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corder Observability 2022 回顾

2023-01-02 14:31:10 +08:00
 TricorderO11y

我们还是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工具:

https://github.com/tricorder-observability/helm-charts

点亮小星星,关注我们的项目,让 Tricorder 带你走向可观测性的未来!

Tricorder Observability ( https://tricorder.dev )成立至今仅仅只有 3 个多月,团队到岗只有不到 2 个月;但是 tricorder 的历程横跨整个 2022 。从对 Pixie/New Relic 的幻灭,到与高中同学和 eBPF 社区专家一起发起 Tricorder ,经历融资挫败几乎放弃,到获得陆奇博士的认可和奇绩创坛(特别是董科含和奇绩的实习生)的支持、鼓励,加入 2022 秋季创业营,放弃 140 万美元年薪,在 9 月底到 11 月底经历迄今为止最快、最深刻的认知提升,一晃眼就过去了一整年。

Tricorder 源自对 Pixie/New Relic 的幻灭。所有被收购的创业公司都是结束了她的生命周期;无论收购方如何真心实意想要为被收购团队提供支持,让其自由成长,收购带来的短期满足感会迅速摧毁团队的动力、激情。如果吃饱喝足,就不会感受到饥饿;感受不到饥饿,就不会释放饥饿感带来的压力、动力。Pixie 团队让我切身体验了自由的技术团队所能焕发出的惊人创造力;但是这种创造力所需要的环境是如此的微妙,以至于所有人都在为 New Relic 收购感到某种满足感的时候,这种创造力就已经悄悄的离开了。 New Relic 给我的教训是,工程师背景的 CEO 的角色必须指向 CEO ,而不是工程师。CEO 必须要解决一个团队、公司最深刻、最困难的问题,而此类问题极少是技术或者工程问题,此类问题的核心主题恰恰永远都是围绕人。代码是可靠的,可以用可观测性工具理解(其中最好的当然是 Tricorder );而人是不可靠的,不仅如此,还没有任何工具可以观察人心。CEO 采用工程师思维可以解决简单问题,但是不能解决关乎团队、公司生死存亡的核心问题。New Relic 创始人 Lew Cirne 以始终参与一线研发工作而著称,但是 New Relic 服务的客户却得不到最优质的产品体验。

Pixie/New Relic 无法为我们提供创新的空间;但是在钻研 eBPF + Observability 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产品、用户、市场的知识,并且形成了对 eBPF + Observability 的潜力、挑战的全面、深刻的认识。真实用户需求驱动的问题、挑战是技术创新的根本驱动力,Tricorder 的愿景由此而生:打造零成本可观测性,彻底去除可观测性落地的先期投入。

任何新技术的价值都来源于长期、专注的思考,Tricorder 的愿景虽然宏伟,但是初期的商业化思路稚嫩;这自然是我们作为创始人缺乏相应的思考。问题迅速在初期融资中体现出来:产品形态幼稚、市场切入方案单薄、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团队运作没有具体方案等等。虽然团队的技术背景获得了顶级中国 VC 机构的青睐,但是没有任何投资人相信我们有能力把 Tricorder 做成成功的商业项目。又因为创始人团队都是资深技术专家,对商业项目的风险非常敏感,融资期间抱定了不见支票不离职的态度;随着美股崩盘和新冠撒钱带来的资本最后狂欢的落幕,Tricorder 融资迅速走向了穷途末路。

来到 2022 年 6 月,联合创始人们离我而去,新冠阳性“吞刀片”,使用电锯险些锯断左手大拇指,投资人纷纷表示不会跟进,Tricorder 已经成为了一个“不适合投资”的项目。

我想是长久以来积累的对技术创新的坚持,让陆奇博士和奇绩创坛的合伙人们认可了 Tricorder 的潜力。在我经历创业营的“认知升级”之前,我一直怀疑 10 分钟的面试来决定是否让一个项目进入创业营,真的不是草率的决定么?直到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技术创新是以创新来解决前所未有的问题,这意味着所有既定的方案都会是错误的,只有速度、迭代、改进,才是唯一的生存模式;借用 Peter Thiel 所说:创业按其定义一定是无定式、无定法。奇绩创坛所坚持的,也正是在坚持“做创业者的合伙人”价值观下的无定式、无定法。

奇绩创坛的创业营只有 3 个月,我们从 10 月初开始才来到北京参加线下学习、交流。期间,我们跟客户、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友商更深入的交流。我们的认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提升:技术、产品、用户、市场等等之前空洞的概念,在脑海里快速与调研、实践的具体知识关联;认知的大厦,曾经被浓雾笼罩,在阳光照射下,迅速的展露宏伟的身姿!

我们在 Google Borg 发明了容器、云原生;而可观测性作为 Borg 宏大技术体系中常被忽视的烫手山芋,终于在云原生成为下一代计算基础设施的主流方案之后,成为了工程师的核心技术工具。但是目前的可观测性被商业驱动,完全背离了可观测性为工程师理解软件的初心,变成了向工程师兜售廉价低质量数据,以生产、收集、展示海量“低效”数据为核心模式,不再贴心,而只贴钱。

Tricorder 意在改变这种局面,让可观测性重新成为工程师发挥才智的工具,而不是成为工程师与软件之间的数据鸿沟。但是,我们还不能透露更多的细节,因为我们相信 Tricorder 所走的路线不仅代表可观测性的未来,更是迫在眉睫的变革。Tricorder 在不远的未来呈现在开源社区面前,将从根本上改变可观测性的技术版图。

不应该让剧透影响变革的震撼!

2023 年,敬请期待 Tricorder !

84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推广
0 条回复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0605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