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的时候就开始想要写这一篇不知道是总结还是回忆的东西,脑子里构思了很多东西但是拖延一直没有下笔。我一直在用“写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吗?”这个念头来安抚有一点时间就拿来玩游戏刷抖音的自己。
大三升大四的那个暑假,一个末流三本的大三学生在他人生中的第一家面试公司门口踱步了十分钟,酝酿着一份勇气。HR 带他到一台机器前,让他做一份机试题,55 分让当时的他有些懊恼,再仔细一点肯定可以及格。倒是 HR 看到分数后轻蔑的笑道,分还高的,是不是用手机了?他无奈地苦笑。HR 最后问道,像你们这种人,为什么要前赴后继的来这里?他回复了一句他至今都觉得非常励志的话,种子总是要落地才可以生根发芽的。但是励志似乎从来是他人的故事,杭漂五年(实习最终去了厦门),像是一颗被风裹挟着的槭树种子,连落地的希望都没有。
毕业的那一年,非常开心得能进入一家几百人的大公司,每天纯粹的编码工作确实能让一个热衷代码的新手非常的快乐。专注又富有热情的工作态度,多少还是可以获得一些他人的赞许,这也真是一个自卑患者需要的,活在他人的肯定中才能证明自己有价值的。但我终究只是一个稍有热情的新人,身边多少优秀又努力的大佬,被无视被晾在角落是必然的。失眠的频率从每月一次到每周一次,甚至更多,想睡一个好觉的我开始反思如何摆脱这样的焦虑。渴望他人的肯定或者关注,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眼光和看法,这些终究还是不够自信。于是又开始给自己洗脑,告诉自己不论如何都要自己,即使自己确实只是一个小矮子,长得不帅,写代码也会遇到问题需要求助也要自信起来。一切的外在条件都无法更改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意识,不要在折磨自己。
时间来到了毕业的第三年,再一次入职了一个几百人的小厂,第一家公司的饭搭子们也都陆续离开进了大厂。当然我自己也面过几次大厂,可惜都没什么结果。但是回想到当时也觉得挺可笑的,我算是自信过了头,觉得我不错的编码能力,觉得凭我看过的《设计模式》、《重构》、《代码简洁之道》和各种实战技术书,凭我对代码的追求凭什么都看不上我。后来细细回想,自己所谓的“优秀的代码”,基本全是策略加模版模式的架子最后在里面堆业务代码,这样的代码谁又不会呢?于是我开始扩展自己的赛道,我开始热衷研究 DDD ,我不想自己只是一个会雕花的泥瓦工。在看完《领域驱动设计》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内力不纯又没有武功天赋的人得到一本绝世的武功秘籍,只识其行无法领会其中的奥秘。这件事也让我回想到当年在学校学算法的日子里,练习了多少题目总学不会动态规划,参加了三次蓝桥杯,连省赛都进不去。当我有一天半夜惊醒,想到我二十五六岁的年纪,没车没房没哟对象,对未来的迷茫又开始让我焦虑起来。这一次我又告诉自己,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人类的进步和未来的科技不有任何贡献,人生对我来说只是一次体验,开心就好,不要去思考未来和生活的意义,活在当下。
工作的第五年,工作的内容不再是纯粹的编码。团队的管理,技术的规划,无穷无尽的琐事,大包大揽亲力亲为的性格,让我对工作产生了厌恶。曾经每天睁开眼就想着昨天那段代码怎么优化的自己。每天上班都感觉非常快乐的自己一去不复返。leader 和朋友都问我,你难道可以写代码写一辈子吗?我每次都脱口说道,为什么不可以?但是这个回答不过是我叛逆人格的下意识表现。冷静下来细想,现在技术和框架日益成熟,工作的发部分都是编写简单的业务代码,我和一个应届毕业生对比的优势能有多少?我也尝试过去做一个架构师,去和产品讨论领域的边界,去梳理去画 UML 。想要去重构,但是这一切也只有我一个人在需求之外的时间里默默耕耘。我无法形成自己的理论指导,无法去给大家指明一条道路,我没能成为一个布道者。
最终我选择了离职,当在一个所有人都摆烂的环境里,似乎融入大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所有人对我的评价都是冲动不过脑子。但我对自己说,与其这这里饱受折磨,不如离开让自己放松,我的工资也不可能让我财富自由或者是改变我的人生。当然我也知道现在的大环境非常的差,我可能会半年甚至一年都找不到下一份工作,但是我向来给自己定的规则就是不要去后悔每一个决定,后悔不会改变什么只会让情绪更糟糕。当然我也老大不小二十八了,幸好我也没房贷、车贷和下一代,足够我再潇洒一回。未来也许更好,也许更差,那就让路一直走下去吧。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