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呢,都是计算摄影,就看谁原片质量更高,后期算法更优秀,可调整空间更大。
在这里先祭出准语:底大一级压死人。
什么叫底?就是传感器( cmos )的面积,底越大越好。因为都是基于光学的,所以和 cpu 的越小越好不同,它越大越好,进光量越多越好(信息密度更高)。
这个就像电陶炉的加热盘,面积越大、功率越大,加热的越快,越均匀。当你看到全画幅的 cmos ,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震撼。竟然堪比眼镜镜片那么大。如果是传感器面积更大的中画幅、大画幅,就更不敢想像了。
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很多,进光量、镜头设计、传感器面积、像素数等等。得益于半导体的高速发展,极小的面积堆砌个几亿二极管完全不在话下。所以手机摄像头的面积越来越小,像素越来越高。但是高像素真的能带来好画质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就像是让大人和小孩子,同时做同样的工作。也许看起来工作成果差不多,但是细看会发现,由于体力、经验、能力的差异,大人的工作成果实际上要远好于小孩子。
现在的相机,追求的不再是单纯的高像素,而是可控情况下尽量减少传感器坏点、发热,同时增加单个像素进光量,减少互相干扰,减小低 iso 场景下噪点。举个例子,常见的 sony a7 系列(裸机 15~20k ),都是 2400w 像素,最强的 a1 也只是 5000w 像素(裸机 45k~50k )。可能很多人说,我的手机像素都能分分钟秒杀 a1 了好吧?实则不然。拿某米的 1 亿像素举例,本人实测远不如 sony a7c 的 2400w 像素。
实际上,手机和相机有交集,但是相机永远不可能被相机取代。未来只会发生“手机秒杀相机”的弱鸡言论,但是无反(微单)仍然笑而不语的场景。比如这些年手机厂商鼓吹的希区柯克变焦、延时摄影、抓拍、自动跟焦等等,实际上都是相机几十年前玩儿剩下的而已。
一般来说,相机的镜头几 k 到几十 k 不等,凑齐常用的镜头大概得要 100k 左右。这是钞能力,不是一个几 k 的手机能比较的。也许哪天,你发现哪怕是最便宜的 50mm f1.8 (¥ 1.5k )都能秒杀最贵手机的时候,真的有一种毁三观的感觉。
既然手机的成像质量差、传感器弱鸡,为什么看起来很不错呢?实际上手机摄影都是靠后期运算。原片输出的几乎都是“臭不可闻”、“丑不堪言”,但是通过 ai 进行计算,就可以输出看似堪比 dc 的照片了。不过很多场景都是靠 ai“猜”出来的,所以并不准确、可靠,不真实。
最后说说 sony a1 ,专业摄像师、摄影师的必备神器,全球范围任何专业场合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比如……
The Sony Camera That Tumbled Down an Olympic Ski Slope Survived
https://petapixel.com/2022/02/08/the-sony-camera-that-tumbled-down-an-olympic-ski-slope-survived/冬奥会第一摔,sony a1 ,雪地翻滚 N 圈,只是摔坏了个保护盖。手机的话,估计电池都甩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