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刷掌支付,会是新的大趋势嘛

2023-06-08 15:04:58 +08:00
 fortunearn

根据新闻报道,需要收集的是掌纹信息、掌静脉信息等,这些有什么技术难度嘛?为什么指纹支付没有大规模推广开?反而掌纹支付却可以?

142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微信
17 条回复
miKaSaAkerMan
2023-06-08 15:06:11 +08:00
给熊用的嘛😂
SeaTac
2023-06-08 15:07:17 +08:00
amazon pay with your palm 做了很久了吧
不温不火
qq316107934
2023-06-08 15:07:58 +08:00
反对一切非端上的不可变生物识别
sentinelK
2023-06-08 15:14:35 +08:00
相对指纹、刷脸而言,容错、唯一性都要更优秀一些。

指纹容错性太低,稍微脏污一点,再加上手裂口蜕皮,直接没法用。
刷脸唯一性太低,支付这种场景极限来讲相当于是 60 亿选一,所以一般的刷脸支付都需要你校验手机号来做二次确认。

掌纹算是相对的优选。
但代价就是掌纹的获取成本太高,并不是通过手机或者大数据就能采集的。
perfectlife
2023-06-08 15:19:26 +08:00
刷掌纹 卫生问题 有待考虑
terence4444
2023-06-08 15:24:08 +08:00
变着法子收集个人信息
AS4694lAS4808
2023-06-08 15:38:41 +08:00
有点。。脏?
greendyj
2023-06-08 15:48:43 +08:00
特别反感这种把用户名当作密码来使用的做法。
GeruzoniAnsasu
2023-06-08 15:55:58 +08:00
> 为什么指纹支付没有大规模推广开

这种问题好像很久以前也见 v 站讨论过。 我跟#3 一样持反对观点。根本原因是生物特征只能作为 identifier ,不能作为 secret.

安全验证( authentication )需要一个 challenge-response 过程,只有保证了这个过程中交换的信息只有对方唯一可知,信道才是安全的,操作才具有真实性,这就要求被验者提供不可能被第三方所知的 secret.

然而生物信息是公开的,即使不通过诱骗钓鱼等方式也很容易采集到个人的生物特征,因此这种信息保密性并不好,也就不能作为 authentication 的关键材料。

现代 2FA 能成立的关键是被指纹锁或 faceid 密封的那个协商 token ,它与私人设备和生物信息共同构成了一个秘密,光有指纹和设备都是不够的。这也就为什么所有的 2FA 途径都需要先登录才能添加——得保证登录后才能拿到 token ,你的 secret2 ( 2FA token )是被 secret1 (密码)保护的,才能将 secret2 视为有效的验证材料
wdy3334
2023-06-08 15:59:00 +08:00
我现在支付还在用密码,买东西的时候操作会多一些,少一些冲动消费(对于我自己而言)
Jirajine
2023-06-08 15:59:54 +08:00
和指纹一样价值不大。刷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用户无感知、无法抗拒的情况下进行,所以是最值得推广的。
tutou
2023-06-08 16:03:53 +08:00
@wdy3334 我也是,我有很多次冲动消费在输密码时停止
awalkingman
2023-06-08 16:16:15 +08:00
@perfectlife
@AS4694lAS4808
刷掌和刷指纹不太一样,刷掌不需要接触仪器,悬空识别的。
lakehylia
2023-06-08 16:21:04 +08:00
有了扫码支付了,为啥还要掌纹支付?掌纹支付的设备太贵,推广不开吧?
richardzhao12138
2023-06-08 16:45:07 +08:00
感觉不如 nfc
julyclyde
2023-06-09 12:50:16 +08:00
感觉就是 KPI 项目
shinsekai
2023-06-10 15:12:33 +08:00
我怎么觉得比起刷脸更容易接受,毕竟你必须主动把手放上去才能获取信息,隐私上更安全。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4697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