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来了,这是本系列的第二篇,本来是打算上周末在露营营地里写的,但奈何天气实在太热且音浪真的太强,也就只好拖更到现在。在开头先放上两个去音乐节拍到的姐。
行きたいなら、行こう。やりたいなら、やろう!
想去就去吧,想做就做呀!
万事开头难,总是一味地埋怨和惧怕的话,任何事情都无法达成,重要的是先踏出第一步。
如果想要了解之前起源的朋友不妨阅读一下起源: 伟大与失败
无论是在深圳还是现在在东京与我而言都是一样的,其本质就是离开成长的家乡,远离自己构筑起来坚固朋友圈、远离顺口方言,也远离了美味的乡味佳肴。深圳抑或东京,不过就是回家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翻倍而已。
选择
去东京有无数种方式:申请研究生;直接找工作;语言学校;其他。我的选择是念半年语言学校然后再就职,这可能是大多数国人的就职方式,上学+工作。至于上学这部分,大家可以把它抽象化,可以上高中、大学、大学院、专门学校或者语言学校。它的某一个 fucntion 就是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滞留在日本的一年到三年不等的签证。
原因
在 22 年下半年得知日本开放过境后,就肯定我会在 22 年下半年赴日。当时对于我的最优解其实是直接找工作到日本,但奈何我认为自己当时的状态极度不好,就算找得到工作也找不到好工作。于是在 22 年 7 月初考完N1后,就心生一念,立刻联络学校中介找语言学校尽可能 10 月份入学,也顺利入学。我当时对语言学校的诉求只有:离市区近以及学费可半年缴纳。诉求足够清晰下,目标越容易实现。最终我在高田马场某一所语校待了半个学期。
计划与现实
在国内自信满满的日语来到东京才发现,这是最大竞争障碍,当和日本人摆到一个平面上竞争时,语言成为我最大的劣势。
语言学校的教学质量可以当作 0 ,无论是教学节奏、内容方式方法都不适合我,虽然每天只用上一上午,下午时间可以自由分配,我却白白浪费了这些悠然时光。
关于旅游来讲,可以谓之大成功。在念语校期间就保持着固定频率的旅行,东京周边的县都有去到,看海、看山、滑雪以及最重要的和富士山合影也做到了。自然能做到这些事情的必要因素是在东京交到一个中国人朋友。在去到深圳前我没有一个人去过电影院。至今我也没有一个人旅行过,如果没有这个朋友我真的很难完成周游东京这个任务。没错,我就是那个无法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人,我人生中唯一一个人完成的大事,只有一个人来到东京这件事。
工作的选择
正如前文所提到,在语言学校的半年间,我都在虚度光阴。在最后一个月我开始疯狂海投、乱投、瞎投简历。其实我也有想过去筛选顶尖公司,针对 JD 去改简历去投简历,可没到那一步急躁的我便放弃。海投之后,我给自己安排了两个礼拜日本公司的面试。说是面试其实就是一个日常闲聊,在这些日常闲聊里,我对于自己日语的自信心从 1 变到了 0 ,甚至是-1 。
我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可能完全无法进入一种工作的状态,也无法进入任何标的公司,也会花光积蓄。于是在面试一家国人派遣公司,薪水到达了我最低预期,便速速入职。
其实我选择语言学校而非在国内直接求职的一大原因。就是不想进入华人派遣圈。即便工作很轻松,每周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 20 小时不到,其余时间都可以在家摸鱼。薪水也算是在最低预期范围内,但这样摸鱼、养鱼的咸鱼模式不是我在东京想要的。想要的是每周有效工作时长刚好 40 小时,且干的活是有意义的,而非写屎一样的代码来自我恶心。
半年内的计划
先工作起来,再加强自身各个方面,在半年后把自己的职业相对提升。无论是日语、英语还是说对于代码的手感,我都会在 2023 年底完成一个提升。对于工作这件事,我会换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状态,我没法确定是否会离开这个公司,因为真的太咸鱼,不仅仅是温水煮青蛙,而是桑拿泡青蛙,这叫一个舒适。
我会利用有效时间去完成一个 MVP 产品,我有很多想法:
是否去一家大型企业是一个围城,看隔壁贴感触到工作这件事永远会让人感受到乏味、无聊以及厌恶。
我想我依然热爱写代码这件事,但我厌倦写代码这份职业。
我想我会成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写产品也好、文章也好、做播客也罢、录 Vlog 也好,都是个人创作表达,成为一个创作生产资料的人,而不仅仅是消费它。
社恐
主动型社恐:电梯里超过十个人就会令我局促不安;尽可能不做拥挤电车最后上车的人;超过 20 个人的微信群尽可能退群(有例外)。从主观上来说,不仅日本人我完全不想融入、中国人我也完全不想融入。这个年纪早过了社交欲旺盛的岁月,完全不想参与到一个陌生的圈子里面。
社牛
被动型社牛:当置身于一个陌生人环境中,且场面安静如鸡。我会尽可能去活跃气氛,因为那种冷冰冰的空气会令我生理性不适。和陌生人待着的每一秒安静的空气都会令我窒息。但凡有人替代我的角色,那我就会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做那个不讲话的小透明。
理念与行动
理念:以兴趣和共同利益出发的社交行为才能认识有趣的人,以认识人为目的的瞎社交都是无意义行为。 在东京有交到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朋友,都会保持每周见一面的频率。我需要的是高质量社交,而非曾经无数的酒肉朋友。
绝对不混华人圈 & 找不到切入点的当地社区。华人圈和当地人圈是互斥的,因为你只有一个周末,你一时无两没有办法同时参与。
有关于日本人排外这一点,我不了解也不做评价。我能评价的只有我自己,我相信日本人排外程度绝对低于我。在我人生的前 26 年里,我没有任何一个只会讲普通话的朋友,我所有的朋友都操持着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这件事也是年过 30 才意识到,一直自诩和蔼可亲的我,其实是最排外的那个人。
我的社交行为都是,我要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需要水、需要钱、需要雨伞、还需要除我之外的其他人。那我就一一去准备,人在我这里是被物化的(本人致命缺点)。并不是因为要和你社交,而专门去寻找一个事情去做。
一些行动:
不想要未来被问到日本用鞋什么 APP 的时候只能回答:Google 。虽说日本互联网发展很烂,但也不至于全部垂类的蛋糕都被 Google 吃掉。那些总是只能回答 Google 的人,我大胆断言:他们根本没有认真深入的去探索和融入这个社区。
曾有一个周末在深圳,周六和一位在超市打临工的老乡吃饭,他月收入 3k ,周日和一位从香港跨境到福田石厦聚餐的老乡聊天,他收入 3W 。同样的两位老乡,3k 和 3w 都能在深圳生活,过的日子虽不一样,但其实都能生存下去,无非是前者月光而后者除了有积蓄外还能有对生活的享受。
努力生存
水果就见仁见智了,西瓜 100rmb/个,水蜜桃 25rmb/个,至于橘子、草莓和葡萄之类,在应季的时候其实都蛮便宜。
享受生活
我不是带着受苦受难的任务来到这个国家,我想要的是去享受这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因为我很爱听音乐,演唱会、live house 、演奏会、看舞台剧等。疫情前在深圳居住时候,于广东圈(深圳、广州、香港和澳门)以及其他城市,每年大大小小演出看下来也会在 20 场左右。来到日本后演出自然必不可少,目前来看每个月所看的演出至少在两场以上,甚至更多。可有得也必有失,即便在东京看到了 Maroon5 、BlackPink 、桑田佳祐、FooFighters 、Harry Style 和无数不知名爵士乐队演出,可国内已久有许多我羡慕不已的演唱会:TFBoys 、鹿晗、蔡徐坤、裘德、刘若英、杨千嬅、容祖儿、周杰伦、李宇春、林俊杰和蔡依林等等。毕竟华语歌才是最亲切的记忆以及从青涩到成熟之间的养分。
不去详细展开消费信息,每个人有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我想说的只有一个事情,如果能把房租成本降下去,日本的生存可以很便宜,但若想生活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得到提升,那花钱可以无上限,毕竟这边的人工费用 60rmb/小时起。
以上便是我渺小的半年琐碎生活记忆,若能给各位看官任何感悟以及帮助,实在是感激不尽。
写在最后,依然是配一首歌曲。
《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这张专辑,越听越喜欢。像一颗红毛丹,乍看上去令人生畏,专辑封面上高耸着发际线、手拿书籍的老男人,实在无优雅可言。可只要你去聆听,从《忽然想起那日你身上的香》起,会变得不可自拔的爱上这个六十一岁“中年男人”。婉转温柔吟唱着过去的苦涩,每一句都在面前勾勒出完整而深刻的画面。每一首歌都值得仔细品味,歌词像是诗歌一样,音乐也具备文学属性。专辑同名歌曲用俏皮和欢快还原了平庸男人的真实状态,歌词描绘了这个年龄阶段该有的心态、体态,重复的吟唱“中年男子~中年男子,带着一脸茫然,在人生的路上奔驰”。越深入聆听,越能发掘到他的魅力,内里的柔软和香甜沁鼻,久久在口腔里回味,不舍下咽。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