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oogle Map 上看到纽约某处道路规划

2023-09-05 09:34:29 +08:00
 thosai

都是单行道,这样的行车效率是不是高一点,不会堵车?

如果放在中国,是不是可以解决堵车问题,比如杭州西湖那块。

4988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奇思妙想
40 条回复
cpstar
2023-09-05 09:37:25 +08:00
印象上天津和青岛有类似这样的街区,一堆单行。然后北京的胡同,比这个要窄多了,也是交替上下单行
InDom
2023-09-05 09:40:00 +08:00
济南也有一些路是这样的,单行的。

这种路应该是有前提的吧,街区制?

如果规划是网格式的,单行路应该是可以提升一定效率吧?
syubo2810
2023-09-05 09:50:15 +08:00
屎上雕花没用的,杭州的道路设计从根上就是垃圾,西湖那更不用说,人太多,再怎么设计也没用,其他地方就是设计的锅了,有些高架连着 3-4 个入口没有出口,能不堵么,口子也是先进后出,简直绝了,坐电梯都知道先出后进,搞道路设计不懂
AkaHanshan
2023-09-05 09:54:25 +08:00
中国大城市早期设计喜欢以大为美,大马路,八车道,实际通行效率反而不如密集的支线道路+主干路奏效
teeengmod26
2023-09-05 09:58:52 +08:00
中国总有挑战规则的人,可能更乱还说不定。
xubeiyou
2023-09-05 10:05:35 +08:00
人多 外加人多了什么鸟都有 所以别想了 当然国外也一样的
mdn
2023-09-05 10:06:08 +08:00
中国也有城市是这样设计(四川 宜宾 主城区)
koloonps
2023-09-05 10:09:16 +08:00
@AkaHanshan 这个问题上个世纪就讨论过了,人多什么设计都没用
jidushan
2023-09-05 10:11:30 +08:00
杭州的交通设计,好些个就是经典的反面案例,都够写论文的了。
这几年地铁还算好的了,开通的多了一点,之前连地铁都没几个线,全挤在地面一锅粥
lithiumii
2023-09-05 10:11:41 +08:00
没事,纽约也日常堵车
Biggoldfish
2023-09-05 10:13:55 +08:00
NYC 的道路交通状况还是别吹了,乖乖坐地铁去吧
RiverMud
2023-09-05 10:14:43 +08:00
@syubo2810 的确,我也一直纳闷为什么设计成先进后出,后来想想估计是成本问题,先出后进要两条道,先进后出一条道就行,不知道是不是。
lakehylia
2023-09-05 10:16:23 +08:00
堵车的原因是车太多,设计再好只能缓解,没办法根治。
manasheep
2023-09-05 10:24:06 +08:00
有行人就会堵,我构想的是,车道封闭,行人不能穿行,每个路段中间都有人行横道,人行横道处车道变为地下,地下处可以拐弯通向地下停车场(右手边是停车场入口,左手边是停车场出口)。
opengps
2023-09-05 10:26:15 +08:00
单行道实际紧贴着附近一条街就是对向的单行,并不怎么耽误
前几年发文调整的“不在支持封闭小区建设”本身就是类似于毛细血管的作用,可很大程度避免“车流集中”,从而有效避免堵车
worldquant
2023-09-05 10:27:08 +08:00
没用的 nyc 的堵无解
qianc1990
2023-09-05 10:35:42 +08:00
rocksolid
2023-09-05 11:00:23 +08:00
除非是一开始就规划好的单行,国内不一样,国内单行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以前老马路实在太窄不得已单行
SenLief
2023-09-05 11:04:52 +08:00
国内不是单行不单行的问题,把路边的道化成停车位的让出来就够用了
hatw
2023-09-05 11:15:12 +08:00
其实有人研究过,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
国外没有封闭小区、封闭学校、封闭医院、封闭政府的做法。所有在我国内部道路,在国外都是公共道路。所以路多了很多。。。我们都是封闭的内部路,去哪都要兜圈,路的选择也少了。。。
所以这是拥堵的一个原因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7095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