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点认知:沟通与共识成本

2022-01-14 11:19:31 +08:00
 xiaotianhu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tpuPCfhK2K9IyfkGyZ-SEg 欢迎关注


在迷你公司干了好多年,最近半年去了大厂。过去几十个人的时候,沟通很方便,『通信基本靠吼』,很多事儿就传达了。除了产品对需求基本上也不用开会,会议室经常空着。

公司效率的很大一部分成本在于沟通成本,来了几万人的大厂才深有体会。对于新人而言,沟通成本会变得更明显,很多事儿都需要问才知道,就像是一个系统冷启动的时候没有缓存一样。每次问一个业务的『接口人』就是一次接口调用,而且经常是同步阻塞的。对方可能会回复 200 OK ,也可能超时了没有应答,也可能返回你个 302 跳转,去问别人吧不归我管。等不到这个请求下面的事儿就没法处理,于是你这个 CPU 空转了,等着吧,明天再重试一次。

大厂的通信软件当然是自己定制的,知道名字就能搜到;如果需要用微信这种先加好友才能聊,估计这辈子都未必能说上话了。从这个角度看,通信软件就像微服务里的服务治理,每个『接口人』知道名字就可以调用,有时候还提供了一些质量很差的『接口文档』。大厂的会议室永远爆满,不仅需要一个预订系统,甚至需要考虑到高并发秒杀场景;而且预订经常是一周以后,也就是说,我得提前一周就要预计下周开什么会了,所以也就很难做到灵活。

另一个产品朋友,最近大半年在一家千人左右的从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型的线上业务部门做产品。他说自己特别忙,每天都在扯皮;从早上开始开会,开到下午六点差不多了,才能做自己的事儿,所以永远在加班。我之前不太理解,千人左右的公司沟通成本还不至于比几万人的大厂高吧,直到最近我自己跟产品经理的一些沟通产生一些『理念上』的冲突,我才想明白了。

在小厂做开发讲究速度。质量到不是说毫无要求,但是可以妥协,速度意味着验证需求的成本,这是小厂的最大成本。这种思维在大厂就不太适用,过去一周上十个接口,现在两个月了还没上过线,时刻担心自己是不是过不了试用期了。这种场景下,产品提出的需求和关注点与原来也完全不同,我的内心还是挺抗拒的,跟产品争辩过几次。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达成共识。

所以我才懂了,沟通成本是一个集合,包含的主要成本是共识成本。沟通如果是单向的,那只要发个通知就好了;而双向的沟通,多边的沟通,最好还是面对面坐下来开会,比在线上更容易达成共识。毕竟要先达成共识才能把事情更好的干了。

从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公司的人,里面的人各种各样,持有『传统企业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人,不同思维的人在一起未必就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更大的可能就是无法达成共识,才要天天扯皮开会。这就让我想起之前写过一篇招人相关的文章,关于小公司做后端开发的岗位,算法是不是重要。来面试的小伙伴觉得算法原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出活儿最重要,这在某些情况下当然没错;但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这背后所代表的隐含的一整套思维体系和价值观,是我无法认同的,也就是说难以达成共识,所以没有招聘他。大厂在面试时候的标准,强势的 HR ,不只是为了找到技术合格的人,更要找到思维和价值观与大厂相匹配的人,来降低未来潜在的共识成本。

有些时候跟一些人沟通,会遭遇到一种『无效沟通』的情况。感觉我在自说自话,对方完全没有思考我说的内容。识别到这种情况,经常我都会妥协,省下来时间干正事儿不挺好。但是这种就属于消极共识,消极共识会产生负面情绪,还需要花一点时间平静一下内心:关我屁事,干就完了;如果双方都非常认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这种积极共识能带来更正面的情绪,干事情才更有劲头。

类似的经历和文化背景,更有助于达成共识。90 后看不懂 00 后喜欢的东西,70 后也不懂周杰伦有什么好听的。最近这几十年的社会变化太快了,一代人的经历和文化完全不同,如果两个人对😁 这个表情的情感理解都完全不同,达成共识的难度也就相对大一点。教育是更重要的方面,上过大学跟没上过大学,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很多事情的观点也是天壤之别。当然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你变成一个更 Open 的人,这里的教育更多指的是自我教育,不只是学习 Java 或者数学。

每天输入的信息会对你的思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决策的过程。经常上 V2EX 的小伙伴喜欢在 V2EX 上招人,你们每天看到的信息相似,更容易达成共识。某网友说他媳妇沉迷抖音,『思维抖音化』了,刘慈欣的思想钢印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现实。达成共识的成本也是内耗的成本,小到两个人大到整个国家,想想我们有多少事情吵作一团没有达成共识。这两年移民话题说的比原来少多了,说美国好的人越来越少了,每天输入的内容使我们对美国的了解可能比美国人自己都多,但是有个好友说他妈妈现在依然觉得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回家聊到这个话题就要吵起来。

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生活,每天我们透过 5 寸玻璃脑机接口向大脑输入海量信息,认知和三观在潜移默化中被改变。社交网络,推荐算法和自媒体,使我们每个人输入的内容大相径庭;而推荐系统利用了人性的懒惰,使我们呆在自己的『内容舒适区』不愿意走出来,更难听到外面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观点,知道情况是多样的,认知大部分都是片面的偏见,才可能变成更 Open 的人。在自己的回声中一遍遍强化自己的认知只会使自己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唯一且正确的,从而走向固执,使沟通和与其他人的共识变得困难。

共识又是有巨大价值的。李笑来的割韭菜名言,『傻 b 的共识也是共识』,能够达成的共识就有价值,比如没有主权价值背书的比特币,其价值的来源基础就是共识。而共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新生代的成长,政治经济的影响,国际环境的变迁,这些都会影响到已经形成的共识,所谓的『范式转移』,变化之中就孕育巨大的机会。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影响一部分人的共识,就有价值;多思考,认识到共识的转移,往往也能发现新的机会。
42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5 条回复
tsann
2022-01-14 15:33:47 +08:00
mind3x
2022-01-14 16:14:44 +08:00
写得很好,感谢分享
enchilada2020
2022-01-14 16:26:15 +08:00
不发个人博客可惜了
xiaotianhu
2022-01-14 17:09:52 +08:00
@enchilada2020
搞了个公众号做积累啊。博客的维护总觉得有点麻烦还。
fengjianxinghun
2022-01-15 10:26:58 +08:00
连 blog 都不想维护,更别说 web3.0 了,就封闭垄断平台后面也很难说什么创造新的影响力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2818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