可是这能吓到 Mario Batali 吗?为什么他能上电视秀出他是怎么烹饪的呢?为什么他把所有的秘方公布在食谱上而任何人都能买回去模仿呢?因为他知道在他的游戏里面不足以靠那些食谱和技法来打败他。没有人能够买一本他的食谱然后在隔壁开一家餐厅而打败他。这行不通的。这是在商业社会中很多人以为竞争者学到他们的东西从而发生的事情。别做梦了。

所以要效仿著名的大厨们。他们烹饪,所以他们写食谱。你在做什么?你的秘方是什么?你的食谱是什么?你能告诉这个世界你是怎样提供信息、富有教育意义、晋升的吗?这本书是我们的食谱。你的呢?
Olivia
2010-08-23 20:18:07 +08:00
Go behind the scenes

给人们一条后台通道,向他们展示你的生意是怎么运营的。想像一下有人想要为你的生意做一档真人秀。那么他们会怎样做呢?现在不要等着别人来做这个事情了,你自己去做吧!

以为没有人会关心吗?再想一想。只要描述得好,甚至表面上很无聊的工作也可以有吸引力。还有什么比捕鱼业和货运业更无聊的工作?然而 Discovery Channel 和 History Channel 把这些职业变为了受到高很评价的节目:Deadliest Catch 和 Ice Road Truckers。

也不需要去做一个危险的工作。人们喜欢在各种各样的事业里面发现小小的秘密,甚至是有人在早餐麦片里面放些棉花糖。所以 Food Network's Unwrapped 节目去挖掘午餐盒、汽水、movie candy 后面的秘密。

人们会很好奇很多事情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人们喜欢参观工厂和观看 DVD 里的幕后花絮的原因。他们想看看设置是怎么建成的、动画是怎么制作的、导演怎样拍电影。他们想知道别人是怎样、为什么做决定的。

让人们走进幕后可以改变你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会觉得和你有一种联系,看到你人性的一面而不是一个没有个性的公司。他们会看见你产品里所包含的汗水和努力。他们会深入理解和欣赏你的产品。
Olivia
2010-08-23 21:48:27 +08:00
Fake

Nobody likes plastic flowers

商业社会里面充满了穿着制服和看上去很完美的“专业人士”。事实上,他们恰恰是表现得拘谨而无聊。没有人能和这样的人相处。

不要惧怕表露你的瑕疵。不完美是真实的,人们对真实的事情会有回应。所以我们喜欢会凋谢的真花而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塑料假花。不要去担心你本应该是什么、本应该怎样做。想世界展示你真实的一面、缺点、所有事情。

有一种不完美的美。这是日本残缺之美(Wabi-sabi)的精髓。残缺之美重视的是个性和独特,不流于表面。它教诫事物的缝隙和裂痕是应该被接受的。也关乎纯朴。将事物退去包装,运用其留下来的。Leonard Koren,著有关于 Wabi-sabi 的书,给了这个建议:精简到本质,但是不要削去它的神韵。保持纯洁和无碍,但是不能失去生命力。

用一种美妙的方式来表述:在你所作留有神韵。事物变得过于光泽就会失去灵魂。就像机械。

所以说话要靠谱。展现出别人不愿意讨论的事物。对你的缺点坦白。向人们展示你正在做的最新版本,就算你还没有完成。即使不完美也不错。可能你看起来不是一个专业人士,但是却非常真诚。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1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