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jeff
2022-10-05 20:39:16 +08:00
下面只是我作为一个物理科普爱好者的理解,如果说的不对的可以请专业人士指正。
一些关键节点是:
1. 哥本哈根学派认为:
- 两个纠缠态的粒子 A B (不论距离多远),在测量之前,他们的一些属性(比如自旋)是处于叠加态的(例如看竖直方向上的自旋,应当是同时既向上又向下)
- 一旦测量其中一个粒子 A 的自旋,就会坍缩成为一个确定的状态
- 如果测量得到 A 自旋为上,即使不测量 B ,B 自旋的状态也会立即坍缩为下
2. 爱因斯坦( EPR 佯谬)无法接受波函数坍缩和概率这种解释,觉得这是一种超距作用;他的解释是
- 两个粒子应当是在一开始(分开前)就确定好了状态;一直存在一个我们未知的参数(隐变量)
3. 贝尔支持隐变量理论,提出了一种理论上的验证方式:可以判断出到底是观测时才随机坍缩,还是分开前就已经确定
- 两个纠缠态粒子分开以后,如果经过两个竖直方向的磁场,由于一个上一个下,他们俩必然会向不同的方向打去;我们可以把一上一下叫做一个成对粒子;此时成对粒子出现的概率是 100%
- 如果我们旋转磁场让他们出现夹角,则出现成对粒子的概率会变化
- 旋转两个磁场得到不同夹角,做很多次实验;然后可以比如画一个图横坐标是夹角值纵坐标是概率值
- 如果存在隐变量使得分开前就确定状态,那这个变化会是线性的;如果哥本哈根诠释正确,这个变化会是余弦函数的
4. 今年诺奖的获奖人就是实验验证了量子不遵循贝儿不等式,爱因斯坦是错的,量子世界就是这么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