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 C 语言库 Melon 之双向链表

2023-01-18 10:54:27 +08:00
 monkeyNik

本篇主要介绍开源 C 语言库 Melon 的双向链表使用,对开源 C 库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Github repo

链表简介

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双向链表。可以参考下图:

简单来说,链表是将一个一个的结点,通过指针连接起来。而双向链表则是每一个结点不仅记录了指向下一结点的指针,也记录了指向前一结点的指针。

Melon 中的双向链表属于上图中带有尾部结点的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的优势:结点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1),所以应对频繁插入和删除的场景,是非常适合的。

双向链表使用

我们先定义一个自定义结构体类型:

typedef struct test_s {
    int val;
} test_t;

后续的介绍中,我们要做的就是使用 Melon 的链表组件对这个结构进行改造,将其构建成一个双向链表。

在 Melon 中,双向链表有两种实现。两种实现进行对比也各有其特点,因此读者在了解各自特点后,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使用。

第一种实现

我们直接上代码,然后再进行说明: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ln_defs.h"

typedef struct test_s {
    int val;
    struct test_s *prev;
    struct test_s *next;
} test_t;

MLN_CHAIN_FUNC_DECLARE(test, test_t, static inline void, );
MLN_CHAIN_FUNC_DEFINE(test, test_t, static inline void, prev, next);

int main(void)
{
  int i;
  test_t *head = NULL, *tail = NULL, *t;

  for (i = 0; i < 10; ++i) {
    t = (test_t *)malloc(sizeof(test_t));
    if (t == NULL) {
        fprintf(stderr, "malloc failed.\n");
        return -1;
    }
    t->val = i;
    t->prev = t->next = NULL;
    test_chain_add(&head, &tail, t);
  }

  for (t = head; t != NULL; t = t->next) {
    printf("%d\n", t->val);
  }
  return 0;
}

这段代码中,main函数中的内容很简单,利用一个 for 循环,malloc10 个test_t结构,然后将其val填充数值。随后利用test_chain_add函数将这些结点连成一个链表。然后利用 for 循环遍历结点并打印val的值。

下面问题就来了,test_chain_add哪里来的?

我们看到main前有两个MLN_CHAIN_FUNC_xxx的宏,这两个宏是在 Melon 的mln_defs.h头文件中定义的,用来对链表的插入和删除函数进行定义和声明的。

MLN_CHAIN_FUNC_DECLARE
MLN_CHAIN_FUNC_DEFINE

这两个宏会定义和声明两个函数,分别名为:test_chain_addtest_chain_del,这两个函数的原型类似如下形式:

void (*chain_op)(type **head, type **tail, type *node);

第一个参数为双向链表首指针的指针,第二个参数为双向链表尾指针的指针,第三个参数为要被操作的结点指针。

特点

这种实现方案的好处是:插入和删除函数可以被定义成inline或者增加一些其他属性。并且在遍历链表时,只需要访问自定义结点的prevnext指针即可。

缺点是:使用者需要知道自定义结构中自己加入的prevnext成员名字,以及如果定义了很多双向链表,则需要配套定义很多插入和删除函数,会增加可执行程序的体积。

第二种实现

这种实现可能比较常见了。我们直接看代码:

#include "mln_list.h"
#include "mln_defs.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
    int        val;
    mln_list_t node;
} test_t;

int main(void)
{
    int i;
    test_t *t;
    mln_list_t sentinel = mln_list_null();

    for (i = 0; i < 3; ++i) {
        t = (test_t *)calloc(1, sizeof(*t));
        if (t == NULL)
            return -1;
        mln_list_add(&sentinel, &t->node);
        t->val = i;
    }
    for (t = mln_container_of(mln_list_head(&sentinel), test_t, node); \
         t != NULL; \
         t = mln_container_of(mln_list_next(&t->node), test_t, node))
    {
        printf("%d\n", t->val);
    }
    return 0;
}

主函数的行为与第一种实现的代码是完全一样的。差别在于如下几方面:

  1. 引入了mln_list.h头文件
  2. test_t 中不再是添加prevnext成员,而是加入一个固定类型的成员,即mln_list_t类型的node成员。
  3. 双向链表的首尾指针改为了一个名叫sentinelmln_list_t类型变量。
  4. 链表插入函数不再是自定义前缀函数,而是一个固定名称的函数名为mln_list_add.
  5. 访问链表首结点使用mln_list_head
  6. 想获取链表结点所在的宿主结构(即本例的 test_t )指针,需要使用mln_defs.h中的mln_container_of宏。

特点

这种实现的优劣分别是:

优势:使用者不需要关心链表的具体实现细节,只需要在自定义类型中引入mln_list_t类型成员即可。并且函数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都是固定名称的,分别为:mln_list_addmln_list_remove

劣势:对链表结点所属的宿主结点( test_t )的访问需要借助mln_container_of宏,这看上去并不如第一种实现中那么直观。且链表操作函数都是非 inline 的,因此频繁调用的开销会高于第一种实现。

事实上,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第二种双向链表(mln_list.c),是使用第一种双向链表来实现的。

结语

感谢阅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 Melon 库查看更多细节,Melon 是一个无依赖且开箱即用的开源 C 语言库,并且有配套的中英文文档。

Github传送门

39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创造
0 条回复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0965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