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 Http 正向代理,我分别用 Java 、Go 、Rust 写了三次,真的是软件界的茴字三种写法了,好像是应该嘲讽的一件事,但略一想想,中间还是有一些意义的,所以想分享下。
整个过程是
这三个版本在物理的意义上,仅仅是节省了服务器 100M 的内存(相比 Java 版本),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我大概是从 17 年开始接触网络编程,看《 TCP/IP 》、《 Unix 系统编程》、《 Unix 网络编程》、《 Java Socket 编程》,基本都是大部头的黑皮书。那时是在大学里,有大把时间。老师的课是那么无聊,所以课外自己折腾了很多。说真的这些书成为我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说理解其他东西的基石。
后面开始工作,八股文里经常背的那些中间件,其实根本离不开网络编程,IO 就是这么无处不在。会网络编程后,这些协议在我的脑子里就会变成 tcp 这条流水线上的流淌的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东西,不再抽象,因为知道他是怎么通过一次次的 read/write 实现的。无论是 Http 协议、Redis 的 resp 协议、gossip 协议、GRPC 工作原理、各种 sharding/replicate 。还有什么并发编程、事件驱动,在学习 IO 的过程中,遇到 reactor 模式,就必然学会了并发编程、事件驱动。
放一下 Github 的链接,可能会有一些帮助。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